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太快,消耗太慢

普洱茶就是存在一大問題,生產太快,消耗太慢。在原料生態90%與大樹10%的比例上看問題,〈清者清,效益就出來了〉。在普洱茶好壞,只要一喝入口就知道的情況比較下,〈好東西怎有便宜賣的道理〉。

90%是以生態茶為主

在大樹成本昂貴,小樹便宜眾多相較下,沒喝喝看怎可相信茶品。

真假、優劣與好壞(任何的廣告都只能做參考)

原料90%是生態茶,所以市面上的商販也有90%是以生態茶為主推產品,這一點事實一定要認清辨明!

普洱茶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太快,消耗太慢

產製茶品很容易,推廣茶品需耐性

販賣小樹茶的同業,不是不愛大樹茶,而是販賣大樹茶不容易馬上賺到錢,成本大、消費者挑剔,反正小樹茶容易說什麼拚配或獨家絕學等等,一群人一起炒,短暫力量大,成本低、效益空間容易炒好。

勇於強調,消耗文化,尤其是這十年一直存在炒作疑雲,只有買賣沒有適當消耗品飲。梵益一直推廣“多問、多聽、多學、多喝、多比較、少吃虧”的正面理念,一定要健康的心情看待普洱茶的收藏。

所謂健康的心情

指的是有無先喝出對普洱茶的更多價值認同與興趣追捧,甚至有無從自己的感動到讓周邊朋友的感受。因為有了普洱茶讓您的健康、您的視野、您的精神、您的被認同,不斷的產生微妙的正能量改變,也就是因為您喝了普洱茶,找到了喝普洱茶以外的收藏成就、推廣成就及分享成就……等等等!

普洱茶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太快,消耗太慢

健康的心情

還有對普洱茶原料比例多少的真實調研,不要自欺欺人,不可起貪便宜的貪念,不可明知大樹茶成本貴就摻雜小樹茶在裡面,不可明知小樹茶苦澀重,就告訴客人新茶不宜馬上喝,要等5年或10年才喝喝看的錯誤教導〈現在不好喝,不會因會您的耐心夠,就會讓生態變大樹茶的〉。

一步一腳印,事實勝於雄辯,生態達標、原料純正、工藝到位、存藏正確、推廣有法,優於廣告炒作欺騙!

品老茶要有招不是喉嚨借過而已

品味陳年普洱老茶,好似在撫摸歲月痕跡,如果對時間流逝欠缺那麼一點概念的人,我想再老的茶請他喝,也只是一杯有顏色的水而已。

老茶的迷人與讓人迷是一種境界

這境界不是附庸風雅也不是裝模作樣,它是一種價值取向與品味愛好的習慣,是一次次的提升、改變與記憶,又一次次的精進與提升與認知的調整,如回甘的初始、生津的伴隨,兩頰生津到舌面與舌底鳴泉,由剛喝茶的身體緊繃,到逐漸舒暢再到通體安適略帶懶惰的抒放感,〈完全沒有負擔的美妙〉,這是品老茶的一種享受,是慢慢練習與感覺的探索。

普洱茶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太快,消耗太慢

同一泡茶就有多種不同的面相

水質同、水溫同、器皿同、投茶量、浸泡時間都相同,就有可能上一次與這一次就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身體需要水分的感覺不同,因為品茶對象與環境不同因為記憶與上次又有所不同,就因這不同才使得品茶、聊茶更有興趣,尋找不同、瞭解不同,您才能擁有不同的智慧與歷練!

大老闆看上的是健康的茶藝事業

現在大樹茶原始成本這麼公開透明。其實我算是整個普洱茶界最愛講事實的人之一了,有什麼就說什麼,除了商人基本定位的將本求利之外,推廣專業,說明真相、公佈事實,一直是我的愛好、興趣,梵益就是敢用“同質比價、同價比質”推廣茶事業,講故事我們不是不會,只是不愛也不擅長。

普洱茶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太快,消耗太慢

茶好不好,用喝的就能知道

這些大財團、大老闆就因先喝老茶又喝大眾炒作茶之後,找不到喝新茶的好感覺,又找不到品老茶的優越情況下,又看到不少人喝大樹茶,馬上好喝,越放越好喝,而且越多高層領導也喝出一、二、三的感覺,於是親自到雲南來,入了茶山、買了茶葉,自己喝明白了!

願意腳踏實地的人太少了,真心承受普洱壓力的人不多啊!因為沒有10年、20年的努力與守護,怎獲得10年、20年的普洱茶陳香呢?這些大老闆看上的是健康的茶藝事業,不是普洱茶炒作的辛苦所得。套一句馬雲先生說的,下一中國首富會出生在健康事業項目裡。

普洱茶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太快,消耗太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