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記》:一個女傭的“不依附”,這才是女人婚姻裡的高品格

閱讀前點擊關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人生在天地間原有俊醜,富與貴貧與賤何必憂愁。......窮人自有窮人本,有道是我人貧志不貧。

----京劇《豆汁記》金玉奴唱段


提起鄧文迪,人們首先想起的不是她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她的“換夫數”實在讓人有些瞠目結舌,被譽為“傳奇的中國女人”。她通過三段感情讓自己的人生一路升級,跳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通過第一任丈夫獲得了美國永久居住權;通過第二個男友的資助,獲得了到耶魯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攻讀MBA。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傳媒大亨——新聞集團總裁魯伯特·默多克。據說她是在從美國飛往香港的飛機上認識了默多克,飛機尚未降落前就獲得了衛星電視公司總部實習生的機會。這三段感情,一段比一段精彩,尤其是她的第二段婚姻更被人津津樂道。

默多克沒有離婚前,鄧文迪已經是他公開的情人。為了鄧文迪,默多克跟生活了三十二的妻子Anna離婚。僅僅離婚17天后默多克就跟鄧文迪在私人遊艇上舉辦了婚禮,鄧文迪正式成為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彼時鄧文迪已經30歲了,而默多克比鄧文迪年長三十多歲。婚後鄧文迪憑藉先進的科學技術,先後為默多克生下了兩個女兒。

2013年11月,默多克跟鄧文迪離婚,離婚的理由是鄧文迪跟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傳出了緋聞,以此結束了他們14年的婚姻。據報道,鄧文迪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財產。

《豆汁記》:一個女傭的“不依附”,這才是女人婚姻裡的高品格

這三段感情經歷讓鄧文迪一路晉級,人生至少少奮鬥了10年。正因為如此,鄧文迪身上有一個標籤——釣金龜婿的女人。

當今社會的確有很多女人通過婚姻獲得了更好的生活和社會地位,婚姻成了階層晉級的跳板。更多的父母以讓女兒嫁給條件更好的夫婿為榮。尤其是在當下男多女少的條件下,女孩似乎有了更多機會去擇選未來的伴侶,經濟條件會成為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難道經濟條件真的可以成就圓滿的婚姻嗎?經濟或許是一個方面,但是這遠遠不夠。

當代女詩人舒婷在《致橡樹》中寫道“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跟你在一起......你有你的銅枝鐵幹......我有我的紅碩花朵....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舒婷的這首詩描寫的感情才是婚姻中的男女該有的姿態和風格——既獨立又能彼此扶持。經濟條件能決定婚姻的生活質量,而獨立的人格才能決定婚姻能走多遠。

《豆汁記》裡的莫姜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獨立品格的人,不管婚前還是婚後,自始至終她都保持著自己做人的風骨和氣節。她從來沒有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放棄這些,正因為如此,她才成了“我”記憶中永恆的溫情。

1 接受命運的安排

《豆汁記》:一個女傭的“不依附”,這才是女人婚姻裡的高品格

莫姜原名他他拉·莫姜,鑲藍旗,她十一歲被選入宮,充任壽康宮宮女。她在壽康宮負責專職打點太妃用膳,對宮廷菜熟稔而有研究。因為沒有合適的替換人選,莫姜二十八歲了還沒有出宮。偶然的一次機會,劉成貴幫太妃做菜招待孃家人,深受太妃的賞識。莫姜就被賜婚嫁給劉成貴,劉成貴比莫姜小八歲,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但是太妃指婚不敢抗旨就只能答應了。

雖然劉成貴不樂意,但是莫姜卻想得特別簡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後半輩子算是有了依靠。婚後她才知道劉成貴的生活陋習:嗜賭如命,家裡值錢的全部還賭債了,一貧如洗。除了好賭,他還出入妓院廝混。為了還賭債,劉成貴逼迫莫姜交出太妃賜的扁方,但是莫姜始終沒有同意。劉成貴惱羞成怒坎了莫姜,在莫姜臉上留了疤痕,破了相。即便如此,莫姜從來沒有任何怨言。

莫姜對命運的安排從來沒有任何怨言,每次我問起來,莫姜也是平靜地敘述,而我則義憤填膺,認為劉成貴就是一個“老混蛋”。對莫姜來說,被賜婚,嫁給劉成貴似乎就是她本來該走的路,無須多言。

劉成貴最終把莫姜當籌碼壓到了賭場上了,結果還是輸了,他沒臉回去見莫姜,就跑到了東北,投奔了溥儀的偽滿洲國。

2 過日子,沒有誰養活誰,彼此依靠更重要

寒冬臘月夜,父親將莫姜撿回家,母親的一碗豆汁飯救了莫姜。之後莫姜就在葉四爺家做飯,當女傭。莫姜廚藝高超,家裡一度頻頻宴請賓客。後來劉成貴從東北迴到北京,找到了莫姜。一同前來的還有一個男孩,他是衛玉風的孩子。莫姜一併接納了下來,為了安頓爺倆,莫姜典當了珍貴的扁方。“我”認為劉成貴得靠莫姜養著,莫姜則回應“過日子,能說誰養活誰呀?”

末了,劉成貴癱了,全靠莫姜照料著。簡單的家裡,莫姜喂劉成貴喝粥,莫姜喂地仔細又認真。劉成貴從成親時的不樂意到臨了的依靠莫姜照料,這似乎是命運的輪迴,也似乎是對劉成貴的懲罰。莫姜從來沒有把劉成貴當成自己的負擔,也自始至終沒有劉成貴多說一句怨言。

日子再苦再難,莫姜也是一個人支撐。她不曾向任何人求助,也不曾放棄過劉成貴。

對她來說,生活就是她現在努力的樣子。

3 委屈求全,但更要做獨立的自己

不管莫姜如何懂禮數,知禮儀,她和母親始終隔著一層。在莫姜跟前,母親總是有一種“救世主”的優越感,總是時不時用莫姜初來時的那碗豆汁飯警醒莫姜要感恩,而莫姜從來不會感激涕零地感謝母親,總是低著眼皮說“是的,四太太”。

母親的出身並沒有莫姜高貴,如果不是父親,母親也只是窮門小戶的人家。她的烹飪技術也只停留在炸醬麵、疙瘩湯、炒白菜、燉蘿蔔等大眾吃食。父親留過洋,會寫文章,身上有文人的風雅之氣,骨子裡也是一個特別善良的人。母親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母親跟父親有太多的不同。他們兩個在一起更多的是搭夥過日子,婚後母親跟其他女性一樣,更多地是在依附於父親。

《豆汁記》:一個女傭的“不依附”,這才是女人婚姻裡的高品格

家裡的事情,全是父親做主,母親只能聽之任之。父親弄三隻又老又騷的山羊回家,母親不敢吱聲;父親弄回兩棵白皮松回家,母親委婉地提醒也沒有改變父親的立場;父親把兩條長蟲弄回家,最後不知道鑽哪裡去了,一家老小不敢睡覺。

相比於莫姜的獨立,母親實在差多了。面對三隻又老又騷的山羊,母親只能趁父親不在家時,安排老三兒送進羊肉床子。

文革時期,因為莫姜的身世,葉家受到牽連。作為一個獨立慣了的女性,莫姜選擇了自殺離開這個世界。她不想因為自己讓別人受到牽連,尤其是對她有救命之恩的葉家。

莫姜自始至終都不肯麻煩他人,哪怕一次都沒有。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