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女性的一生為什麼要追求獨立?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微信讀書APP上,第一眼看到,就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一支鉛筆,象徵著教育,點明瞭標題Educated;一個女人的剪影,站在山峰上,讓人聯想到理想、獨立這一類的詞彙。

豆瓣9.0《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女性的一生為什麼要追求獨立?


這本書的作者是塔拉·韋斯特弗,一名歷史學家,也是一名新人作家,這本書就是她的處女作。她十七歲前生活在在美國愛達荷州山區。十七歲時,通過自學考入楊百翰大學。從此,先後獲取文學學士學位、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劍橋大學歷史博士學位。

對於這本書,豆瓣上有兩萬七千多個評價,評分高達9.0,而它所獲得一系列的獎項、榮譽稱號——《洛杉磯時報》最佳傳記獎、比爾·蓋茨年度推薦書第一名、美國亞馬遜年度編輯選書第一名、《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排行第一名、Goodreads年度最佳圖書、《紐約時報》《衛報》《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經濟學人》《奧普拉雜誌》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等二十多家權威媒體年度圖書——更是讓人好奇:它到底講了什麼?

一個驚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比爾·蓋茨


豆瓣9.0《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女性的一生為什麼要追求獨立?


塔拉·韋斯特弗,出生在一個信仰摩門教的家庭。如作者所說,她的父親信仰的摩門教似乎和周圍其他家庭信仰的摩門教不是一個宗教。她的父親不相信政府,以及一切與政府有關的組織機構,包括醫院、學校。因此,他的七個孩子中,只有三個大的曾上過幾年學,剩下的都從未進過學校,而是由母親在家裡教他們閱讀。有人受了傷,也從不去醫院,都是由懂一些草藥學知識的母親來治療。孩子長大後,都被要求到廢料場幫忙。在塔拉的幾位哥哥中,泰勒顯得與眾不同。他不喜歡父親安排的工作,喜歡一個人在角落安靜地讀書、聽音樂。某一天,哥哥泰勒偷偷離開家,奔赴了大學的校園。從此,塔拉以後的人生也有了縫隙——光照進來的地方。泰勒鼓勵塔拉自學參加考試。深受父親影響的塔拉無法理解泰勒的想法,她覺得學校是政府給普通人洗腦的地方,她不想進去。之後,目睹了父親在哥哥盧克、肖恩受傷的時候表現得那樣冷漠,母親在她被肖恩施加暴力時視而不見…………她開始想要逃離那個家庭。她在家裡惡補代數和三角學,最終進入了大學。在大學裡,她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一開始,她排斥周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和物,然後慢慢去探究、慢慢理解,終於擺脫了自己身上不合理的地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豆瓣9.0《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女性的一生為什麼要追求獨立?


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塔拉的成長、實現自我獨立的經歷。

我們常聽女性要自我獨立這樣的話,為什麼一定要獨立呢?這本書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豆瓣9.0《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女性的一生為什麼要追求獨立?

01.建立自己的三觀,而不是被迫接受家人的三觀。

塔拉去學舞蹈,老師讓學生穿緊身舞蹈衣,塔拉不敢穿,因為那樣一點都不端莊;她長大後,學別人化妝,被哥哥肖恩說是妓女。從那時起,她開始厭惡自己。直到進入大學以後,她才慢慢接受自己。

塔拉從小被灌輸政府陰謀論這樣的思想,而長大後的她在學校、教堂卻感受到超出於家庭帶給她的溫暖。

每個孩子一出生都如同一張白紙,首先在上面書寫文字的是我們的父母。作為個人的父母,認知的侷限性決定了在某些事上他們的認知沒有那麼正確。我們只有接觸更廣闊的世界,才能更全面地評判萬事萬物,才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三觀。

02.看到真實的世界

父親告訴家人,附近的韋弗家因為拒絕送孩子去學校遭到了政府的迫害。多年以後,塔拉才知道,事件的起因是韋弗和雅利安國成員的軍火交易。

父親一次次說世界末日即將到來,卻都未成真。

剛進入大學,藝術史教授說到了大屠殺一詞,塔拉問是什麼意思,老師沒有回答,同學們也都用奇怪的眼神看她。下課之後,她到圖書館翻閱資料,才知道這個詞意味著什麼,而她一直以為大屠殺只死了幾個人。

對於父親的謊言,塔拉和父親對峙過,可是她始終不知道父親到底為什麼撒謊。可能是為了保護家人,可能是為了強化對家人的控制,對於這些可能的原因,作為讀者,我們可以把它們歸因於父親對摩門教的信仰過於極端,但是我們無法否認,即便是我們這樣的正常人也無法保證我們的周圍沒有任何謊言。而

我們能做的就是獨立走出去,努力拓展自己的認知,努力看到更真實的世界。

03.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

父親不相信學校。肖恩和塔拉想要去上大學時,父親都多次阻攔,甚至在塔拉上了大學之後,還想方設法把塔拉留在廢料廠。

父親不相信醫院。妻子因車禍腦部收到嚴重損傷;兒子盧克燒傷;肖恩摔傷;肖恩的妻子生產時差點因失血過多而死;父親自己遭遇爆炸,這些事故都沒能讓父親妥協把家人送往醫院,而是在家裡用草藥、精油、順勢療法來治療,即使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塔拉在廢料場給父親打工,父親傾倒廢料時,塔拉險些被砸死,父親卻全然不顧;盧克被燒傷時,父親就在旁邊,只是幫他撲滅了火,就讓他一個人回家找母親治療;塔拉被哥哥肖恩虐待,母親視而不見。

塔拉的父母討厭花邊、討厭潔白毛茸茸的地毯,所以他們的家裡一直都亂哄哄,常年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味道。

塔拉的外婆告訴她的父親要教導孩子小便後用肥皂洗手,父親對此嗤之以鼻。塔拉直到進入大學才知道自己上完廁所不洗手、不愛洗澡顯得多麼格格不入。

肖恩因為妻子艾米麗給孩子買錯了餅乾把妻子扔到冰天雪地裡。

父親讓塔拉相信如果在過去,塔拉會是她的丈夫的眾多妻子中的一位。

奧黛麗找到塔拉,說要一起向父母控訴肖恩對她們的虐待,父母為了袒護肖恩否認事實。最後,奧黛麗被迫屈服,和父母一起向其他家庭成員指證塔拉受到了魔鬼的引誘。面對家人的決裂,塔拉也掙扎過,最終她還是選擇活在真相里。

塔拉想要逃離這樣一個充滿謊言、暴力、冷漠、男尊女卑的家庭,即使教育一開始只讓她看到一絲微弱的光,她也不願留在這樣的家裡。通過接受教育這條道路,她最終實現了自我獨立。就像這本書的中文名字——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她找到了自己的山。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教育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塔拉・韋斯特弗《福布斯雜誌》訪談


最後,引用一首紀伯倫的詩《論孩子》,給父母看,也給身為子女的我們看: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