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醫師為啥要讓患者做西醫檢查?

TXLM


純中醫診所。祖上都是讀書人,不是秀才,就是當醫生或者是教書的。最近四代都在行醫,哥哥是中西醫結合。妹妹是純西醫,我是純中醫,接父親的班。

一樣讓病人去醫院做檢查。尤其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或者是有一些高危人群的。我曾經問過父親,為什麼要讓他們去檢查?明明心裡已經有底了。父親說了一句,咱心裡有底了,病人心裡沒底。有些人覺得自己沒啥病。只是想調理一下。或者是治下頭暈,喘不上氣之類的。

現實裡哪有那麼多猝死。其實大多數都有原因可循。也都有症狀可循。可能對於西醫來說很難判別。但是中醫通過把脈和聽診,在最初階段就能辨別出來。當然這種情況也很少。

大多數讓別人去檢查。是因為檢查結果裡面有明確指標。可以讓病人清楚他有哪些問題。中醫的說法陰虛,陽虛,血虛氣虛。太過籠統。病人聽得雲裡霧裡。不如各項檢查的數字指標來的直觀。這樣病人清楚。也更願意配合治療。要不然空口無憑,病人其實也不太相信醫生說的話。覺得自己沒什麼大事。

當然對於醫生自己來說。最不想說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將來如果產生了糾紛。可以拿前後檢測結果來說話。很多病人其實情志方面有很大問題。(可能長期生病,導致了精神方面有問題,或者本身就是由於精神方面導致的身體的疾病)。醫生是非常容易接觸到講不同道理的人的。如果把一些奇葩事偏成故事,一般人可能以為是在看周星馳的喜劇電影。


狂喝水


為什麼中醫做西醫檢查,我作為一箇中醫醫生給你答案。

不吹不黑不要外行和騙子瞎掰!

1現代醫療診斷技術是優勢,能夠幫助診斷,中醫也要多方面收集患者診斷詳情,為什麼中醫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不是隻靠脈象或者問診?就是為了多方面診斷患者症狀病情,所有加入現代醫學診斷做參考只有好處。診斷後還是中醫方劑下藥。

2很多患者病情複雜,患者自身對疾病口訴認知表達不到位,比如有的患者腎結石疼痛引起膀胱症狀小腹部疼痛,脈象都十分類似,很多人不明所以時當做腸炎治療。通過ct 彩超能夠有效診斷排除。

3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中醫望聞問切後對疾病沒有直觀的診斷證據,就算張仲景李時珍這樣的醫學名宿,每天接觸大量患者,光用望聞問切難免有一二誤診,常年做這種醫療工作,你不可能每個都對,因為患者眾多疾病複雜。

一旦誤診現象出現,現在法律意識極其強大的患者和家屬,絕對不會像網上喊叫的那樣你用中醫切脈看病呀多省錢,他能告的你傾家蕩產身敗名裂,甚至當場殺死打傷醫生的事件也常有發生。

有ct彩超能證明病情就是這樣,醫生下藥沒有錯誤,是病情變化太重或者個人身體體質過弱。能有個保護醫生,證明醫生的證據。

我記得當年我剛進入省中醫院實習第一年,我們內科的梅老師,晚上值夜班,一個住院老爺子腦出血發作不行了,梅醫生馬上用藥搶救,結果沒能挽回老爺子的生命,第二天想起因為當時情況緊急,立刻取藥搶救,沒有走電腦程序開票取藥,電腦聯網是第二天不能補開票日期。

只靠醫生口訴望聞問切下藥,無法證明當時搶救過,患者說就算搶救了用的藥物也不對。我現在都記得當時發現這個事情後,梅醫生臉色變得蒼白白帶有冷汗。

果然患者家屬也翻臉了,不知道受了誰的指點,知道這個事情後,追著著梅醫生滿走廊打,梅醫生不敢還手,還好當年他才四十歲跑的快。

你沒有證據的下場,沒有一個醫生能承擔的起。

還好萬幸當晚護士長髮現,當時就補了電腦發票留下證據,第二天早上護士長下夜班,梅醫生要對患者家屬對接所以不能下班,沒人知道護士長當時開票據了。

如果沒有護士長,可能梅醫生就得賠款改行了。最後醫療鑑定梅醫生無責任,而患者隨口汙衊了醫生連道歉都不需要!


嫩江於大夫


現代出現的化學和物理的各種化驗和檢測手段,都是生物科學和生命科學發展的結晶。西醫本身以前也沒有,以後逐漸開始運用這些科學成果,才完善了西醫的診斷手段。這些現代科技的成果,不光是西醫可以採用,中醫為什麼不可以採用,所以不能說是中醫師要讓病員做西醫檢查。這些診斷手段既然被中醫採用了,那就都屬於中醫檢查的範圍了。


電笑馬蘭


在家無聊去看看中醫,調理一下,聽親戚介紹了一個地址,自己摸去了,一家幾代都在行醫,目前也都在醫院上班。老爺子幾個孩子輪流來幫忙坐診。我去時候趕上大女兒接診,啥症狀沒說。人家先把脈,然後在看舌苔,問症狀。開方,交錢拿藥。感覺還是很對症的,重點是看病開方都是不要錢的。去拿藥時才根據藥量計算價格,也就是你要是開完方子走了也是沒關係的。。這就是傳統和醫院的區別


雪欲飛天


幾個因素決定了中醫師一定要讓患者做西醫檢查:

1、真正診斷疾病所需

想要準確判斷病人得什麼病,找到病因才是關鍵。尤其是身體內部的器質性病變,必須藉助於現代化醫療設備儀器檢測,根據指標才能準確診斷。

現在,絕大多數中醫師都是科班出身,受過中醫藥大學的的系統培訓。絕大多數中醫藥大學課程設置中,現代醫學知識所佔比例都遠大於傳統醫學理論。

也就是說,儘管身為中醫師,但絕大多數診斷疾病,還需要現代醫學認知來幫助。因此,在具體的看病過程中,必須要依靠現代儀器設備數據才能下診斷。

3、經濟因素的需要

醫院增收任務,甚至醫生個人收入的一大部分,要靠病人收費來完成。簡單的望聞問切顯然提高不了收費標準。通過儀器設備手段檢測,既能提高診斷準確率,又能提高醫院和醫生收入。這是最直接的原因。

實際上,中醫師通過西醫檢查手段來診斷疾病是中醫藥技術水平低下的證明。醫院增收、個人增收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本質上,是中醫徹底淪陷的證明。

把認知術語、儀器檢測、治療方法和藥物幾個因素剔除出去,中醫能剩下來的,就是幾個有限的常見名詞了。

中醫藥沒落已成定局。


三月森林


真正的中醫師是不用儀器檢查的,自己把脈就能知道患者是得了什麼病,需要怎麼治療,但是現在的中醫院也用西醫設備檢查結果,我想有幾個原因,第一用儀器檢查比較準確,直接就可以下藥方,第二增加醫院的收入,因為中醫把脈有規定價格不能太高,用儀器做各種各樣的檢查能增加醫院了收入,在一個就是大部分人的心理一直認為西醫的儀器設備是診斷疾病的最佳手段,不相信中醫把脈就可以診斷病症,所以現在的中醫院一般都是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疾病,祖國的中醫藥是絕對不能否定的,因為中藥副作用小,是治本的,也是治表的,西醫副作用太大,治好這個病,引起那個病,所以現在的中醫院吃香起來了,


隨風而飄165052980


中西醫的區別,關鍵在對疾病的認識和處治方法上,而不是在診斷的技術手段上。中醫診斷手段稱為四診,望,聞,問,切。其實將西醫診斷手段進行歸類,也無外乎四診。比如中醫望診,名醫扁鵲有個特異功能可以看見人的五臟六腑,而過去一般人沒特異功能,只能從體表去收集症狀。現代有了X光,CT,核磁共振的診查技術,可以看清人體內部結構,為什麼不能作為望診的延伸呢?比如西醫的叩診,觸診,這是真正高水平西醫生十分強調的臨床診斷方法,在中醫看來都屬於切診的範圍。中醫的切診,並非只寸口切脈一項。但凡稱一拿脈就知道你得什麼病的所謂中醫,都是神棍和騙子,這是歷代真正的中醫都指出的,要四診合參。為什麼要合參,就是中醫認識疾病是整體性系統性的,通過多種手段收集症狀,建立症候模型,這個模型的症候越精準全偭,診斷越準確完善。因此中醫的進步,不是固步自封,拒絕現代技術手段,在故紙堆中或祖傳秘方中去找依據。而是在前輩探索的基礎上,從認識論方法論的角度去深刻認識中醫活體觀測生命運動規律的理論特色和以症候模型演變為特點的動態診療方法,藉助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切手段和成果,包括西醫的理論,以提高診斷水平和治療效果。打個比方,一份血常規報告,白細胞的變化,在西醫師的頭腦中是細菌或免疫系統的鬥爭結果,在中醫師的頭腦中是病邪由表入裡的階段表現,這是認識論的不同。


梅里一了


因為現在的中醫(有證的),98%是從中醫大學畢業的,在學校都是中醫西化(也可說現代化)教育。不過也無可厚非,不是都在叫嚷中醫停滯嗎,運用現代檢測不就是洋為中用,再說現在學校裡所謂中醫藥教授哪個會中醫傳統的診斷方法。另一方面教出來的歷代學生(老的都成不會中醫傳統診斷和治療的國家級中醫大師或專家,博導,團隊負責人了)用現代設備檢測,再用現代藥理研究結合傳統湯頭歌訣原方治療,也許事半功倍呢,做好幾十例還可寫論文,也算髮展和創新現代中醫了。所以現在還在臨床的中醫(包括民間中醫)都要會看並分析各類檢測單及看各種X光片、CT片、核磁共振片及報告書,會傳統診斷的就結合參詳,辨證施治,只要對病人有利,對治療有利何嘗不可,不丟人。


湯豆之主


我關注了一個月疫情,和中醫黑吵了這麼久,本著言之有理即為良師的出發點,不明白的地方就去百度一下,現在我(完全外行)有一個大概的想法:

1.支持中醫現代化,研究方法,診斷方法等等。

2.謹慎中藥現代化,比如提純。例子還是青蒿素。一單提純或者化工合成,馬上就是耐藥性的問題,過兩百年無藥可用。

3.反對唯西方馬首是瞻,服務好14億人很了不起了,全世界用中藥,祖國的花花草草都薅光去,不環保。現在中醫黑言中藥必說國際規則,關外國人屁事。


擺事實


今中醫以不是師傳的了,是流水線生產的醫術產品。師傳的徒弟和流水線生產的學生差距是很大的,師傳的徒弟獨自行醫前,至少有十多年的從藥物到行醫的學習和實習階段。

今流水線的中醫也最多也就是三,四,年左右,而這幾年都是在書本上學習中醫知識,到醫院實習也最多是跟醫生一年,而且看得多做得少,更沒有獨自坐珍的機會,何況珍脈是靠多年行醫的經驗才能精準的珍脈,而且還需有一顆平靜的心,才能準確的珍斷病因,今浮躁的社會造就了浮躁的人,他們本就難有平靜的心態,所以性格急躁的人不適合學習中醫。

所以就算他們混了個醫師資格證和行醫證,但他們沒有行醫的經驗,借做西醫的醫療儀器設備來檢查患者確定病因,除了增加學習判斷能力對比,也算是對患者負責怕誤珍,用醫療設備檢查,另外還有提成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