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雲端”的哈工大“大師”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3月6日電(劉忠奎 吉星 梁英爽)2月25日,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寧靜,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馬軍教授接起電話:“好!好!這是好事!這樣,第一場報告我來做!”

  2月28日18時,馬軍院士穿好西服,整潔清爽地站在“講臺”前與網絡前的聽眾見面了。“導師如何引導學生成長?”“研究生如何實現自我發展?”一個個師生關注的普遍性問題拋出之後,馬軍院士結合自身教學、科研和培養研究生的豐富經驗,圍繞研究生選題、做實驗、寫論文、科學素質提升等問題,在“雲端”上開始“傳道授業解惑”。為了準備這一場報告,他和他的團隊已經把主流的網絡授課平臺測試了個遍。

  “研究生階段是人一生中非常寶貴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我們需要把自己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呢?我認為,我們需要把自己培養成具有可持續性發展潛力的創新型學術骨幹,具有探索精神和良好學風、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頑強的毅力和強的組織表達能力的人,要形成穩定先進可滾動發展的學術方向……”馬軍院士鏗鏘有力、鞭辟入裡的講述,贏得了課程群裡來自本校、清華大學等國內高校及海外高校的師生的點贊。許多研究生在網上留言說,“馬老師這課講的真是乾貨滿滿,讓人受益匪淺,太享受了!”“講的太棒了,深受鼓舞和激勵,明確了在自我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原本一個半小時就該到點,硬是被“雲端”的學生們“拖堂”至3個小時,吸引了7600餘人,首場授課《淺談研究生素質培養和科學研究方法》取得“開門紅”!

  疫情能隔離校園,但隔離不了哈工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赤誠之心。為進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期間在線開放課程體系,豐富研究生的科研與學習資源,宣傳我校教師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發揮網絡課程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哈工大研究生院牽頭聯合各學院,廣泛動員校內院士、國家傑青、長江學者、教學名師等知名專家學者專門開設了學術前沿講座課(簡稱“大師雲端課”),通過講述學科歷史、前沿趨勢和重大突破,幫助研究生擴寬研究思路,拓展研究方法,培養科學興趣,弘揚科學精神。

  每門“大師雲端課”均向全校研究生開放,課程採用線上直播授課和課後實時互動討論模式,截止目前,已經上線7門課程,後續還將邀請更多的知名學者,為學生呈現更多精彩的內容。

  為保證“大師雲端課”順利開展,確保課程授課質量,研究生院成立了“大師雲端課”教學工作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落實相關工作;通過研究生院網站、微信公眾號、QQ群和各教學平臺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制定了課程設置、考核方法、學分評定等管理辦法,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藉助“華為雲”平臺,定期回播“大師雲端課”視頻,服務學生和社會公眾需求。

  3月4日晚上的“大師雲端課”同樣精彩紛呈。李圭白院士將其精心準備的題為《創新與我國飲用水淨化技術發展沿革》的報告視頻分享給大家,並由梁恆教授在線答疑。梁恆教授在答疑中還轉達了李圭白院士對研究生的期望:“希望你們積極關注社會與人類的重大需求,潛心科研,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報告中,李圭白院士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技術應用,介紹了世界淨水技術的沿革、創新和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飲用水技術的發展進步,尤其系統總結了團隊幾十年來在幾個代表性研究方向從設計、研發到應用所開展的創新性研究,實現了中國飲用水淨化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了相關技術在全國各地大型水廠的應用,使大家對水質工程學的未來發展有了全面深入的認識。深入淺出、精闢生動的報告激起了大家學習的熱情,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講的真好,羨慕哈工大的學生。”“酣暢淋漓,意猶未盡。”南開大學的魯金鳳說:“講座很精彩,學習到很多知識。”校外很多高校的學生和同行也在評論區積極互動,上線聽課人數達到7300餘人,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答疑時間一再被延長。梁恆教授博學專業的解答,也贏得了不很多粉絲,不少人表示要當面向他學習請教。

  為感謝哈工大研究團隊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巨型望遠鏡FAST”項目(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工程,以下簡稱:FAST項目)建設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2010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1996年6月7日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哈工大星”,哈工大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獲小行星命名的高校。2020年1月11日,哈工大參與的FAST項目通過國家驗收,FAST正式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2月29日18:00,“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FAST項目結構系統總工程師範峰教授,作為這個項目的參與者和親歷者,為研究生帶來了一場豐盛的學術大餐《“中國天眼”結構創新》。範峰教授結合視頻和圖片資料,系統介紹了FAST項目的科學與工程背景,結合親身經歷生動地講述了我校科研團隊深度參與“中國天眼”的結構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和支撐工程建設的動人故事,深入淺出解讀了“中國天眼”的技術創新。在報告中,範峰教授經常提到“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科研者的奮鬥目標”“要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科技發展事業中”。他還勉勵大家要“厚植篤行,勇於創新”,字裡行間飽含著對科研和祖國的熱愛,言語中流露著對學生成長成才的期盼,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理解什麼是擔當,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奉獻,這場報告也成為一堂生動的“雲思政”課程。

  疫情期間,老師們也時刻牽掛著全國各地學生的身心健康,寄託著他們的殷切期望。3月1日晚,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國家大科學工程空間等離子體系統首席科學家、物理學院退休教師王曉鋼教授以詩詞“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春蓓蕾”作為直播課的開場白,希望所有研究生身體健康,疫情早日結束,一起重逢校園時共同紀念哈工大建校百年。最後又以詩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飽含深情地勉勵研究生珍惜韶華,不負時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為了讓《大數據與物理學》這門課生動鮮活,滿足不同背景聽眾的廣泛需求,王曉鋼教授結合最新的科學發展熱點,引入了大量數據、曲線圖表等闡述問題,注重用實例從不同側面引出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他還引用“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詩詞,揭示大數據在物理學中的應用與分析方法。他充滿文學氣息的講座博得了大家的紛紛點贊與留言:“又會搞科研,又懂文學,好厲害!”“王老師知識淵博,講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這既是一堂豐富的專業課,也是一堂具有厚重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文化素質課。

  “大師雲端課”開課以來,每門課都精彩紛呈,上線人數均超過1000人,多者可達到8000人同時在線。“給老師送火箭!”“老師,國之棟樑,學生的驕傲!”“每次講座我都來打卡,因為每次都有新的收穫。”“大師雲端課”的獨特魅力也受到了新華社等社會媒體的關注,紛紛進行了報道。

  更多哈工大“大師”正在走上“雲端”,展現哈工大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精髓,成為疫情防控期間更多師生的“思想盛宴”“精神大餐”。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