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在明朝的歷史上怪事特別多。而且老朱家代代出奇葩。不是叔叔朱棣造侄子的反,把皇位從侄子手裡搶了過來,就是侄子朱瞻基為了穩固皇位,把叔叔朱高煦烤了。到了明英宗時期就更離奇,皇帝要御駕親征,但仗沒打幾下就被敵人俘虜了,這就是影響明朝的幾大戰役之一——土木堡之變。

關鍵是俘虜就俘虜了把,還幫著敵人去叫開自家的城門,于謙一看這也不是事啊,哪有自家皇帝幹這事的,於是為了穩定軍民,兵部侍郎于謙決定率眾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而後與瓦剌大軍決戰,贏得了勝利,朱祁鎮隨後也被接回的大明,被朱祁鈺尊為太上皇,鎖在南宮整整七年不得見人。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儲的問題再次擺上桌面。眾臣議論紛紛,一時之間,定不下來。石亨親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況,估計其行將不起,便與徐有貞秘密策劃,準備迎請英宗復辟。之後,二人密稟孫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貞等人領軍打開長安門,接著迅速趕到南宮,請明英宗復登大位。到東華門,守衛大聲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東華門隨聲而開。明英宗堂而皇之進入大殿,五更時分,百官在午門外朝房等待朱祁鈺升朝,忽然聽到宮中鐘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出來高聲宣佈:“太上皇復位了!”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貞的催促下,匆匆整隊入宮拜賀。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當時朱祁鈺雖然病重,但是還活得好好的,第二天正準備上早朝。同時手握兵權的兵部尚書于謙與其他幾位尚書也是擁立朱祁鈺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石亨,曹吉祥等四人拼接幾百人就能輕鬆的幫助朱祁鎮奪位成功呢?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第一:朱祁鈺忌憚于謙傭兵自重,並不信任於謙。

當年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瓦剌俘虜後,在瓦剌用朱祁鎮做人質要挾明朝的時候,是于謙力排眾議,為了穩定民心,把朱祁鈺推舉上了皇位,然後把朱祁鎮尊為太上皇,繼續和瓦剌對持。事後于謙親自率軍擊敗了瓦剌大軍對北京城的圍困。從各方面來講于謙都是居功至偉的。

朱祁鈺在位的八年裡,非常依賴於謙,凡是都離不開他。看上去對於謙非常信任,但其實對於謙心裡都有根刺,尤其是自己重病的時候,為了太子之位讓自己兒子繼承。擔心手握重兵的于謙估計從施,皇位就不是自家的了。因此在安排後事的時候都沒有找于謙,而是找的石亨。誰知道石亨懷有二心,看到朱祁鈺的病情後,投機取巧的想要立擁立之功。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朱祁鈺不信任於謙還有一個證據,那就是在朱祁鎮復位的那天早朝,他正在洗漱,忽然聽到早朝時只有皇帝上殿才能敲的鐘聲,吃驚的時朱祁鈺問的第一句竟然是“這是于謙嗎?”他以為手握重兵的于謙在這遴選太子的這天造反了。在聽到侍從回覆道是朱祁鎮的時候連說了三個好,重新躺回床上睡覺去了,由此可見他對於謙的提防。

如果朱祁鈺真入表面那般信任於謙,石亨不敢有想法,于謙也會安排好一切。重立太子為朱同深,在朱祁鈺病榻前就能敲定了的事,根本無需等待次日上朝。太子儲君一立,朱祁鈺病重,太子監國,根本就沒朱祁鎮什麼事了。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第二:于謙沒有獨攬朝政的野心

在儲君未立,皇帝病重的特殊時期,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對身為朝中重臣的于謙造成影響,為了未來的命運和政治前途,理應時時留意各方動向。大臣中有什麼動靜,朱祁鈺和什麼特殊人員有過接觸?朱祁鈺為何找石亨談話?談論了什麼?再派人密切監視石亨。這樣一來那還有後面的這些事。

但于謙並沒有這麼做,以為他並不想把持朝政做個權臣,也不想謀朝篡位。況且第二天太子之位就確定了,誰會想到一夜之間就變天了。

接下來於謙完全可以率兵勤王,帶兵殺入皇宮,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把石亨,曹吉祥等一夥人全部誅殺,將朱祁鎮關進南宮裡繼續軟禁,繼續擁立朱祁鈺當皇帝,立朱同深為太子,回覆朝綱。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但于謙沒有這麼做,寧願以身涉險,等殿面見朱祁鎮,可想而知所面臨的結果。面對朱祁鎮的報復,在監牢裡留下了《石灰吟》後,就被處死,家人遭到流放。

第三:朱祁鈺優柔寡斷不夠果決

朱祁鈺登上皇位後,作為退休老幹部的朱祁鎮失去了利用價值,瓦剌也不願養個閒人,把朱祁鎮還給大明,好讓大明來一個政治鬥爭。這時的于謙為了朝野穩定,堅決不同意接回朱祁鎮。但朱祁鈺不願意讓出皇位,又假仁假義的把朱祁鎮這個炸藥桶接回來,還想廢了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朱祁鈺費盡心思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然而沒過多久朱見濟就夭折。導致儲君之位一直空懸,仍想生個兒子好讓自己的血脈繼承皇位,但兒子那是一時半夥能生的了的,就算生下來也得養個十幾二十年,期間變數太多。

而且朱祁鈺應該明白,前皇帝朱祁鎮和前太子朱見深的純在,對他的地位威脅太大了,但他又不能狠下心來除掉這父子倆,自己也沒兒子。

朱祁鈺活得很糾結,這裡擔心於謙起兵造反,又愁自己後繼無人。把皇位還給朱祁鎮把,也捨不得。所以在聽到朱祁鎮拿回自己的皇位後,他連說三個好字,終於不用糾結來糾結去的了,只是,他能容忍朱祁鎮父子的存在,然而被奪位的朱祁鎮父子能容忍他嗎?

朱祁鈺穩坐皇位,于謙手握兵權,為何還會被朱祁鎮兵變誅殺?

就這樣,優柔寡斷的朱祁鈺皇位和性命一起被奪走了。同時,于謙等一批當年擁立他上位的老臣也被清算盡皆被誅殺。

然後所有參與奪門之變的功臣都被加官進爵,石亨,徐有貞,許彬,楊善,曹吉祥等人封以高官厚祿,在朝堂中飛揚跋扈,最後野心膨脹,發生了曹吉祥為首,企圖弒君篡位的曹石之變。

自此,明朝朝政一片混亂,黨派互相傾軋,腐敗不斷升級。明朝的統治日漸糜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