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黄庭坚在《书幽芳亭记》中写道:“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当两次疫情肆虐,给民众带来危难之时,钟南山逆向而行,挺身而出。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中国国士。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我们敬佩他的勇气,担当,医德,医术,而这一切,都无不打上父母的烙印。

01 父母对钟南山性格的影响


教育大家蒙特梭利说: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父母无意间烙下的。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家长是什么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的早期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


1.从母亲身上感受朴素,温柔,善良与尊重

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出生在江苏南京中央医院。

父亲钟世藩,身世坎坷。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是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

母亲廖月琴,出身望族。精通英文,多才多艺,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

母亲衣着朴素,温柔大方,总是微笑,对孩子很有耐心,从不粗暴地训斥孩子,若要孩子们做得不对,她总是婉转地提出,和孩子们讲道理。她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孩子。她善良而又有怜悯心,若有人向她求助,她总会无私地提供帮助。只要家里人衣服够穿,母亲就会把“多余”的衣服送给身边那些非常困难、衣服都不够穿的人。

母亲的朴素,温柔,与人为善,尊重每个人,给钟南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母亲给钟南山讲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他记得很牢。有一对夫妻很穷。平安夜到了,妻子卖掉了心爱的长发,给丈夫买了条金表链,配他的手表。而丈夫,却卖掉了心爱的手表,为妻子买了把漂亮的梳子。

这个故事是美国作家欧·亨利写的《麦琪的礼物》。

母亲的悲悯心连同这个故事中的善意,一同在他的心中深深扎根。这善意开出的花儿,一直陪伴他成长,直至他本人也成为一个为他人无私奉献、赠人玫瑰而不计回报的仁心医生。

2.从父亲身上感受严谨、勤奋、诚实、规矩和担当。

父亲很严肃,话很少,但每句话都有分量。

时常有研究者找父亲,他们在书房里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去伪存真。父亲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他说: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得讲依据。父亲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治学实事求是,做人也要诚实。父亲从小就教育钟南山:“要把你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说出来。”父亲的教诲,钟南山铭记在心。

父亲很勤奋,即使在家,也很少闲下来。他在书房里废寝忘食地做实验、读书、做研究。这时候,唯一能打扰他的,就是病人。只要有病人求医,父亲就会毫无怨言地出诊,风雨无阻。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家中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

“神秘的客人”是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专员,他们到钟家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劝说父亲离开大陆,去台湾。父亲不仅仅是一位有名望的医生,他还保管着广州中央医院十三万美元的资产。这是一笔巨款,国民党迫切想要得到。但是,父亲拒绝离开大陆,他对国民党专员说:“是中国人就得待在这里,而不是离开。”

父亲选择留下。广州解放后,他将自己保管的广州中央医院留下的十三万美元,全部上交。历经战乱和坎坷,父亲手中保管的这笔款项,分文不差。

从父亲身上,钟南山养成了严谨治学,诚实做人,规矩担当的性格。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02 父母对钟南山行为习惯的影响

教育大家蒙特梭利还说: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作为家长,不必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做出好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那些道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1.饭桌礼仪,不能只顾自己

有一次吃饭,当小钟南山第三次在饭桌上伸筷子挑菜吃时,父亲沉下脸,啪地用自己的筷子打掉钟南山的筷子,低声训斥道:“你想一想,别人还吃不吃?”钟南山顿觉惭愧。父亲话很少,有时候吃一顿饭一句话都没有,但父亲的话是很有分量的。父亲训斥的重话如鞭子般抽在钟南山心上,从此以后,钟南山再也不敢伸筷子在饭桌上放肆挑拣了。

2.贵在诚实,不能撒谎


上小学时,钟南山私留了伙食费没有上交,留着上街买东西吃。

有一天,母亲问:“你交伙食费剩下的钱呢?”

“我不知道。妈妈您可以去学校问老师。”

母亲就真的带钟南山去学校了,找老师了解情况。

事情败露,谎言被揭穿,钟南山的心慌张地跳着,后悔得要命。

回到家里,母亲并没有过多责备钟南山,只对他说:“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

一向严厉的父亲,却只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南山,你自己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

钟南山想了一晚上。少年钟南山亲身体验到谎言被揭穿后的羞耻与难堪。每个人都得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负责。谎话和错事结出的苦果,最终得自己承担。

父母的话和这羞耻的记忆,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

3.信守承诺,只要是答应过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钟南山11岁时,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妈妈跟他说:如果你能考上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就给你买。

于是钟南山发奋读书,顺利进入岭南大学附属中学。

但是因为物价飞涨,纸币贬值,家里的生活很困难,钟南山怕母亲为难,不敢开口。没想到,母亲还是想方设法给他买了辆自行车。


钟南山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并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

这件事对钟南山的触动很大,从那时候起,他就记住,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后来,他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对所有人,都如此行事。只要是答应过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4.说话一定要有证据

1971年,35岁的钟南山被调回广州第四人民医院。

有一次下乡时,看见一个孩子尿血。钟南山想当然地判断孩子得了肾结核,回家后向父亲说起这事。谁知道父亲一听,立刻皱着眉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肾结核呢?说话一定要有证据。”钟南山一下子愣了。父亲告诉他,尿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不一定就是肾结核。判断病症一定要多多观察,找到确凿的证据,慎重下结论。同样,看一件事情,或者做一项研究,要有事实根据,不要轻易下结论。“说话一定要有证据。”这是父亲留在钟南山心中的一句话。

5.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

钟南山有位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家里很困难,找到钟南山帮忙借点钱。当时钟南山家里也不宽裕,也得筹钱远行上学。但过了几天,母亲还是想办法给了钟南山十元钱,让他拿给那个有困难的同学。在当年十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母亲就是如此宽容、善良。

几十年后,钟南山回忆母亲时,说道:“妈妈去世时才五十六岁,她走得太早了。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样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03 父母对钟南山一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家庭中养成的习惯,性格会伴随他一生,影响着他的事业、家庭。

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钟南山从小就养成了各种良好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这颗种子注定要长成参天大树。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1.人生的选择:当医生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

父母都是医德高尚的医生,钟南山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为医者的博爱、敬业与责任心。

被父母治愈的病人,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与由衷的爱戴,让钟南山感受到,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令他对医生产生了亲近感,并由衷地热爱医生这个职业。

高三那年,钟南山因体育拔尖,获得了中央体育学院的邀请,有成为国家专业运动员的机会,最终在父亲的建议下,钟南山还是选择当一名医生,因为当医生,可以一辈子研究医学,一辈子治病救人,这是一项崇高伟大的事业。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2.你今年多大了

钟南山成功考取了名校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下放,文革,整整11年没有从医的机会。

有一天,父亲和钟南山聊到很晚,老爷子静静地听着,突然插了一句问话:“你今年多大了?”

钟南山马上回答:“35了。”

“哦,都35岁了?真可怕!”说了这句,老人家再没做声。

父亲35岁时,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即使不和当年的父亲相比,而与钟南山同一年龄段的医生相比,钟南山与他们的差距也颇大。

“35岁了,真可怕……”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钟南山。四十多年后钟南山回忆,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亲当年说的这句话。这话重新唤醒了钟南山对医学事业的强烈追求。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3.发奋图强,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什么东西,才不算白活

1971年,35岁的钟南山从最基本的内科门诊医生做起。

白天他勤学好问,跟着同事学看病,看同行医生如何检查病人、如何给病人诊断、如何制定治疗方案、如何分析病人的治疗结果……晚上回家,他将白天所见的每一个病例详细地记录下来,用心学习,用心钻研业务。他常常在夜间独自到心电图室,锁上门,拉上帘子,拿起心电图,慢慢地看,慢慢地研究。他把所有能用上的时间都花在了X光室、心电图室、图书馆,独自啃读医学著作,研究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记下医学专业术语,自学专业英语。

半年之后,钟南山记录了四大本的医疗笔记,也慢慢摸清了门诊诊断的规律,处理门诊的病患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八个月之后,他的专业能力突飞猛进,同事们也都认为,他的水平已经相当于主治医生的水平了。

随后,他加入了一般人都不愿意加入的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当时人力、物力匮乏,环境不利,但钟南山无所畏惧,坚韧不拔,克服了重重困难。

1974年和1975年,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分别在《中华医学》和《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两篇高质量的论文,填补了广州地区多年来没有论文在国家一级医学刊物发表的空白。

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钟南山作为广东省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他与人合写的《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论文被评为国家科委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1979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立。43岁的钟南山出任副所长。

这段时间,父亲花了三年时间,在1978年完成了四十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他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自己的信念。父亲钟世藩说的这句话—“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什么东西,才不算白活”,牢牢刻在钟南山心里。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4.赢得国外尊重,唯一一次获得父亲表扬

1979年9月,43岁的钟南山获得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

导师弗兰里说:

“按我们英国的法律,你们中国医生的资历是不被承认的。所以,你到医院进修不能单独诊病,只允许以观察者的身份,看看实验室或看看病房。根据这个情况,你想在我们这儿进修两年的时间显然太长了,最多只能待八个月,超过这段时间对你不合适,对我们也不合适……”

钟南山忍受着导师的轻视与误解,用诚恳和尊重慢慢打动了导师。有一天,弗兰里教授忽然看着钟南山问道:“你能不能讲一讲中国的医疗?”

钟南山斩钉截铁地回答:“OK!”

一个月之后,钟南山的演讲开始,台下座无虚席。

钟南山从中国的传统医学讲起,讲中西医在呼吸医学诊断方法上的相通之处,提到了中医与众不同地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色来判断病人是否缺氧和酸碱平衡的情况,他还讲解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医术针刺麻醉。

讲座结束,全场掌声雷动,英国同行立刻打破偏见,由衷地给予他信任与尊敬。

两年的学习深造结束了,他完成了七篇学术论文,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六项重要成果,其中有四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发表。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圣·巴弗勒姆医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钟南山“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爱丁堡皇家医院特地派人前来挽留钟南山,请他去那儿工作。

“我是中国人。是祖国送我来的,我得回中国。”钟南山谢绝了爱丁堡皇家医院的好意。

1981年11月8日,钟南山学成归国。导师弗兰里给他写信道别:“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来未遇到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跟我合作得这样好,工作这样卓有成效。”这就是当初质疑钟南山的导师,在两年后给予钟南山的评价。

父亲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那时,钟南山45岁了,这是他自记事起,第一次获得父亲的表扬。50年前,父亲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毅然回国;而现在的他,与父亲当年的步履方向一致,毫不迟疑。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5.永远向前,永不懈怠

钟南山一路向前,胜利在向他招手。

1984年,他出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1986年,他担任呼吸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他出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992年,他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当选中共广州市委委员。

1993年,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博士生导师。

1994年,他作为中国唯一的科学家代表,参与组织制定《全球哮喘防治战略》。

1996年4月,中国工程院决定授予钟南山教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

他是广东省第一位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消息传来,广州医学院沸腾了,整个广东省卫生界都震动了。

1999年,钟南山获得了一个特殊的荣誉—他被母校北京医学院评选为六位杰出校友之一。这是母校对他的认可,钟南山感到无比欣慰。

而此时,他所敬重的父亲钟世藩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刻,父亲在1978年去世了,直至生命的最后时期,在身体有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还将病毒实验搬到家中进行,永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35岁了……”他一直记得父亲当年那声低沉的叹息。而今,看到现在的他,父亲会表扬他吗?父亲不在了,但父亲当年这声“35岁了……”的叹息,永远鲜活,将一直烙印在他心底,鞭策他永远向前,永不懈怠!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6.不枉过这一生

2003年,非典之战,66岁的钟南山一战封神。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病原体非衣原体的结论。实事求是答记者问:“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现在病毒还在传播,怎么能说是控制了?”身先士卒,始终冲在抗疫一线,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来”,言犹在耳。最终,我们战胜了非典,钟南山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20年,“非典”过去17年后,当疫情再次肆虐时,84岁的钟南山义不容辞,再次出征。

他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保护神,“钟南山说的话,我们信,钟南山讲的话,我们听”。

“钟南山”这个名字,从此已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还成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勇气与信心的符号。

父母若是知道钟南山有今日的成就和威望,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钟南山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假如所有人都有这么一颗恒心,都有一个追求,然后努力朝前走,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每个人都能这样,不枉过这一生,这个社会就会进步很快,国家也会进步很快。”

父亲也曾说过:“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什么东西,才不算白活”,“不枉过这一生”,这是钟南山给父母最好的报答。

国士钟南山,66岁非典封神,84岁挂帅出征,是什么在支撑他?


有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希望孩子勤劳有为,家长就不该好吃懒做;希望孩子知书达理,家长就不该野蛮粗鲁;希望孩子优秀,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