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傳承方言?

韓澤秀


方言,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故鄉母語,是一個地區和一代人的文化符號,時代在變,方言當然也會受到影響。

方言,分為大範圍和小範圍:

大範圍比如山東方言,東北方言,四川方言,河南方言,廣東方言等等

小範圍比如山東,就分東部膠東話,中部冀魯官話,西部,中原官話。當然細分的話,一個地級市,一個縣城,方言都有略微的不同。

關於如何保護,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我們日常說的普通話超過了家鄉話,相信大家根植於心不會忘記。但是,如果在另一座城市生活了幾十年,家鄉的方言多少能聽懂,大概也說的不太正宗了。當然,在另一座城市生活久了,你會學會另一座城市的方言,哪裡的方言也得到了保護!

常回家看看,方言是成長的標識!




淘學問


這個問題問:應該怎樣傳承方言?

我可以反問:應該怎樣推廣普通話?

我們國家國土遼闊,最北邊的北極村在北緯55度,最南邊曾母暗沙在赤道附近,南方和北方方言差別很大,很大,西北和東北的方言大部分人還是聽得懂的,到了蘇州,閩南,這些地方的方言北方人根本聽不懂。既然聽不懂,存在語言交流差異,那還保留方言,傳承方言幹什麼?。我們大力推廣普通話,就是為了語言交流方便,大家都聽得懂。

所以,應該是大力推廣普通話,慢慢不說方言。不說方言,何來傳承方言。

建議:儘量不說方言,大力推廣普通話!要從幼兒園娃娃抓起。


三月三房偉


這個問題問的好!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即是各民族遷徙史。民族遷徙、融合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牴觸、相互影響等。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

方言眾多尤其以南方為甚!南方一帶山多林障、交通險阻;獨特的地理條件,造成歷史上中原王朝更迭,其王朝所遺臣民大都選擇往南方遷徙。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有唐末閩王——王審知兄弟,率部入閩;後割據一方。

中原大姓的南遷,以當地融合;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方言。這種現象以福建最為典型!福建方言的複雜程度甚至達到了一村一語、過條河就聽不懂話。閩東一帶有少數民族——畲族,其族語言又獨成一系。閩南、閩東、閩北、閩西、閩中各個方言幾乎可以獨立成大方言中。大部分專家只能歸納為閩南話和、客家話。

著名學者易中天在談起福建方言時曾經寫道:“如果說贛語像刀,客家話像圈子,那麼閩語就像是石頭,而且是活化石。

福建方言中極具代表性的閩南語為例,它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精髓,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語音、詞彙,而且它曾經還是唐朝通用的官方語言,這是國內外語言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

比如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臉叫面,黑叫烏,鍋叫鼎,繩叫索,翅膀叫翼,圖章叫印,房子叫厝,棉襖叫裘。

有學者認為閩東話是宋朝的官話!閩東話中熱水叫——湯、朋友叫“踏柳幫”,茶杯叫“盅”、女人叫“諸娘”、男人叫“搭夥人”。

“研究這些方言,對保護中國傳統語言、研究古代社會的人文歷史有著積極的作用。方言,不僅是一種語言,它還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現代年輕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多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方言越來越少被使用,能說會聽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

方言與普通話都有其各自存在的價值,應該共存!共存一個主導和輔助的關係,在保證通用語(即普通話)使用於公共領域的主導地位下,可以提倡在私人領域說方言。我們可以選擇在不同場合下,根據不同的情感表達需求來使用不同的語言。普通話和方言完全可以共存互補、和諧相處。


沒事找茶


在回答“應該怎樣傳承方言?”之前,先要弄明白應該不應該傳承方言。我認為必須應該傳承!理由是:

第一,方言是國家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語言的有力支撐,可以說國家語言是長期不斷地集各種方言進化而來,不可“喜新厭舊,數典忘祖”,傳承是必須的。寫到比時我突然感覺,現在國家語言與方言和上個世紀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全國糧票與地方糧票並存有驚人的相似。

第二,方言像滿漢全席,方言似八大菜系,方言同地方小吃,是說的饕餮盛宴。吃的豐富,何不也說的多彩。一吃一說,一入一出,飲食文化沒丟,方言豈能失傳?

第三,方言如同父老鄉親,不論走到哪裡都不能忘了根。“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鄉音熱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國外,見到中國人就感到無比親切;在國內,見到老鄉就兩眼淚汪汪。都是語言和方言“惹的禍”。所以繼續傳承吧。

第四,方言是地方戲曲的基石。如粵劇、越劇、豫劇、天津時調、山東快書、二人轉等,沒有方言,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傳承方言不是僅此而已,而是與許多領域有連襟關係的。

應該怎樣傳承方言?我的觀點是:要未雨綢繆,不可亡羊補牢。

一是立法加以保護。記得幾年前我編纂的《天津市公共交通安全防範地方標準》組織專家組論證時,專家們說只要有標準就能立項撥款設計施工。方言也是如此,只有有法可依,才能保護到位。

二是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先行調研普查,論證評估。

三是把方言編到縣誌中,同時參考京劇音配像的做法保存和傳承好。

四是模仿智能翻譯機在科技軟件中應用。


趙伯文41762883


”做文明人,說普通話”!連這種帶有明顯歧視性的標語口號,在學校也都直接灌輸給學生!各地方言,在媒體宣傳廣播上,大多也被封殺。很多方言,被迫趕出了課堂。可以説,自從推廣普通話幾十年以來,各地方言都得不到重視和發展,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使得有的方言甚至是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

方言的破壞,其實也是傳統文化上,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以客家話為例:”自從推廣普通話以後,更多的客家人都不願意說客家話了!有的基本上不會說,或者是說得很不標準。現在的客家話,其實已經丟失了很多原有的特點。所以,基本上等同於是,用客家話的音調,來說普通話了”!


用戶20194715


隨著人類交流的日益擴展,那麼方言被消亡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有必要保留嗎?在南方有的區域幾乎是一個村就有一種帶口音的方言。有的出了村,就有溝通困擾。一聽就知道鄉下來的。那感覺並不讓人舒服。大時代須要天障礙溝通,所以推廣普通話理所應當。象印度進村就如出國一樣,不帶翻譯就很難溝通。那麼這些村莊要接受新的技術就會有困難。社會怎麼大發展。


吳山野士


方言,是中國各地獨有的一種語言。它是中國地域的特色文化,它代表著某一地方獨有的魅力。傳承方言,首先還需要人們喜愛它,因為只有喜歡,才會去做。另一方面,方言可以給人帶來一種親切感,如果是在外地生活的朋友,聽到了鄉音,便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會很親切,有歸屬感。傳承方言,也需要人們去保護它,認可它,宣揚它,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瞭解,去學習。

方言,是中國的一種語言文化,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應該傳揚有正能量的部分,讓它在中國大地上繼續生根發芽。


商傑JACK


我們首先應該明白方言是什麼?方言是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重要元素。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語,方言有著不可替換的地域歷史內含和親情感,有時在某地某時一句方言會引起強烈的共振或激起熱淚。因此我們應該保護好方言,比如每個地方臺可以開一個方言欄目,學校也應推出部分方言課程或活動。國家應該把方言上升到非遺傳文化保護層面。


天地楊樹


方言,可以融洽與當地人交往和勾通,宿短距離。我們國家提倡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保留地方方言。由於我國方言語種多,大面積的弘揚推廣,不利於人與人之間交流。所以,我們應當在說好普通話的同時,保留自已的語系足矣!











尋源家譜網


隨著人類交流的日益擴展,那麼方言被消亡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有必要保留嗎?在南方有的區域幾乎是一個村就有一種帶口音的方言。有的出了村,就有溝通困擾。一聽就知道鄉下來的。那感覺並不讓人舒服。大時代須要天障礙溝通,所以推廣普通話理所應當。象印度進村就如出國一樣,不帶翻譯就很難溝通。那麼這些村莊要接受新的技術就會有困難。社會怎麼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