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似曾相識?和人的眼球運動脫不了干係

生活中,認錯人這種尷尬的事情時常發生,當我們看到一張圖片、一張臉或看過的其他東西時,我們的眼睛傾向於看與第一次同樣的位置,大腦將所看到的與記憶中的心理圖片進行比較,並且將兩者識別為相同,這種現象叫做模型完成(pattern completion),即海馬體進行的一種認知操作——從不完整的輸入中檢索已有的記憶表徵。

最近的一項研究中,Baycrest's Rotman研究所(RRI)的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新型眼動追蹤技術,發現人們通過眼球移動來判斷自己是否看過圖像,同時預測記憶錯誤。該結果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PNAS:似曾相识?和人的眼球运动脱不了干系

DOI: 10.1073/pnas.1917586117

研究者對64個19-35歲的年輕志願者進行4部分的記憶恢復測試。首先,在屏幕上給參與者展示一系列30張新圖像。接下來,展示另一個圖像系列,其中既包含相似的新圖像、也含有已看過的舊圖片。然後在每個測試中, 以250ms到750ms顯示每張圖像,每幅圖像以0%、20%、40%、60%或80%的方式呈現,讓參與者指出他們以前是否見過某些圖片,最後指示參與者看著空白屏幕將其可視化。兩個階段均跟蹤了他們的眼球運動。

PNAS:似曾相识?和人的眼球运动脱不了干系

實驗步驟

結果顯示,如果參與者的眼球運動與最初看到圖像時的眼睛運動相同,則有90%的準確率識別出舊圖像;但當面對相似的新圖像時,眼球前後兩次的運動相似度不佳,準確率僅為70%,這可能是由於許多參與者沒有專注圖像的不同方面,而是重複初始的觀看模式,從而導致他們可能錯誤地識別為舊圖像。

同時,研究還發現,當分析中只包含簡單圖像時,凝視恢復與識別舊圖像的準確率無顯著相關性。然而,當分析中只包含難度大的圖像(中位數精度< 80.702)時,凝視恢復與識別舊圖像準確性呈正相關。

PNAS:似曾相识?和人的眼球运动脱不了干系

不同難度的圖像,凝視恢復與記憶恢復準確率的關係

(A)所有圖像;(B)簡單圖像;(C)困難圖像

Buchsbaum博士說,使用眼球追蹤,我們不必問別人,只需看他們的眼睛,就可以獲得更多關於他們記憶的信息。下一步,研究團隊將探究眼球運動在記憶檢索中的作用,希望開發出更好的痴呆症篩查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