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時考試成績不行,但期末的時候考得好,問題出在哪裡呢?

用戶6437718784274


我家的老大就是這樣的,平時考試一般般,但是到大考的時候表現比平時好,感覺原因是有幾個的:1接受新知識點的學習能力不強,反應比較慢;2沒有刷題的習慣,買的練習冊也不做的;3到期末考試的時候,考試訓練增加,題型增加,難度增加,反倒學習能力出來了,做過的肯定沒問題。

失望有一點,但不是特別大,為什麼呢,刷題的時間點還沒到,到初二,初三刷題才會真正的出來,這個時候才是全面的考驗,特別是智商和學習能力,到那個時候才能反應出一個孩子的真能力,在這之前只要不是太落後就可以了,也就是基本功別太差。

以我本人的經歷看,初三下學期前一直是垃圾學生,作為農村孩子絕對沒機會跳過龍門,但是過完年,考了個第三,然後一直全年級第一(3個班),然後牛逼的重點高中,為什麼呢?就是想學了,而且就是為父母學,請注意是為父母學,好幼稚吧。哈哈


人到中年老曾


同樣的話,有學生媽媽問過我。當時是期末考試完,因為我家孩子和她家孩子一個班,所以我們通電話互相問孩子成績,我家孩子數學成績不理想。

電話裡,她很高興,說自己孩子數學考了九十七分。她說自己也奇怪,平時考試成績不行,每次考試期末考試,孩子很給力,她很是欣慰。


於是,學生媽媽開始向我傳授方法,說自己孩子在一個補課班學習,感覺教的可以,讓我抓緊時間給孩子報個學習班。

她的孩子我教過,也有所瞭解。他的真實水平就是他平時的測驗成績。我瞭解到這次期末考試,數學題偏難,班裡平時學的不錯的孩子成績都不高。再加上我對她孩子的瞭解, 所以,我就開始有了懷疑。

我勸學生媽媽打電話問問孩子班主任,同時也告訴她,成績單在孩子手裡,不能聽孩子說,要親自看看。結果,孩子媽媽調查瞭解後,氣急敗壞地給我打電話:“氣死我了,這孩子竟然然騙我, 數學成績根本就不及格。”


所以,我覺得,題主既然有這樣的疑問,不妨自己也去調查調查,當然不是說所有孩子都說謊,我們要了解孩子的真實學習水平。

通常平時測驗成績不行,期末考試成績高,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平時老師測驗試卷難度大,要求嚴,期末考試偏於簡單,老師判分標準也松。

有的時候,尤其是小學階段,老師們也希望孩子們有一個愉快的假期,比如寒假,誰不想高高興興過年。老師不希望孩子們因為成績而悶悶不樂,於是在試卷選擇上,會選擇難度小的試卷,同時在判分上,老師也會把標準降低,能給高分就不給低分。

於是,我們的孩子期末考試成績都比平時要高,這樣,老師、孩子、家長都高興。


二、孩子重視程度不一樣,平時小考,可能孩子不重視,複習不到位,測驗分數不高,然而期末考試是大考,孩子從心裡也很在意成績,所以會認真對待。

平時測驗,孩子覺得無關緊要,作文寫不完就不寫吧,有的題不會做,就不想了,反正老師還講。

期末考試,關係到班級排名,關係到獎狀、獎品,當然要認真對待。

於是,期末考試成績自然比平時測驗要高。


三、孩子耍小心眼,平時成績不行,期末考試要麼打小抄,要麼賄賂同學,考試抄答案,還有就是考試完瞎報成績,就跟我說的那個例子中的孩子一樣。

別小看孩子,對待考試,孩子精明的很。他們會提前知道自己的考號,知道自己的前後左右同學是誰,然後,考試時趁老師不備,互相偷看同學答案、傳紙條。

可笑的是,有一個孩子,上初一,考完試給我說,選擇題前面幾道都是自己做的,結果都對,後面幾道,自己不確定答案,就抄了後桌的,因為她聽說後桌是個學霸,結果她抄的全錯,她說都後悔死了。


所以,我們看到孩子成績,真的不要只看分數。你要了解他平時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者讓孩子給你講講解題步驟,聽聽他的思路對不對。

其實,孩子成績是否真實,家長試一試就知道了。


閱讀的天空


我兒子就屬於這種情況,但他平時考試成績也不是特別差,就是沒有正式的期中、期末考得好,而且每次錯的題目都令人不解,比如得數為400,寫成40,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做錯,但稍微複雜的題目,他反而不錯。

這週一期中考試,在考之前,我特意和孩子溝通了一下,瞭解一下他平時是怎麼考試的,原來平時單元測驗,他從來都不用筆算,就看著題目,口算,所以出錯的概率很高,再有就是,試卷一發下來,就著急做題,恨不得第一時間把試卷做完,然後留下一半的時間坐在座位上發呆,總之就不想再看試卷一眼。

考英語口語的時候,他聽完一句話,中間有間隔,就趕緊去做筆試,結果聽力與筆試都做得不好。

我認為主要還是孩子對平時的考試不那麼傷心,為此這次期中考試,我交代了孩子的一些考試注意事項,加上孩子覺得這次考試比較重要,所以,各科成績都非常不錯,數學、英語都是滿分,語文113分,每一科都是班級最高分。

除此之外,我覺得期末考得好,也與出題有一定關係,我們這裡一般期中考試題目比較難,期末相對比較簡單,單元測試的試卷也有難易之分,排除孩子心裡不重視之外,也與試卷難易程度有一定關係。


沛澤媽讀心理


多年的教學觀察, 我只能告訴你:平時好才是真的好!

我是教數學的,你說的這種情況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有許多孩子平時成績一般,甚至還有點靠後,但是到期末考試時,往往能考到很高的分數。

那這是什麼原因?主要是因為平時的試卷題目大都是老師自己出卷,所考內容與平時授課內容是緊密相關的,而且試題難度比例正常按簡單:提高:拓展=7:2:1分配,所以很能體現出一個學生的真實水平,也能看出學生間的差距,以一個班40個學生為例,平時考試90分以上的不會超過5人,80分以上正常只有一半的學生。但是期末測試這樣的試題主要以考查學生應知應會的內容為主,基本都是簡單的題,提高題一般不要超過5分,這樣的題目只要做到細心讀題,還以一個班40個學生為例,90分以上的不會少於32人,也就是80%,甚至100分的都有十幾個人,雖然也有極個別考不好的,但也會比平時成績提高不少。總的說來,平時考試和期末考試的卷面平均分可能分相差20分。

總之,看一個學生的成績好壞,一定要關注平時的測試,不能被期末考試蒙弊。尤其是期末考試後的暑假或是春節,人們總能反覆提及期末考試成績,這更能虛標高期末考試成績,給人一種成績優異的假象,這會忽略平時成績的不足,為今後的學習之路埋下隱患。


浮生談


平時成績不行,期末考試很好!作為一名十年教學經歷的英語老師,表示懷疑,不相信。

我倒是經常看到平時成績良好的學生,一到期末或者大考,成績就開始下滑。一般平時95分的期末就90,或者平時89點期末下滑到了80。原因如下:

首先,平時學習多為某個章節基礎知識的學習,測試也以單元測試,章節考試為主,知識單一,針對性強,加之學生剛剛學完,比較容易得高分。平時你都上不了良好,期末綜合能力測評你就能優秀,不太可能。你不是進行了突擊補課,就是打了小抄就是這麼簡單。

第二,平日的學習狀態能反應出一個學生的真實水平。每個單元檢測都是90分以上的學生,最後期末成績也是這個分數。上下浮動不超過五分。相反你平時單元測第一單元70第二單元忽然漲到了89,老師剛想表揚你,可好,第三單元你有出溜到了73,你這成績就像那過山車似的,忽高忽低,期末誰知道你是波峰還是低谷啊!

第三,家長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期末考試這個結果,而是要關注到孩子學習的過程。過程決定了結果,有什麼樣的過程必然出現對應的結果。在我們家長重視孩子學習整個學期,你就會對自家孩子和老師,都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通過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平時的作業情況,課堂反饋,及測試,對期末成績基本早已心中有數了。

我是肖老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肖老師英語課堂


有的學生平時考試成績成績不行,但期末考試很好;有的學生平時考試成績很好,但期末考試一般。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想象,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一、學習方法不同

大家同樣是學習,但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所不同。大體可以分為記憶型和思考型。

記憶型的學生學習非常快,接受能力強,能夠很快將學到的知識按部就班的運用。這樣的學生平時成績比較好,突出。

而思考型的學生,不會全盤接收,而是需要理解、反思和消化,注重邏輯推理和內在探索。這樣導致很普通的題目也要通過認真思考做出來,速度比較慢,如果有疑問可能就會卡住導致題目做不動,從而影響成績。

二、是否提前補課學習

現在很多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通過補課把下學期的內容都學完了。這樣的學生,平時考試的題目基本見過,至少思路方法都是一樣的。平時考試都是老題目,基本沒有新題。於是很輕鬆考出好成績。

而沒有提前補課的學生,一切都才開始學,比較吃力,內容不夠熟練,考試成績相對一般了。



三、期末考試不同平時

1.期末考試卷不同於平時考試,質量比較高,難度、題型把握得比較好。適合真正學會,學通的學生。

2.到了期末考試,大家都準備了差不多,有利於發揮。而且平時成績差的學生心態普遍比平時考得好的學生。會認為能考好一門是一門,每門都考好那就最好。而平時考得好的學生心理負擔就重許多。

3.到了期末,記憶型學生反而忘掉了一些知識和方法,考試時難以想起來,加上題目有些變化,就做不出來了。而思考型學生平時學習比較慢,但是學得透,有利於期末考試。

以上便是我對平時考試不行,而期末考試成績很好的一些見解。其實,期末考試的成績總體上要好於平時考試,最重要還是看排名。


徽鄉小居


本人女兒在讀小學,也存在該情況,個人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剛學完的知識點還沒通過做題鞏固,導致測試成績不理想,而期末考試往往有一兩週的複習時間,可以通過做題來鞏固知識點;第二:平時的測試題主要是學校老師自己摘選的,難度往往高於大綱,而期末考試的難度往往是與大綱相符,難度比平時測試要低。


時事熱點關注的人


我也觀察到了這種現象,以對我孩子班級的觀察為例,孩子們平時的小測驗,被老師們表揚的名單裡,學霸並不是高頻出現的名字。但只要一到大考,就穩穩是學霸的天下。

為何會如此呢?我覺得主要是與孩子們的智商,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關。

有的孩子悟性高,接受快,老師一點就通,這樣一來,在頻率很高的階段性測驗中,這些孩子很容易拔的頭籌。但這類孩子雖然接受快,但往往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學得快忘得也快”。

但有的孩子屬於慢一拍性格,接受新知識較慢,並且也不喜歡淺嘗輒止,往往喜歡追根溯源,把一個知識點徹底吃透。也有的孩子是屬於天賦一般但勤能補拙的孩子,這就導致在階段性測驗中,這類慢一拍的孩子往往優勢不是很明顯。雖然如此,但這類孩子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學得慢但忘得也慢”。

第一類孩子:聰明,機靈,但往往太活泛,對知識止於淺嘗輒止,不喜歡深挖。學習習慣一般不夠好,坐不住,不夠專注,意志力欠缺。

第二類孩子:接受慢,但細心認真,肯鑽研,有專注力,有意志力,學習習慣好。

當然,還有第三類孩子,同時擁有兩類孩子的優點,這是當之無愧的學霸。

期末考試,是對一學期知識點的綜合性考核,涉及記憶和知識的深入綜合運用,“第一類孩子”往往會失去領先優勢,第二類孩子反倒會“後來者居上”。

另外,在中國,初中小學階段的考試中,規範性考核是核心,這就導致第一類孩子往往不佔優勢,第二類孩子會強勢凸顯。

所以,如果孩子能在大考中脫穎而出,階段性小測驗成績高低就不必介懷,這背後涉及的是不同孩子學習習慣和思維的差異,而非其他。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這個現象可有幾種情況。你要看他平時考試的錯誤出在什麼方面。

第一,如果他平時會做基礎題,而難一點的題目錯了。經過期末綜合性複習,大部分學生會取得較大的進步。如果時間允許,我會對學生做兩到三輪複習。第一輪,按單元複習。第二輪,按分類複習。第三輪,針對重難點,做綜合性複習。所以,平常中等的學生,基本可以考出好成績,與平時優秀的學生不分上下,甚至考出前三的成績。但作為家長應該清楚,孩子其實是比不上平時也很好的同學的。每到期末評獎的時候,這類家長總以為老師偏心,別人期末成績不如他,卻拿到獎狀。這種情況最為常見。

第二,有類學生,平時會做難題,但平時測試成績並不十分突出,是因為基礎題失分,比如漏題,計算錯誤等。這類學生,經過複習,學得更紮實,對期末考試更加重視,仔細,所以會得高分。這種情況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學習上沒有大問題。我就屬於這一類。

第三,這類學生平時作業一塌糊塗,遇到考試東張西望,或者與成績好的同學串通好,傳遞條子,甚至等優生完成後代為書寫。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畢竟有監考老師,即使運氣好,也不會每次偷看得到,像作文一類也抄不了。

第四,為了讓學生的成績看起來好看一點,期末考試往往比平時考試降低難度。(依我統計,有百分之八十的學期及課目如此。)

你可以根據我說的作為判斷。以你所說,平時考試成績不行,我判斷是屬於第一類。老師往往是重視平時,重視過程,但中考高考是結果更重要!


浣江蓮


根據我個人經驗,我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1.老師層面,平時測驗老師考查的比較全面,就是所有的基礎題,中等題,甚至難題、偏題都想一股腦出給學生,這樣能起到練兵的效果。所以平時題難度還是有的。期末一般是市裡統一考或者學校專門組織骨幹教師出題。他們的出題角度一般不會很難,因為如果難題、偏題太多平均分數太低,大家都不好看。再就是現在出題不要求老師搞錯題、難題集結。基礎、中等題佔絕大部分。所以相對於平時,期末應該簡單一些。

2.學生方面說,就是其實現在的孩子們很會揣摩家長、老師的心裡,他們也知道有的測驗可能老師不怎麼重視,所以這就是心態的問題。期末就不一樣了,無論家長還是老師肯定會把一定要考好啦爭氣啦等等掛在嘴邊,這樣孩子在思想上會格外重視,成績也就比平時好一些。

個人經驗總結,可能有不當之處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