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有漲有跌,有多少人在買賣房子上賺足了或吃了虧?

喜悅育兒


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所有人都盈利都掙錢的,肯定是有盈利也有虧錢的。所以說投資需謹慎,不要盲目跟風。地產這個行業學問特別大,作為一個地產人,我看見太多買房也買的很鬧心的例子,買房買錯了終身悔恨的。

下面就來講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客戶她是哈爾濱的早期嫁到香港了,要知道早期去香港工作的人在香港掙錢是在大陸的幾倍,她從事香港保險工作,很掙錢,然後呢,她就在廣州買寫字樓買商鋪,按道理說廣州買應該升值很多倍,那就大錯特錯了,她買的那個鋪子是個格子鋪,帶租約的那種,開發商沒到半年後就不給租金了,然後跑路了,她花了100萬當年買的,那個時候錢很值錢,就這個樣子快十年了還在打官司[捂臉][捂臉][捂臉],然而她親妹妹在北京買了兩套房子,現在都千萬了,你說是不是所有人買房都掙錢呢?



98年四川陽光大男孩


我說說我近年來買房的經歷,我是四線城市。我記得結婚有小孩後,當時和婆婆住在一起,房子只有60平方,也有兩室一廳 ,房間還可以,客廳和衛生間很小,位置也不好在郊區,我孃家在城區但沒房,爸媽一直住單位的一間宿舍。2006年姐姐家買了新房搬家,地段好孩子上學方便,周邊有菜市場醫院都有,寬敞明亮!心裡羨慕不已,萌生了買房的念頭,當時我手上只有4萬左右,買個兩室一廳80平方的房子大概要13萬左右。我在想為了以後小孩上學方便,一定要買房!哪怕是貸款!回家一說,遭到婆婆強烈的反對,堅決不同意,有房住就可以了,生的是女孩沒必要貸款!其實她也有私心,不想我們搬出去。好在姐姐搬家時,老公一起去看了,也是心動不已,我極力鼓動老公買房,說了孩子的教育,城區的方便。在各種壓力下,我和老公力排眾議,堅決要買房,現在想想膽子還挺大!剛好老公單位剛剛推出團購房,剛好在城區不遠,那時周邊荒涼,但離學校不到十分鐘的路程,比市面房還便宜500元每平方,當時還沒動工,只能看模型。考慮到單位有1000餘人買房,應該不會有問題!立馬看房選房,買了137平方兩室三廳兩衛的房子,當時不到19萬。建房期間也是提心吊膽,生怕開發商捲款逃跑,借了3萬首付7萬,差不多3年後總算交房!現在房子差不多值100萬左右,暗自慶幸膽子大買得早,要是放在現在買房,恐怕還在還貸款!


HL花落知多少


這個問題是個熱門話題,怎麼說呢?就目前來看買了房的升了值的是大多數,要不然房地產怎麼這麼火熱?人們茶餘飯後都會談起房子,房子是人的底氣,是人的膽以及臉面。說一說我的真實感受吧,我是99年分配工作,記得最清楚第一個月工資是345元,就當時的生活水平來說也是低的,根本存不下錢,02年5月結的婚,老公家在小鎮上有個二層小樓,它是當時比較時興的房子了,那時人們還沒有太多說非得到城裡買房的概念,但由於和公婆同生活有些磨擦自己一直有個買房獨居夢。2008年我一朋友花了30萬在我們市中心最繁華地段買了個120平裝修好的電梯房,當時聽到我驚掉了下巴,甚至認為不值。由於我們手裡只七萬塊錢2009年我們在另一個大鎮上買了個150平的樓梯房,由於在附近工作加之錢也不夠,當時價格是808800,8特別多,然後裝修七七八八一起花了16萬的樣子吧。今年2020年我朋友的房子市值應該是75萬的樣子,在這12年期間,租金平均一年兩萬,共計租金24萬,也就是說他的房子給他帶來了不少財富,不考慮通脹,差不賺了70萬的樣子。我鎮上的房子現在價值32萬的樣子,賺了16萬,雖然升值較慢,但我們一家舒服住了這麼多年也很值吧。後來我們手頭又有些閒錢了,於是又買了兩套房,一套市中心小面積學區房,付了八萬首付,剩餘用住房公積,採用以租抵貸的形式,升沒升值不好說,至少抵禦了通脹。另外一套2019年買的五十來萬的房子,性價比很高,當時買也把房子貶值的風險考慮進去了,就算虧也不會太大。但是以前是以前,2020後買房真難說了,需慎重,弄不好當接盤俠也不是沒可能,因為現在經過2016年的狂漲後已經沒太多後勁了,加之到處在擴建,房子太多了,風險很大。





上古龍王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普通人的投資。

其實大多數人沒有什麼投資方式,手裡有閒錢的話,基本都會存到銀行裡,短期內不用就會存個定期。

我們父母一輩人基本上都是這麼過來的,能接觸到的投資機會,是非常少的。

一朋友,03年左右看別人去山西包煤礦掙了錢,他也借了錢去了山西。

06年過年時用旅行箱裝了500多萬船票回家,現場分給他爸媽、老婆和兒子。07年我出差去看他,他讓司機開了一輛瑪莎拉蒂來機場接我,還給我開了五星級酒店的總統套房。

後來,煤礦收歸國有。

現在朋友和他家小孩在鎮上擺個攤子買拉麵為生,據說還欠人1000多萬沒有還。

講這個故事的意思,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投資機會,是非常少的。投資這事兒本來就是高風險,投資10次能有1次是賺錢的就很不錯了,況且普通人接觸的面又窄,所以極大概率上,你的投資就是虧的。

看來看去,對於普通人來說,相對靠譜,且瞭解相對較多的投資也就是買房和炒股了。雖然炒股的人絕大多數人也沒賺過錢,但是相對於那些頻頻暴雷的平臺來說,股市還是一個挺靠譜的地方。

這些年來,真正讓老百姓賺到錢的,迄今為止,只有買房。

過去大家買房並沒有幾個人是從投資的角度出發的,99%的人買了房子是解決自己居住需求的,而不是為了投資賺錢。

這種被動的投資,恰恰賺到了錢。而那些主動去投資房產的人,比如溫州炒房團、鄂爾多斯炒房客,後來都虧得一塌糊塗。

這就說明了一點,那就是普通人能通過投資賺到錢,跟個人能力沒什麼關係,可能就是運氣好。那些70後們,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和留在一個普通三四線,雖然都買了房,但結果是天差地別的。這跟能力沒什麼關係,就是運氣好。

講到這很多人就看明白了,其實想說的就是兩點:

一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投資能力;

二是你賺到的錢靠的就是運氣;

現實中很多人的想法是恰恰相反的,他們覺得自己是萬里挑一的投資高手,與那些庸眾不同,過去賺到的錢也是因為自己眼光好。

有了這種想法後,那些過去賺到錢的人一定會去主動做投資,結果肯定會虧,這也是過去這些年的客觀事實。

真正能把財富保留下來的是那些相信自己沒有投資能力,死活都不肯亂投資的人,不管別人說他保守也好,沒有風險意識也好,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能扛住外部言論刺激,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如果想要在投資上賺錢,不要去靠自己的能力,要擺正心態相信自己沒有能力,然後去賺“國運”的錢。

比如說,去年股市在2400點的時候,繼續下跌的概率遠遠低於上漲的概率,這時候所謂的“運氣”就來了,可以閉著眼買,不需要太多的選股能力,去吃大盤的紅利足夠了。如果真的賠了,那就是真的國運不好了,也就認了。

樓市的情況也是這樣,買房的時機只要選在一個安全的價格區間,閉眼買就可以了,買完後再有小漲小跌,也無所謂了。當然,這句話不要直接套用,也要視情況自己分析下當下情況。

從大的形勢看,今年的機會還是非常好的,最後給大家兩個建議參考。

一是該抓的機會盡量抓一抓,但也不要太貪婪,不然很容易陷進去,到頭來兩手空空;

另一方面是千萬不要踩坑,有機會的地方就肯定有坑,寧可不賺錢,也不要往坑裡跳。








樓市信息


房子,我從07年經歷一直到現在,感同深受,沒覺得自己是賺了。可它永遠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事情,無論你是否年輕,或是老一輩人。

07年,不太懂,當時縣城房價2700多,也沒有多想,東拼西湊了7萬,付了個首付,買了個學區二手房,貸了14萬,第一次做房奴,慢慢還吧,就在那兒放著,因為不在縣城上班,偶爾回去住一下。

一晃6年過去了,13年,自己上班的地方,想在這個地方固定下來,沒錢買房,只好賣了07年的房子,還掉貸款還剩30幾萬,來到這個城市,付個首付都不夠,又湊了幾十萬一起付個首付,繼續貸40幾萬,總算安定下來,第二次做了房奴。

現在房子價格雖然翻了一倍,但作為家裡幾口人的自住房,再漲再跌,又和我有什麼關係,我不是投資客,漲了,我也沒有睡不著覺,跌了,我也不用沒地方去,安於平常心。

20年疫情影響,不知道房價影響了多少,我又不安分了,準備開始折騰自己,我感覺6和我有緣,6年一輪迴讓我去做一件大點的事,考驗自己,準備回老家了,是不是又要做房奴了。

人生和房子叫上了,買房的道路上,我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我心裡也不是太明白。




生活依舊努力


我以前一個朋友,20年前就是個屌絲,朝九晚五。後來聽說我們那兒郊區有個規劃,就湊了幾家親戚的錢,去拿了一塊地。那時候沒有土拍的,就是拿地,蓋房子。拿地的時候房價600,蓋好了可以賣了,1200了。現在那個地方1萬5。他富豪了!


青居不易


您好,我叫鍾明,從事房地產行業7年,

房價有漲有跌,有人虧了,有人賺了;關注虧了的原因也是想找到賺了的方法,前車之鑑,我們看看怎樣的物業升值了,誰賺錢,誰虧了!

城市流入人口

城市的流入人口決定了市場的需求,你試想為什麼沃爾瑪只開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不開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這都是“人”決定的。買了房有人接手,那是不虧;買了房很多人接手,那就轉賺了。

城市區域

在地圖上面把沙縣小吃連起來,這是城市的邊界;把星巴克連起來,這是繁榮的邊界。房子在星巴克邊界裡面,價格高了,就賺錢了;房子在沙縣小吃邊界外面,人都不多,那就虧錢了。

小區戶型

戶型方正,住起來舒服,實用率高;戶型不好,那住都不舒服,實用率也低,轉手困難,自然虧錢。

物管好壞

朋友小區有山有水,好風光,住得相當舒服!但是每個月都有小偷光顧,路邊的野草比人還高,你說買了這樣的房子能升值嗎?


總的來說,物業的漲跌,有很多人賺,也有很多人虧,主要是看他怎麼選擇房子。


美林湖鍾明


你好!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我來給你說幾個情況,你看說的對不

買房虧了的有多少

拿你周圍的朋友和親戚來說,周圍買了房的,他們虧了嗎?答案是沒有,可能只是沒有賺錢。但是他們扛過了通貨膨脹。比你存在銀行是保值了。

17年前買房的目前都是賺了的

我是2009年買的,對於我來說不存在說賺和虧,因為我只有一套房子,虧了也不會賣。但是我自己算過,17年前我的房子要賣總的算下來是沒有掙錢,但是我花了34萬。17年前可以賣60萬。加上銀行利息和房貸利息,我是沒有賺錢的。不過當時如果我把錢存了吃利息現在肯定是買不了現在的房子的

17年3月觀望者沒有買房子的腸子都悔青了

17年成都這邊很多在看房猶豫的人,很多都腸子都悔青了。給你說個事例,我的姨媽在我的積極勸導下在16年底買了房子,當時他也是猶豫不決,心裡也是觀望心態。買的時候6000多,當時他覺得買貴了。還有點怨我,我給他說相信我,買了是正確的。她們家庭全是打工族。經濟實力也不行。17年後,房子漲的叫那個兇哦。過年的時候和姨媽聊天,姨媽這樣說的,幸好當時聽你的買了,要不然現在根本就買不起,當時買的時候6000多,他去一問,現在11000。現在買首付都湊不齊。我相信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

2003年我剛剛大學畢業那時候就有同學買房。

2003年我就有同學買房,當時的情況下成都大部分人都只能拿幾百一個月。我相信全國各地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有差距也不是很大。我同學當時每個月要還800的房貸。基本是一個月的工資。她選擇的是等額本金的還款方式。上次和她聊天,說到房貸問題,他是這樣說的,當年800是我一個月的工資,現在800就是她買雙鞋的錢。這個道理你應該聽懂了吧!現在4000的房貸,也許到10年後也有可能只是你買雙鞋的錢。

總的來說壓力肯定有,我們有壓力才有動力。買房也成了我們存錢的的一中方式。


初沫V5


房子有漲有跌,很正常。

但過往的情況是,長時間來看,房價是大幅上漲的。

2003年,同是大學同學的甲和乙,分別在深圳和貴陽買房,130平方。當時深圳華僑城附近(當時交通不行,離羅湖遠,相對有點偏),房價5800元/平方,花費近80萬。乙在貴陽市中心買,房價大慨2200元/平方,花費30萬。十七年後的今天,甲的房產為1500萬左右,乙的房產只值200萬左右。差別出來了吧!

所以房價的漲與跌,在於地方,一線城市由於資源稀缺性,漲是一定的。二線城市應該是不上不下了,結構性調整。最危險的是小城市,隨著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人肯定往一、二線城市流動。

另外,同一個城市,房產區位的不同價格相差也是很大的,交通方便(公交地鐵)、學區房、離大醫院近、商業配套好、小區環境好,都能大大提高房子的價值。

這麼多年,國內房價漲得很厲害了。我覺得泡沫是有點大的,買房自住,剛需嘛!買來投資,風險是肯定有的。


雲高原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與您共同探討

先說下我個人的情況,房子,帶給了我一些收益,但是針對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個體,都要進行個體分析。

第一,房子,它最原始的意義,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居住需求,給我們一個生活的場所,我們在這個小房子裡吃飯、睡覺、休息、娛樂,這是房子原本最初的樣子。

第二,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房子作為市場上存在的一種商品,慢慢被挖掘了其另一種屬性,商品屬性。那麼是商品,就存在這交易價值,能被交易,所以很多人隨著房價的上漲或者下跌,有的賺了,有的虧了。

第三,在房主不炒的大政策下,依然有很多城市的房價處於很高的價位,但也有的城市,房價處於較低的水平,甚至幾萬元一套,所以如果您想利用房子的商品屬性,那就要結合您所在城市的人口、經濟、政策,以及目標樓盤所擁有的教育、醫療、交通、生活配套等,進行綜合考量。

第四,在漫長的經濟發展週期中,相信很多人伴隨著經濟面的向好,也在房產商獲利頗多。

最後,祝您選到合適的房子,也祝您生活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