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病毒引發的三國(俄、美、沙特)石油大戰


一個病毒引發的三國(俄、美、沙特)石油大戰

近日,全球石油價格暴跌30%,引發俄、美、沙特相互撕逼,世界股市跌停,它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呢?小十為你梳理一下。

第一:一個新冠病毒侵襲了中國,並波及到了全球,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每天消耗1000萬桶,中國連續2個月經濟低速運轉,對石油需求持續降低,全球石油價格很難再支撐。

第二:看到石油需求降低,沙特想通過限產(減少供給)來平衡價格,於是找另一個產油大國俄羅斯商量,誰知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斷然拒絕:我們不減產,寧願降價,也不能讓美國的頁岩油佔便宜。

而事實上,俄羅斯估算的財政基本盈利是基於每桶40美元的平均價格;沙特由於過於依賴石油單項收入、政府花費太高以及對國民的高補貼,他們的財政基本盈利是基於每桶70美元的平均價格;美國頁岩油光開發成本就是50美元每桶,也需要更高價格才能盈利。

所以俄羅斯不希望限產提價,把市場讓給美國頁岩油,也有降價的底氣;而沙特則需要高價,維持政府財政收入,於是沙特、俄羅斯、美國三方,在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大難臨頭各有小算盤,難以精誠合作。

第三:沙特、俄羅斯、美國三方進行石油大戰,也勢必難有贏者。

上週末,沙特決定通過將其首選客戶的價格削減4至7美元一桶,從而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據報道,沙特還計劃將日產量提高到1000萬桶以上。

美國則預計第一季度日產量達到1300萬桶,超越沙特,成為全球第一產油國。

沙特、俄羅斯、美國都通過增產降價爭奪萎縮的市場,代價是銳減利潤或暫時賠本賺吆喝,具有不可持續性。

不過,可喜的是,作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我們可以得到廉價的原油,降低工業製造成本,對於疫情下快速恢復經濟,還是大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