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孩子教育



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潛移默化的,每個孩子都會承載原生家庭的印記,這一點已得到人們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父母,會有什麼樣的孩子。但若判斷問題孩子背後一定有個問題家長也是武斷的,將此種標準簡單等量齊觀,是不客觀不理性的,因此一定要本質上糾正似是而非的觀念。因為孩子的教育除受到家庭家長內在影響外,還會受到個人特點以及社會因素的多重影響。

​​​​

兒童打賞,少年弒母,大學生投毒,孩子們做了本不該在學習階段做的事情,為什麼會有變壞的孩子,某人上一階段任務沒解決好,問題遲早會留到下一人生階段。現在的孩子該如何教育,當下父母和家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小到大父母一直在做孩子的“代言人”,事無鉅細越俎代庖孩子們的一切,再苦不能苦孩子,其實培養的是“巨嬰心理”兒童,如媽寶男等。這是成人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復現,總認為子女們不該承受自己所曾吃過的苦受過的錯,而是應該去過有尊嚴和優越感的生活。世俗的價值觀方面出現的認識誤區,是永遠看不到問題的根源的,只怕摁下葫蘆起來瓢,重複陷於上一輩犯錯的怪圈之中。


談孩子教育

父母責任永遠是第一位


1、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抓住成長的幾個關鍵期,家長應以身作則,樹立良好形象,榜樣的力量最容易形成模仿,也最容易激發正能量,然而在網絡流行的年代,有些父母圖省事,把手機一丟任由孩子撥弄,有時是兩代人樂趣共享。要知道從小寵慣成的樣子長大自然也變化不大,種善因得善果是有道理的;另外當孩子遭遇難題徵求父母意見時,不要提前下結論,給出結果,更不要輕易說“NO”,而是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先做著看,在做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經歷挫折和失敗,作為父母也不要輕易嘲笑和責難。而是要抱以誠心和愛心去包容孩子的錯誤,然後與孩子共同分析查找解決辦法。俗話說,得過感冒才有免疫力。 ​​​​

談孩子教育

積極向上的父女


2、父母角色不易替代,這是親子關係親密聯結的開始,然而善始善終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不僅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更要給他一個健康的心理。控制好情緒,換位思考從自我做起,設身處地地學會包容、欣賞、理解。父嚴母慈,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道理,教育孩子更是要父母雙方都要參與進來,好媽媽培育並影響孩子智力,好爸爸培養並塑造孩子意志力。父母皆愛孩子,如果不知道教給孩子思維方式、意識表達方法,孩子的成長很可能迂迴曲折、一路坎坷。事實上,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教會正確的方法,這樣孩子就會在賞識中前進,在成功中堅強成長。


談孩子教育

父母與女子傳遞愛


3、避免急功近利,教育孩子切勿生搬硬套,亦步亦趨,孩子的教育不能套用“現成”的教科書,實際上也沒有所謂的金科玉律,有的只是習慣上的經驗總結。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千差萬別,不能千篇一律。一種方法適應此孩子,未必適應彼孩子。應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環境刺激和後天成熟,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多鼓勵少表揚。


談孩子教育

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


4、 經驗主義的東西往往經受不了生活的歷練,終究一天會轟然傾倒。一味渴求孩子成龍變鳳,把家長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以達自己私慾目的。有些家長試圖將自己未曾實現的初心理想放在孩子身上去完成,而不聞不顧孩子的真實想法,限制性地這不該做那不該做,實際剝奪了孩子的自由選擇。自然行動起來會形成阻抗,效果往往不佳,如果能針對問題做合理建議和指導,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自己,讓孩子在擅長的領域做喜歡的事,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真正的做法是讓孩子們有獨立的認知、思想、行為,父母的任務是陪伴、守護以及恰當的愛。


談孩子教育

守護、陪伴就是愛


5、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看似普通的一句廣告詞卻錯誤地被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長曲解。鼓譟著人們“拔苗助長”的神經系統,幾近乎病態般趨之若鶩。這本無可厚非,但若—切“拿來主義”,不加選擇適用於教育孩子,簡直有點自我戕害。忽視了正確引導,盲從於虛榮心的自我膨脹,從幼兒園的較量就已經開始,與其說是孩子的競爭倒不如說是家長們的打鬥,真不知還要毒害多少人。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後天環境、遺傳等因素,做到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談孩子教育

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6、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生理成熟程度,如果偏離成長上限,違背了發展規律,無論成人的願望多麼美好,都會適得其反,超前或滯後都對成長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也是一種教育投資的浪費。事實證明,全面合理的把握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恰如其分地引領孩子科學成長,是必要也是明智的。


談孩子教育

把握孩子身心發展特點


7、現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家長,父母,決定著孩子的未來。鞋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其實每位父母都是為自己孩子量身定做的老師,何必捨近求遠。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為了孩子健康茁壯成長,作為家長的您理應承擔起這份責任來。


談孩子教育

健康茁壯成長是關鍵


談孩子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