網紅產品泡沫嚴重嗎?

零零發火星劇場


網紅產品泡沫嚴重,是由這些產品從生產到營銷再到最終銷售三個環節本身就決定了的。

首先,生產端。網紅產品層出不窮,更新換代非常快,其生產絕大多數都是代加工企業生產的。以護膚品舉例,一般來說工廠生產的消費品直接生產成本佔到產品出廠價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說一個出廠價100元的產品,直接生產成本大約30元。

第二,營銷端。網紅產品多是後起之秀的營銷公司的產品。產品本身強調概念勝於強調配方,強調包裝勝於強調產品,強調營銷勝於強調生產,因為這些營銷公司又沒有自己的生產線。現在的營銷競爭白熱化,營銷費用畸高。還以護膚品為例,網紅產品的營銷費用要佔到其渠道出貨價的60%,也就是說,營銷公司從代工廠100元拿到的產成品,賣到渠道的初始價格就是250元。

第三,銷售端。網紅產品對比傳統產品,缺乏紮實的渠道建設和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銷售團隊,它的銷售的驅動力往往是很高的渠道毛利和大力度的促銷活動。還以護膚品為例,它的初始供貨價大約是他的零售價的四折以下。即初始價格250元的產品零售價至少要去到625元。當然對於這些網紅產品,消費者最終買到的價格多為促銷價,我們以最常見的第二隻半價的促銷活動折算,消費者買到的實際價格為468.75元。

也就是說一個直接生產成本30元的網紅產品,消費者最終要花468.75元購買。其中泡沫不可謂不重。以上數字舉例僅供參考。

正是這樣的生產營銷銷售環節,導致網紅產品的性價比良莠不齊。商品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產品性價比的競爭,因此競爭導致網紅產品層出不窮,各領風騷幾個月。消費者應接不暇,選擇困難。


經銷商的新十年


如果我們單純從直播平臺來看網紅經濟,那麼的確是存在泡沫,這幾年各大直播平臺紛紛倒閉、投資資金也在迅速外撤、之前炒的火熱的某富二代也黯然離場,、眾多網紅離職,靠吸引眼球模式生存的直播平臺的確正在退潮。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包括李佳琦、李子柒等新一代自媒體網紅,通過抖音、頭條等的各大自媒體平臺,一躍成為行業翹楚,風騷絲毫不輸直播平臺的一哥一姐們。並且,海量在各細分市場和領域的“網紅”們正在悄悄崛起,他們不一定養眼、也不一定高大上,但是在其所在領域,有著其專業的影響力。可見網紅經濟已經走過了之前僅僅“養眼”的功能模式,進入了新的“實用”的功能模式

同時,我們還看到:疫情期間,海量的農民朋友們通過網絡直播,帶動了滯銷的農產品,甚至某農業地區縣政府還帶頭搞自媒體平臺來帶貨。

網紅經濟顯然已經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娛樂層面上了,也不止是停留在民間了,其早已經悄悄滲透進了經濟領域,獲得社會包括官方的認同,其將深刻影響中國經濟。

另外,從經濟學上來看,傳統備庫式生產模式下的商品從下單到生產、到物流、再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存在生產週期長,庫存環節多、庫存備貨量大、物流成本、銷售成本高等諸多問題,過程成本高導致交易成本高。以致於一件成本在30元的牛仔褲的賣到300到3000元,一件製造成本在100美元的手機,要買800到1000美元。

淘寶出現以後,電子商務越過了大部分中間環節,打通了從商家到用戶之間的渠道,減少了中間的物流和分銷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貨。但這幾年,壟斷經營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各類推廣費用越來越高,又大幅抬高了商品的交易成本;同時,電子商務平臺上,不能試用,不能現場感受導致電子商務假貨橫行,買家信任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築高了供需個體之間的信任成本。。

而以網紅經濟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其給了每個個體自由發揮的空間,擺脫了對平臺的依賴,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商品的交易成本。同時“網紅”們很大程度上構建了供需方的信任基礎,使得供需的聯結和交易更順暢。

所有個人認為:網紅經濟,將以其特有的方式和廣泛地社會參與度,繼電子商務之後,在5G移動互聯時代,再一次衝擊並變革傳統的商業和經濟模式。

從發展階段來看:網紅經濟尚處於發展初期,才剛剛走出鄉村,準備奔向燦爛的星光大道。





價值投資之財報先行


網紅經濟絕對是4G時代造就的一個典型的新興產業,各種直播、短視頻、VLOG鋪天蓋地,各種短視頻、直播、視頻平臺也在不斷的更替,此起彼伏好不熱鬧;隨著網紅經濟的興起,明星網紅不斷湧現,他們的收入甚至比傳統的影視明星還要高,前兩年的網紅一哥“MC天佑”年收入過億,四川的網紅名女“李子柒”2018年收入超過5000千萬美金,今年的抖音一哥“高火火”一場直播最高收入幾百萬,口紅一哥“李佳琪”一條20秒短視頻廣告報價超過80萬,抖音網紅“忠哥”一場PK淨賺上百萬。這一個個的數字以及一個個“屌絲逆襲”的案例讓無數嚮往財富自由的年輕人湧入網紅產業。


我叫咩野好捏


 2020年,深交所就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頻繁提及網紅帶貨、主播“李佳琦”等行為發了至少3份關注函,要求御家匯、金宇火腿等公司說明是否為“迎合市場熱點、藉機炒作股價”。這說明,李佳琦現象已經從消費者層面走向了二級市場。

  有數據顯示,李佳琦2019年的收入高達2億元,一場直播可以帶來上百億的銷售額。不過,追逐這一熱點的上市公司則似乎沒有因此大幅增加利潤,他們為主播開出的商品全網最低價,以及高昂的合作費用,或許只令品牌方賺取了一些知名度。


今耕明收


第一,分階段而論。目前階段中國處在產業轉型和經濟週期雙重背景下,降低低效中間流通環節是大勢所趨,網紅自媒體作為低成本高效率中間流通角色,不過是把過去產業鏈條中累贅的中間環節能量轉移過來了,當下階段不可阻擋。第二,分視角來論。從經濟學角度,和網紅而言,傳統鏈條中的泡沫更大,效率更低,不透明度更高,成本也更高,網紅創造了流通和信用價值。第三,分範圍而論。個別頭部網紅,在平臺,品牌商,媒體的多方合謀下,光環過大,存在一定的泡沫效應。而大部分中腰部網紅自媒體則不然。回答完畢!


尹佳晨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確認您諮詢的是網紅產品,而不是網紅經濟。目前來看,網紅產品泡沫是比較嚴重的。首先網紅產品需要從成本,消費者群體,生產難易程度,使用週期等幾個方面考慮。目前大多數的網紅產品都是為了迎合消費者喜好,避重就輕,偷工減料,所以大多數產品都是有質量問題的,沒有質量問題的部分定價也高於其本身的價值。人們對網紅產品的需求往往是不固定的,隨著喜好隨時改變,所以對網紅產品內在價值是否定的。價值決定價格。所以目前網紅經濟泡沫比較嚴重,有可能泡沫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不會長久。


掙一百萬養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fb7210be9ae45feb71e8395982048b0\

90後的這些事兒


網紅市場良莠不齊,“網紅經濟”缺乏約束。微博、直播都給網紅提供了廣泛的傳播平臺,降低了准入門檻,導致資源氾濫,網紅市場魚龍混雜,基數很大的網紅為了增加粉絲數量,利用不雅、低俗的話語和行為來博取眼球,“網紅經濟”是一種名不副實的虛熱,會把人們從對商品品質的科學判斷,拉回到對某個紅人的主觀感受和盲從上,所以網紅經濟很大一部分是泡沫。



如來財經


網紅竟然被定義產品,難以理解那些看別人視頻就決定買東西的人,牛逼的品牌不需要代言,頂多出新產品時需要,至於其它代言,說實話我都沒怎麼看,李佳琪,還有個女的,我都不知道是誰。我買東西只注重我需要的


做夢入凡塵


能不能持久處決於網紅這個行業的創新程度。一提起網紅,你們第一反應就是帥哥美女。是的,人都是喜歡看漂亮的人,但是現在的網紅很多,漂亮的網紅更多,基本上都是漂亮得一個模樣。久而久之就會什麼?審美疲勞。或許,我預測一下,未來的(當然現在也有了)網紅一定是極具個性的人做極具個性的事。說不定的一個長相奇特的人會更受觀眾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