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火了,重名的孩子少了,但新問題也來了

文|好孕姐

在父母眼裡,家裡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往往不願意孩子跟別人重名。而是希望給孩子取出更別出心裁的名字。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不僅注重名字裡用的字含義是不是好,還注重名字的組合是否夠新穎。

由於“父姓+母姓”的取名模式,滿足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求新、求異的需求,近幾年逐漸一種取名新潮流。不過,給孩子取名字,採用“父姓+母姓”,夠新穎、獨特,想要重名很難。但是,說實話挺坑娃的。

“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火了,重名的孩子少了,但新問題也來了

“父姓+母姓”的模式取名字,可選用的字,範圍狹窄,取出的名字有侷限

父母給孩子取名字,一旦用了“父姓+母姓”的模式,給孩子取名可選用的字,範圍就狹窄了,取出的名字容易有侷限。比如,孩子父親姓於,母親餘,如果父母想給孩子取兩個字組合的名字,孩子只能叫“於餘”,孩子的名字,根本沒有用到其他字的機會。

如果父母想給孩子取三個字或者四個的名字,由於孩子名字“父姓”和“母姓”就佔了孩子姓名中的兩個字,奠定了孩子姓名的整體基調,父母給孩子取名字,可發揮的餘地就小,很難取出好聽的名字。

“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火了,重名的孩子少了,但新問題也來了

“父姓+母姓”的模式取名字,很容易引發歧義

“父姓+母姓”的模式取名字,很容易引發歧義。比如,父親姓“孫”,母親姓“候”,最後給孩子取出的名字可能叫“孫候”,諧音和“孫猴”相同;父親姓“戴”,母親姓“餘”,最後給孩子取出來的名字,可能就叫“戴餘”,諧音和“帶魚”相同。孩子有這樣的名字,不僅形象會受損,他性格、心理也會受到負面影響。用“父姓+母姓”的模式給孩子取名字,雖然簡單粗暴,但很容易誤導父母給孩子取出有諧音的名字,挺坑娃的。

“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火了,重名的孩子少了,但新問題也來了

“父姓+母姓”的模式取名字,往往名字生硬不好讀,難以給人留下記憶點

許多姓氏同時出現在一個名字裡,挺生硬的。比如,“趙和劉”組合、“張和鄭”組合。碰撞出來的名字,看起來就挺違和的,也沒有美感。別人讀過以後,不容易產生記憶點。如果,孩子的名字取得只有新穎、獨特,沒有任何記憶點。當孩子以後走入社會,別人很記住他的名字,會降低他在人群中的存在感。這也會給他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不小的損失。所以,用“父姓+母姓”的模式給孩子取名字,還是挺坑娃的。

-----------------------

關注【好孕】,你想知道的科學備孕、孕期護理、胎兒發育、產後護理,寶寶發育,時尚教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此外,還有我們的特邀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