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多數服務業500強企業認為,只要企業自身積極作為,加上政府精準幫扶,儘早將減稅降費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國內市場有效需求等方面的舉措落到實處,就有可能實現全年經營計劃目標。

在連續推出幾份中國製造業業500強企業受疫情影響分析報告之後,關於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分析報告也出爐了。

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課題組的調查,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反映,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對企業今年一季度的生產經營產生了明顯不利影響,企業營業收入明顯減少、運營成本增加、盈利下滑,但多數企業對二季度生產經營形勢持相對較樂觀態度。多數服務業500強企業認為,只要企業自身積極作為,加上政府精準幫扶,儘早將減稅降費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國內市場有效需求等方面的舉措落到實處,就有可能實現全年經營計劃目標。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系列部署要求,積極發揮企業代表組織作用,充分了解疫情對服務業大企業的影響,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中國企業聯合會專門成立課題組,於3月3日至5日通過網上調查系統對中國服務業大企業進行了定向問卷調研。本次調研由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本次調研以2019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為對象,問卷向500家企業定向發送,共回收260家企業,有效回收率達52%。其中,國有企業佔比43.46%、民營企業佔比56.54%。

調查樣本企業分佈在批發貿易、零售業、房地產、金融業、公用事業服務、郵政和物流、商務服務、交通運輸業、旅遊餐飲及文化娛樂、互聯網信息服務和綜合服務業等11大行業,所佔比例分別為:22.69%、13.08%、11.15%、11.15%、7.69%、7.69%、6.54%、6.15%、5.77%、4.62%和3.46%,詳見圖1。

調查樣本分佈在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甘肅、黑龍江、內蒙、青海企業沒有參加,貴州、寧夏、西藏、海南沒有服務業500強企業。

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圖1 樣本行業分佈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服務業500強企業一季度的經營產生了明顯的不利影響,但不同行業和不同所有制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八成五的企業受到了損失,其中55.38%的企業受到了明顯的損失,九成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下降,近七成企業經營成本增加,近九成企業盈利下滑。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企業對二季度經營形勢持樂觀態度,商務服務業最為樂觀,民營企業預期不如國有企業;少數企業預計運營成本、用工成本將逐步回落,半數企業預計二季度盈利較為樂觀,大多數企業二季度用工將發生好轉。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企業認為當前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經營成本壓力增大、業務需求不足和資金壓力大。六成的企業有信心能夠順利完成年度經營計劃。“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創新服務模式”是八成以上企業應對疫情所採取的主要舉措。同時企業對政府精準幫扶企業寄予厚望,八成以上企業希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七成以上的企業希望降低融資成本,五成以上企業希望擴大國內市場有效需求。

一、疫情對一季度經營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1.近八成五企業遭受疫情損失

調研結果顯示,疫情給我國服務業500強企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50.77%的企業遭受了很大損失,有4.62%的企業遭受了無法承受的巨大損失,二者合計表明有55.39%的企業損失很大。另有28.85%的企業遭受了較少的損失,三者之和達到84.23%。還有15%的企業反映尚未對損失進行全面評估,只有0.77%的企業表示沒有遭受損失。

從行業看,企業受疫情影響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遭受到很大損失的企業在交通運輸業中佔比最高,為75%;其次是零售業和旅遊、餐飲及文化娛樂業,分別為73.53%、73.33%;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的行業是金融業,其次是互聯網信息服務和商務服務,受損很大的企業佔比分別為13.79%、33.33%和35.29%。詳見圖2。

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圖2 不同行業中受損很大的企業佔比

2. 九成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下降

調查結果顯示,有58.46%的企業反映,一季度營業收入將明顯減少,這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企業營業收入將大幅下滑。另有32.31%的企業反映一季度營業收入會有所減少,二者合計為90.77%。只有3.46%的企業表示營收不減反增,有5.77%的企業與往年基本持平。

從所有制看,民營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調查結果顯示,營業收入明顯減少的比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分別為55.75%、60.54%,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低4.79個百分點。

3. 近七成企業經營成本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17.31%的企業經營成本明顯增加,50%的企業有所增加,二者合計67.31%。此外,有16.92%的企業與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還有15.77%的企業有所減少,5.38%的企業明顯減少,二者合計為21.15%。

從行業看,公用事業服務業中經營成本增加的企業所佔比例最高,達到75%,其次是房地產行業,達72.41%

,同時在房地產行業中有24.14%的企業經營成本下降。從所有制看,經營成本增加的比例,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分別為70.75%、62.83%,民營企業明顯高於國有企業。

4.四成企業用工成本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服務業500強企業用工成本的變化情況較為分散。具體而言,9.23%的企業用工成本明顯增加,30%的企業有所增加,二者合計為39.23%。另有46.92%的企業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此外,還有12.69%的企業有所減少,1.15%的企業明顯減少,二者合計13.84%。

分行業看,互聯網信息服務業中用工成本增加的企業佔比最,高達到50%,但同時該行業用工數量增加的企業佔比僅為16.77%,可見疫情期間單位人工的成本顯著增加。當然互聯網服務業的用工成本增加也和用工數量增加顯著正相關。房地產行業中有27.59%的企業用工成本減少,和該行業中有68.97%的企業用工數量下降有關。

因此,相比近七成的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用工成本增加的只有四成,推斷其中的原因,一是企業開工不足,用工數量下降導致企業用工成本下降;二是和往年同期比較,單位人工成本顯著增加;三是企業經營成本增加除了用工因素外,還可能更多與資金成本、開拓市場費用、物流成本等方面增加有關。詳見圖3。


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圖3 企業經營成本和用工成本受影響比較

5. 近九成企業盈利下滑

調查結果顯示,有52.31%的企業一季度盈利將明顯減少,有35.77%的企業會有所減少,二者相加,盈利出現不同程度減少的企業達到了88.08%。另有7.31%的企業一季度盈利與往年的基本持平,只有4.61%的企業一季度盈利有望實現增加。

從行業看,公用事業服務和互聯網信息服務兩大行業中的全部企業盈利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交通運輸、商務服務、房地產和郵政物流等行業中盈利減少企業的佔比超過了90%。而金融業中,盈利出現下滑的企業佔比只有65.52%,盈利增加的企業佔比達到20.69%。不同所有制企業在一季度的盈利受影響情況相差不大。

6. 四成五企業用工減少

調查結果顯示,四成多的企業一季度用工數量有不同程度減少。具體來說,15.38%的企業在一季度的用工量明顯減少,30%的企業有所減少,合計為45.38%;另有51.92%的企業用工與往年情況基本持平,有2.69%的企業一季度用工量有所增加。

從行業看,金融業用工受疫情影響最小,互聯網受疫情影響用工變化差異最大。具體而言,金融業中有75.86%的企業用工與往年基本持平,只有17.24%的企業用工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而在互聯網信息服務業中,有50%的企業用工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有33.33%的企業用工與往年基本持平,另有16.67%的企業用工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和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的崛起有關。

二、多數企業對二季度經營預判相對較樂觀

1. 多數企業預期經營形勢將好轉

調查結果顯示,有55.38%的企業預計二季度的經營形勢會發生好轉,有36.54%的企業預計與一季度相似;另有8.08%的企業預計經營情況下滑程度進一步惡化。

從行業看,商務服務業最為樂觀,有70.59%的企業認為二季度的經營形勢會發生好轉;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旅遊、餐飲及文化娛樂業相對悲觀,只有33.33%的企業認為二季度的經營形勢會發生好轉。

從所有制看,二季度營業收入會發生好轉的企業比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分別為62.83%、49.66%,國有企業明顯高於民營企業。

2. 少數企業預計運營成本、用工成本將逐步回落

調查結果顯示,有28.08%的企業預計二季度運營成本將持續上漲,有50%的企業預計將維持在一季度的水平,另有21.92%的企業預計將逐步回落。而對一季度的評估中,有將近七成的企業經營成本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對於二季度運營成本,多數企業還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在對二季度人工成本的預判中,有15.77%的企業認為會持續上漲;有68.08%的企業表示將維持在一季度的水平,另有16.15%的企業預計會逐步回落。而在一季度的調研中,有39.23%的企業用工成本出現上升,46.92%的企業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3. 半數企業對二季度盈利持樂觀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二季度盈利的預期和經營形勢的預判一致,有半數認為會實現盈利,相對好於對成本回落的預期。具體而言,有40.00%的企業預計將止跌回升,有10.00%的企業預計將恢復到往年同期水平,也就是說,對二季度盈利持較為樂觀態度的企業合計剛剛達到50%。此外,有12.69%的企業預計二季度盈利將進一步減少,有37.31%的企業預計將與一季度相似,而在一季度有88.08%的企業盈利將出現有不同程度減少。

4.大多數企業二季度用工將發生好轉

調查結果顯示,有41.54%的企業預計用工情況將在二季度發生好轉,有54.62%的企業預計可能會繼續保持一季度的狀態,另有3.85%的企業預計可能惡化。

三、疫情之下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疫情大範圍的爆發,各地都採取了較為嚴格的隔離措施,而服務過程中產銷基本同步進行,供需雙方緊密互動。無疑,隔離措施從供需兩端都對服務業企業的正常經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總體而言,疫情對服務業企業造成的影響包括:經營成本壓力、資金壓力、業務需求不足、稅費負擔重、物流渠道不暢、對未來形勢發展難以判斷、商務談判交流活動減少、防疫物資緊缺和企業招工難等方面。

問卷調研結果顯示,疫情之下服務業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經營成本壓力增大。調查結果顯示,有66.92%的企業認為企業經營成本壓力增大。疫情爆發給企業的用工成本、稅費繳納、市場需求拓展、物流運輸、房租、運營維護成本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些都集中體現在了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上,進而會導致企業盈利下滑,給企業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在零售業和公共事業服務兩大行業中表現最為突出,分別有88.24%和80%的企業對此感受明顯。

業務需求不足。調查結果顯示,有63.38%的企業認為業務需求不足。疫情隔離措施之下,絕大部分的C端消費服務、B端生產性服務需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凍結,業務需求不足顯而易見。這突出表現在旅遊、餐飲及文化娛樂和零售業中,這兩大行業中分別有73.53%和73.33%的企業對此表示認同。

資金壓力大。調查結果顯示,有63.08%的企業認為資金壓力很大。大部分服務業企業的現金流都來源於業務導入,資金週轉率很高,而且在供應鏈相關服務中,關聯企業存在著頻繁甚至大額的資金佔用行為,因此無論是業務需求不足,還是現金流壓力傳導,企業都會出現較大的現金流困難。在供應鏈服務、多元化投資等商務服務業中,有82.35%的企業對此表示認同。零售業和房地產和中分別有76.47%和75.86%的企業也對此感受明顯。

此次調研的對象為服務業500強企業,企業抗壓能力相對較強,但從問卷結果來看,這些服務業大企業也是痛感明顯,除了上述三個集中的問題,稅費負擔、物流不暢等難題都影響著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詳見圖4。

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圖4 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此外,不同行業受疫情影響表現出各自的差異。交通運輸服務中,認為“防疫物資緊缺”和“稅費負擔重”的企業佔比均達到50%。房地產行業,認為“稅費負擔大”的企業佔比達到62.07%。批發貿易中,認為“物流渠道不暢通”的企業佔比達到66.10%,這些比例都高於樣本總體情況。

四、政企聯動積極應對疫情衝擊

目前各方普遍認為,相比於2003年的非典,此次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更大、範圍更廣。疫情爆發在春節長假,將持續整個一季度甚至可能更久,對零售、餐飲、旅遊和文化娛樂業等生活性服務業形成的衝擊顯而易見,而這些行業在一季度的收入在全年中佔據很大比重。物流運輸、貿易倉儲、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也很快受到傳導波及。

2019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3.9%,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服務業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緩解本次疫情對服務業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維護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這需要從企業積極作為和政府精準幫扶兩方面共同努力。

1. 六成企業對實現年度經營目標總體抱有信心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完成今年的年度經營計劃,總體上依舊抱有信心。具體來看,有8.46%的企業對完成年度目標很有信心,有53.08%的企業較有信心,二者合計為61.54%。我們可以認為,六成企業可以通過企業積極主動作為,政府幫扶施救,最終能夠攻堅克難,完成年度經營計劃。不過也要注意到,還有23.46%的企業信心不足,有3.46%的企業表示完全沒有信心,另有11.54%的企業表示目前尚難以判斷。

上述結果表明,面臨嚴峻的疫情,儘管有大部分企業對持續發展與完成年度經營計劃抱有信心,但面臨的困難也不容忽視。分行業來看,零售業和交通運輸業兩大行業中僅有41.18%和43.75%的企業有信心完成年度目標。在疫情後旅遊、餐飲及文化娛樂的需求可能迎來補償性爆發增長,能夠抵消部分一季度的業績下滑,所以這個行業中有60.00%的企業有信心完成目標。而信心表現最強的行業,也是受此次疫情影響較小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有83.33%的企業有信心完成年度目標。詳見圖5。

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圖5 不同行業有信心完成年度目標的企業佔比

2. 積極作為

本次調查,課題組在問卷中設置了企業應對疫情可以採取的12種措施。八成以上的企業都選擇了“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和“創新服務模式”,同時還有四成以上的企業選擇了“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和“加快數字化改造,向線上轉型”。值得一提的是,只有3.46%的企業選擇可能會裁員降薪,這既是對未來持續增長的信心,也彰顯了服務業大企業在困境中的擔當。詳見圖6。

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圖6 企業應對疫情的措施分佈狀況

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調查結果顯示,有83.85%的企業選擇將向政府部門尋求政策與資金支持,這也是企業應對當前困境的首要選擇。疫情之下,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週轉壓力,尤其是鐵路、公路、航空等具有公共服務特點的服務行業顧全大局採取了一系列免費措施,經營成本壓力不容忽視,積極尋求政府和銀行的外部支持,是企業積極且理性的選擇。因此,在政策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傾斜,對優質企業的紓困措施,都將有助於企業恢復正常經營,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調查結果顯示,有82.69%的企業選擇將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疫情之下,服務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僅是在外部客戶,也不能忽視內部員工;不僅是在成本的控制,也要注重業務的挖潛;不僅是在企業自身,更要關注產業鏈上下游。

這將體現在:第一,深挖成本節約潛力,削減不必要的開支,適時砍掉虧損業務,暢通現金流;第二,創造有利環境,提高員工滿意度,激發員工活力和創造性;第三,提升服務水平,切實增強業務流,緩解資金困境;第四,深度開拓產業鏈資源,挖掘隱性需求,實現持續發展,快遞和餐飲之間“共享員工”的思路值得去借鑑。

大力創新服務模式。調查結果顯示,有80.38%的企業選擇將創新服務模式。近幾年,服務業中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業態積極探索,疫情之下,生鮮電商、互聯網醫療、遠程辦公等服務企業抓住機會,呈現出一定的逆勢增長趨勢。疫情從根本上隔離了服務供需兩端的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企業要從模式上進行大力創新,讓供應鏈和產業鏈上的要素順暢流動起來,這是企業應對危機,重塑競爭實力的重要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零售業中有100%的企業選擇將創新服務模式,這與該行業近幾年受到電商強烈衝擊,此次也是受到疫情影響顯著不無關係。

適時拓展線上服務。調查結果顯示,有45.77%的企業選擇將加快數字化改造,向線上轉型,這一比例也顯示出企業對線上機會所持有謹慎的態度。服務業包含範圍廣泛,對於疫情之下,線上服務是否會出現大的發展機遇,觀點各異。20.38%的企業認為影響不大,53.46%的企業認為是短期機會,不會改變行業格局;另有26.15%的企業認為這是歷史性機遇,將改變行業的服務提供形式。在零售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和互聯網信息服務中,認為是歷史性機會的企業佔比達到了44.12%、37.93%、37.5%和33.33%。因此不同細分行業的企業要結合自身情況,從短期紓困和長期競爭兩個層次適時拓展線上服務。

3. 精準幫扶

本次調查,課題組在問卷中設置11個企業希望政府採取的幫扶措施。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希望政府幫扶的措施相對集中,八成以上的企業希望政府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七成以上的企業希望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有五成企業希望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其他選項均在五成以下,詳見圖7。

中企聯報告: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一半受明顯損失,多數企業對二季度較樂觀

圖7 企業希望政府幫扶的措施分佈狀況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在全部11種可能的幫扶措施中,企業最希望的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調查結果顯示,有85.77%的企業選擇了這一幫扶措施。疫情的大範圍爆發與持續蔓延,導致了企業經營成本大幅攀升,現金流出現困難。短期內,大規模普惠性的臨時性減稅降費舉措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位居幫扶措施需求強度第二位的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企業選擇的比例為75.77%。長期以來,融資成本位居企業各項成本的前列,疫情困境下,融資難題更為突出,也是企業高度關注的痛點和迫切希望解決的困難。

擴大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位居幫扶措施需求強度第三位的是擴大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企業選擇的比例為56.15%。在批發貿易中尤其突出,有62.71的企業選擇了這一訴求。疫情之下,消費服務需求驟然萎縮,生產性服務需求停擺,由此造成的營業收入銳減,經營成本提高等困難,讓企業的痛感明顯。因此從源頭解決問題,擴大市場有效需求,顯然是企業的普遍訴求。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國際貿易和國際商務活動顯著減少,當前世界範圍內的疫情擴散出現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今後一個時期,積極擴大國內市場市場的有效需求是企業和政府攜手努力的重要方向。

除了上述集中的三大措施,不同行業企業希望政府幫扶的措施還具有一定的行業特色。可以說,不同行業所反映出的特色恰恰是這些行業急需關注解決的問題。

公共事業服務中,有35%的企業選擇了“加快混合所有制改制”;商務服務業中,有58.82%的企業選擇了“提高政府服務意識、效率和精細化管理能力”;房地產行業中,有51.72%的企業選擇了“建立優質企業紓困機制”;旅遊、餐飲及文化娛樂中,有66.67%的企業選擇了“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互聯網信息服務中,有58.33%的企業選擇了“重視企業家貢獻,保護企業家積極性”。這些具有行業特點的的訴求佔比都遠高於樣本總體水平。

疫情發生後,針對企業的困難,各級政府響應很快,已出臺了諸多幫扶措施,受到企業歡迎。企業希望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增強出臺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時要切實有效地落地。

本文轉自中國企業聯合會官網(3月11日發佈,作者:中國企業聯合會課題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