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單玉厚走了,曾為“歌詩達賽琳娜號”做應急準備……

“物資今天有來的嗎?得做個方案,給各單位調配好。有企業需要口罩的咱趕緊提供途徑。明早八點半再碰頭,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商量……”

2月21日的那個下午,與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兼局長單玉厚像往常一樣梳理著眼前的工作。“物資保障、安全生產必須兼顧,都是當前最要緊的事!我作為老黨員,理應衝在前邊,這是戰時狀態該有的素質。”疫情期間,物資就相當於子彈,沒有子彈戰士怎麼打仗、怎麼殺敵?前線缺少的每一筆防控物資都被單玉厚記在心裡,物資入庫、物資出庫、物資分發的每個環節,他親自把關,逐一查看,直至分發到位。

  

“那天他顯得很疲憊,我跟他說回家休息吧,他說‘沒事,就是有點累’。晚上六點多,他出門時答應,明天開完會就去醫院檢查。”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張金寬想著,這些日子單玉厚太累了,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就沒回家,今晚就讓他好好歇歇吧。

  

“每天早晨6:40,他準會跟我聯繫商量工作,今天怎麼沒動靜呢?”張金寬一直等到8時左右,打了好多電話也沒人接……

  

2月22日凌晨,在防疫一線連續堅守多日後,單玉厚因為勞累過度,在機關宿舍心源性猝死,享年58歲。

  

單玉厚還是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1977年參軍,曾是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員,榮立過瀋陽軍區空軍二等功一次、團三等功三次,後來轉業到漢沽,成為一名地方幹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之際,臨危受命的他又多了一重身份——濱海新區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副指揮長,堅持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兩手抓,既調運調配防疫物資提供防疫保障,又檢查安全生產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為新區實現“雙戰雙贏”付諸心血、傾盡心力。

“老兵”單玉厚走了,曾為“歌詩達賽琳娜號”做應急準備……


  

連軸轉的戰疫“急先鋒”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大疫襲來方顯英雄本色,困難面前最能考驗黨員幹部的擔當作為。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單玉厚軍人本色不改,24小時“在線”,“連軸轉、親自幹”,對他而言,抗疫工作軍令如山。

  

大年三十,單玉厚緊急赴命,提前做好“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突發事件應急準備,初一到東疆郵輪母港參與疫情防控指揮工作,初二接管新區防疫物資保障調度任務,

初三往返北京、濱海新區兩地接運物資,涉及物資籌集、調運、分撥的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部署、逐項督辦,甚至每一批物資的分發數據,都爛熟於心。

  

晚上8時從新區出發,次日凌晨1時在北京機場接上口罩等物資,凌晨3時接運物資回到新區,天一亮就安排各部門領取……他的字典中似乎從來沒有“疲勞”二字。為確保物流暢通和物資押運安全,單玉厚在接到物資到達的信息後,全程親自謀劃、親自組織,確保物資接收發放工作規範有序、準確無誤。

  

面對全市乃至全國防疫物資供應緊張的狀況,單玉厚堅持不打無準備之仗,他衝鋒在前、主動出擊,協調發動駐區央企、國企、外企,充分挖掘海內外採購渠道,購置大量的口罩、防護服、醫用手套、護目鏡、測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在全力做好防疫物資保障工作的同時,單玉厚高度重視生產安全風險防範,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根據疫情發展形勢,他全面分析假期延長、企業復工、趕產擴能、用工不足等帶來的影響,帶隊開展企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特別是重點加強對生產口罩、雙氧水、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企業的幫扶和指導,幫助協調解決用工、原料和供貨困難,推動企業滿負荷生產。科邁化工作為一家橡膠促進劑生產企業,承擔多個國際訂單。疫情發生後,企業推遲復工,但國外合同期限迫在眉睫。他得知情況後,提前介入研判,組織開展細化防控方案、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風險分析、復工人員崗前培訓等大量工作,幫助企業提前排除隱患,加快復工復產。

“老兵”單玉厚走了,曾為“歌詩達賽琳娜號”做應急準備……


放心不下的安全守護者

“只要一接到突發事件安排,不管多累,他準要第一時間趕去現場,不然他是真的放心不下。”講起從2008年開始在一個系統共事的經歷,一樁樁一件件,張金寬滔滔不絕,一幕幕彷彿還在眼前。奮戰疫情防控一線只是單玉厚為黨和人民事業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的一個縮影。不僅是身先士卒的幹部,單玉厚更是恪盡職守、嚴抓善管的安全守護人。2015年,單玉厚臨危接手區安監局工作,也就是從這一刻起,他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應急管理人的重擔、承擔起城市安全發展守護者的責任。在各種危急時刻面前,他始終牽掛著新區的安全穩定,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第一線和最前沿。

艱鉅繁重的安監職責,單玉厚盯得緊、抓得牢。

濱海新區市場主體多、危化企業多、建築工地多,安全生產壓力大、任務重。單玉厚堅決把部門監管職責扛在肩上,組織繪製了新區危化企業“一圖一表一檔”,推動230家危化企業和19傢俱有重大危險源工貿企業全部接入安防網,實現對所有危化品企業24小時不間斷監管。堅決把“四鐵”要求落在實處,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的理念,採取夜訪暗查等形式督促開展排查整治,僅2019年就組織檢查企業10.8萬家次,督促隱患整改8.4萬個,停產整頓、關閉取締企業487家,新區安全生產死亡事故同比雙下降28.6%和33.3%,為近5年最好情況。

  

在新區應急管理局組建過程中,單玉厚結合新區既有5個開發區又有21個街鎮,既有駐區央企又有市屬國企的特殊區情,精心謀劃統籌統攬的應急管理新舉措,整合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做到機構改革、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搶險救援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特別是按照市委將天津港消防隊劃歸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管理的決定,在全國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單玉厚經過深入調研、連續奮戰,用10天時間組織完成了近300名港區消防救援人員的體制劃轉和1萬餘件消防裝備器材的清點接收,圓滿完成了市委限時答卷。區應急管理局組建後,單玉厚帶領全局同志構建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體系,釐清了5個開發區、21個街鎮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形成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城市安全風險電子地圖、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安全規劃及實施方案等成果,為提升新區應急處置能力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有力保障。

“老兵”單玉厚走了,曾為“歌詩達賽琳娜號”做應急準備……


盯守一線的人民“守夜人”

“舍小家才能為大家,只希望我退休以後孩子和媳婦不責怪我就好了。”

這聽起來似乎不算是一名“模範”丈夫的話。“只要一有任務,半夜兩三點鐘他說出門就出門了。”在妻子心裡,下午才回來的單玉厚,只是回家吃了個飯,晚上接到任務又要走,一走就是一個月,“每次通話報平安,兩分鐘都是奢侈的。兒子是元旦的生日,但家裡從來沒有節日的概念。包括清明節,他告訴我怕路上著火,他必須得盯著。將近十年了,沒陪家裡人過過一個春節。”

  

“我每次都囑咐他:‘你身體不好,心臟做了搭橋手術、放了2個支架,不舒服趕緊吃藥去醫院。’他每次都答應我,其實他一次都沒去過,總是搪塞我。”多年的超負荷工作給單玉厚帶來了一身傷病,面對家人和同事的勸阻,他每次都說:“我得盯著現場,我不放心。”面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情況以及特殊時期的物資保障需求,他總是帶頭頂上、連續作戰,無論時間多晚、路途多遠,都及時趕到現場進行處置。2019年8月“利奇馬”颱風來襲期間,他連續一週盯守在調度指揮中心,困了就靠著椅背打個盹兒,餓了就吃口方便麵,遇有突發險情第一時間果斷處置,保障了新區汛期的絕對安全。

  

單玉厚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以來,先後經歷了信訪維穩、安全監管、應急處置多個工作崗位,但無論角色如何轉換、職責如何調整,他都始終把黨的事業、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在新區工作的12個年頭裡,他始終堅守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為黨和人民工作作為畢生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昨日尚在運籌抗疫,

今晨驚聞撕心別離。

軍旅生涯輝煌壯麗,

公僕歷程初心不移。

阻擊戰疫衝鋒在前,

忠於職守寸步不離。

我輩楷模一生浩氣,

躹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首悼念單玉厚的詩,是他的同事,也是一位戰友寫的。人們從中看到抗疫先鋒的勇毅豪邁,感動於一名一線戰士的忘我奉獻,感慨於一個人民公僕的初心情懷。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安全”融注生命,這是“應急人”應有的職責和精神。

  

單玉厚,平凡中見偉大,於危難處顯精神,他是新時代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和楷模。(今晚報記者嶽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