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菩薩魚”,卻“自身難保”,只能淪為觀賞魚“保命”

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而我們人類不過是其中的一種。但是,由於人類擁有高度發達的大腦以及其所帶來的智慧,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這種能力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有時有可能讓其它的生物遭受“滅頂之災”。

它被稱為“菩薩魚”,卻“自身難保”,只能淪為觀賞魚“保命”

今天要說的這一種魚恰恰就是人類的貪婪的“犧牲品”。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卻有著和它名字極不相符的無奈的命運。它原本隨處可見,現在也許你只能在寺院裡的魚池或者是一些人家裡的魚缸裡看見它了。

它被稱為“菩薩魚”,卻“自身難保”,只能淪為觀賞魚“保命”

它就是中國鬥魚,不過它還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菩薩魚”。雖然叫“菩薩魚”,只不過是泥菩薩,自身難保的那種。中國鬥魚是我國特有的魚類,以前在中國很多地方的河流中都可以見到,但是現在已經是不太可能了。

它被稱為“菩薩魚”,卻“自身難保”,只能淪為觀賞魚“保命”

中國鬥魚的特點就是體型非常小,就像是我們平常說的“小魚小蝦”,也正是因為如此,如果抓到了想吃的話,只能用油炸的方式做成炸魚。不過以前更多的還是把這種魚作為飼料用來餵養家畜。不過現在這兩種都不是鬥魚的真正價值,它最大的價值其實是觀賞。

它被稱為“菩薩魚”,卻“自身難保”,只能淪為觀賞魚“保命”

現在市面上鬥魚的價格也是逐年升高,除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鬥魚的觀賞價值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野外鬥魚的數量越來越少了。原因有很多,主要一個是鬥魚體型較小,天敵比較多,由於近年來大量外來魚類的引進,大大壓縮了鬥魚的生存空間;另一個是農藥的過度使用破壞了鬥魚的生存環境。

它被稱為“菩薩魚”,卻“自身難保”,只能淪為觀賞魚“保命”

所以現在鬥魚也只有作為觀賞魚才能把種族延續下去,確實是有些悲哀。連自己都自身難保,又怎麼能當“菩薩”去“普度眾生”呢?不知道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