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風靡全國的錦鯉,是怎麼來的嗎?

導語:近兩年來,全國各地都在轉發錦鯉!你是不是也暗搓搓地轉發了一堆活動,夢想著能成為錦鯉、下半生再也不用工作?

你知道風靡全國的錦鯉,是怎麼來的嗎?

不過,在你成功“變種”之前,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這種最受歡迎的生物到底是怎麼來的吧。

古有“錦鯉”非現在“錦鯉”

你知道風靡全國的錦鯉,是怎麼來的嗎?

錦鯉和金魚都是人工選擇的典型。它們的始祖是亞洲地區原產的鯉魚和鯽魚,只不過金魚在中國被培育得千姿百態,錦鯉則是在東瀛發揚光大。

一般認為,錦鯉最早是在十九世紀初期的日本新潟(xì)縣開始人工培育的,現在的錦鯉品種大多也源於此。

而在中國古籍中,雖然在西晉時代就有飼養紅鯉魚作為觀賞魚的記載,而且誕生了“錦鯉”一詞,多次出現在唐詩宋詞中。

但實際上,古代中國的“錦鯉”和現在風靡網絡的錦鯉並不相同,這是兩次完全獨立的選育過程,兩種“錦鯉”只是有著共同的祖先而已。

古代備受歡迎的“鯉魚文化”

你知道風靡全國的錦鯉,是怎麼來的嗎?

兩千多年來,鯉魚一直被視為上品魚。明代洪武初年,詩人楊基在詩中寫道:“春風吹雨溼衣裙,綠水紅妝畫不如,卻是漢陽川上女,過江來買武昌魚”。

至今,民間還保留著逢年過節拜訪親友送鯉魚的風俗,以示尊敬和祝賀。鯉魚被視為勤勞、善良、堅貞、吉祥的象徵。以鯉示為吉慶有餘的年畫更是比比皆是,關於“鯉魚跳龍門”的神話和“追魚記”的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 

據史料及古畫考證,古人所指的“錦鯉”是一種當今被稱為紅鯉的紅色鯉魚,是野生黑鯉(又稱真鯉)經自然突變而成的新品種,二者均原產自中國。  

改良後的觀賞錦鯉重回中國

你知道風靡全國的錦鯉,是怎麼來的嗎?

日本人改良後的水中“活寶石”鯉魚作為觀賞魚,相傳始於明朝萬曆年間。紅鯉早期曾傳入日本,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將其改良為緋鯉,初期稱為“色鯉”、“花鯉”。

二戰後改名“錦鯉”並被作為皇家王室貴族和達官顯赫等家庭的觀賞魚,或飼養於寺院神社,故又稱為“神魚”,象徵吉祥、幸福。 

至1970年,這種人工選育的日本錦鯉被引入中國,迅速為中國魚類愛好者所接受,並刺激了中國本土錦鯉養殖業的發展。

部分漁場及繁殖者採用日本錦鯉作為親鯉,經短短數十年也培育出了一些自有的國產錦鯉品種,俗稱“中國錦鯉”。

考慮到中國的文化傳統,根據不同錦鯉各自的特點,為它們取一個富有傳統寓意的美名,如:前程似錦、龍鳳呈祥、五福臨門等。

不良商家為求財,為錦鯉“手術整形”

你知道風靡全國的錦鯉,是怎麼來的嗎?

優質的錦鯉在市場上極為難得,個個都是“萬里挑一”的產物,是名副其實的幸運的化身。 

然而,目前一些不良商家在利益的驅動下,有時會將一些成色不佳的斑紋鱗片人工拔除,或植皮的方法人為加上色斑。這些人工改造的斑紋不僅破壞了行業規則,更是褻瀆了自古漁業者們對於錦鯉自然之美百年如一日的追求。

此外,這些人工添加的色斑在一段時間後還會恢復成原樣,只是在交易時達到欺騙買家的目的。

不僅如此,手術過程還會給錦鯉帶來巨大痛苦,也對愛好錦鯉的買家造成二次傷害,其做法應予堅決抵制。

可見,一隻真正錦鯉的蛻變綜合了家族基因、錦鯉自己的努力和人類後天的精心培育等多方面因素,來之不易。

不過,縱使這“幸運的化身”再難得,我們也不應捨本逐末,破壞動物繁衍生息的基本規律。只有當我們的期望不再為錦鯉帶來災難,才能得到幸運之神真正的眷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