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願意做班主任怎麼辦?

問心問得幾回真


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教師不願意當班主任的現象應該儘早得到改變。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充分認識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有人說:“一所學校如果選好、用好了班主任,就等於完成了學校工作的大半”。這雖然是極而言之,但也足以說明班主任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既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領導者、校規校紀的執行者,又是學生人生髮展的教育者和引路人;既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堅和骨幹,又是聯繫家庭、學校、社會的主體和橋樑;既是聯繫各科教師的紐帶,又是學校工作的主力軍;既是教與學雙向交流的信息員,又是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輔導員、服務員。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學生思想瞬息萬變,這就決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複雜性。但當前的現實是,學校給予班主任的(如待遇、時間)又不多,對班主任的要求也不高——主要是,不出事;其次是把學校的一些常規要求和任務佈置下去。這種現實,一方面,說明了管理者對班級管理的簡單化認識;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對班主任工作的不夠重視,是當前我們教育服務因客觀條件不足而降低水平的一個典型體現。

二、營造寬鬆工作氛圍,建立激勵機制。

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工作複雜,壓力很大。學校應鼓勵班主任發揚奉獻精神,同時也應不斷改善班主任的生活、工作待遇,進行物質和精神雙重激勵,特別注意人文關懷。比如,試行班主任休假制度,學校在寒暑假單獨組織班主任去旅遊考察、參觀學習,為其創造增進友誼、活躍身心、學習提高的機會,並以此作為對班主任的一種獎勵。另一方面是建立相關的激勵機制,提高班主任的政治待遇和精神待遇。如在幹部任用、評優樹模、職稱晉升等方面向班主任傾斜,從而鼓勵教師積極承擔班主任工作。

三、從制度上規定班主任工作作為每位教師的基本要求。

無論是學校還是對教師個人,班主任的任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學校應規定:教師原則上在本校擔任班主任工作時間應不少於一定的任職年限。這樣就會在學校裡逐步形成全員育人的工作機制和輿論氛圍,變“奉命”當班主任為“理應”當班主任。學校任用班主任採取任職程序,可分三步:

首先,教師自我選崗,填寫一張任職志願表,學校儘量尊重個人意願。這裡,對“要當”與“不要當”的志願都要慎重對待。“要當”的不安排可能會挫傷老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不要當”的“強按牛頭喝水”也不會有好結果。對於個別“不要當”班主任的老師,學校應充分考慮老師的實際情況,允許其暫時脫離班主任崗位,修身養性,學習反思。今後,條件成熟時再實行班主任輪崗制。

其次,學校依據歷史記錄和當年考核成績決定人選。最後,鄭重地開會宣佈任用,使其產生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讓學生、家長和教師逐步達成這樣一個共識:當了班主任就相當於貼上了好教師的標籤。學校應努力營造“人人願意當班主任”的氛圍,創建任用班主任“供過於求、能上能下”的可喜局面。

四、改進班主任的任用機制,促進班主任的專職化、全員化。

長期以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我國中中學的班主任幾乎都是兼職、副職,尤其是現實中很多班主任都是主科教師、學校管理人員或者教學骨幹,這種傳統班主任任用制度造成了種種弊端,導致班級工作負擔過高,也導致班主任不能全面有效地落實班級管理職責。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中學還是中學,都存在著一些老師長期不當班主任的情況。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兩條卻是基本的,一是這些老師的課時少(如信息技術、體音美以及等級科目老師每週每班只有一、二節課),與學生接觸少,所以就不安排;另一種原因則是一些老師學校領導不信任他們,認為他們當不好班主任,所以就不安排。我認為這種情況並不合理。第一,班主任固然需要與學生多接觸,但是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其實很多,並非一定要通過上課(學科教學)來達到。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並不在於教學組織過程中,而在於班會、思想品德課、班隊活動。第二,因為一些教師的某些素質不符合要求就不安排他當班主任也不科學。實際上,只要經過一定的培訓、指導和磨鍊,絕大多數教師都是能勝任班主任工作的。而且班主任專業背景的多樣化也一定有利於班級發展的多樣化。相反,學校越不安排這些教師當班主任,這些教師越不負責,導致他們的專業精神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學校也將因此有了一些清閒的“邊緣”教師。

理論上說,每個老師各有所長,並非每個老師都適合當班主任,班主任應當專職化,成為學校中一項獨立的工作崗位,學校應專門培訓一支專業化的班主任隊伍,專司學生管理、德育工作及生活指導。這樣,學校通過培訓專職的教師使教師對班級管理、學生教育有更專業的理念和技能,更好地為學生髮展奠定基礎,有利於學校管理,同時,也減輕學科教師的負擔,使他們專心教學。可以說,實行班主任專職化,擔任一個班級班主任就相當一門學科教學工作量。但是從目前的條件來講,要達到班主任專職化這一步還需要一個過程。

既然班主任不可能專職化,我們可採取相應的做法是:一是儘早使班級管理成為主職,使班主任或者輔導師成為與學科教學同樣重要的工作崗位;二是減少班主任的教學工作及其它工作量;三是讓更多的老師負有班級管理責任,協同管理班級。例如某班的全體任教老師都擔任某些學生的“輔導師”,協助班主任處理一些班級事務等等。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事關教育事業發展,事關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工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應群策群力,共同關注班主任,理解班主任,為班主任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使他們主動工作,愉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