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這是一個獨特的建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既是“師”又是“市”。

這是一座風格獨特的城市,整座城市呈方方正正的棋盤式規劃格局,道路橫平豎直,幾乎沒有斜行的、弧形的路。

這是一座由軍人選址、軍人設計、軍人建造,從無到有的城市;八師石河子市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隸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不缺創新與奇蹟,從荒原變綠洲,軍墾到新城。如今,石河子深入貫徹落實“旅遊興石”戰略,開啟全域旅遊模式,這座“共和國軍墾第一城”不斷煥發著新的榮光。

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軍墾城的紅色記憶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這首詩人艾青創作於1960年代初的詩歌《年輕的城》。詩中這座“年輕的城”便指的是石河子。“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不是誇張比喻,而是事實。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二兵團進駐人跡罕至的戈壁荒原,屯墾戍邊。彼時的石河子還是一片荒漠戈壁,千里無人煙,沒有耕地,沒有道路。在物資極度匱乏,生活條件困難的情況下,兵團人住地窩子、吃蕎麥皮,憑著一身的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兵團精神,創造了荒原變綠洲,戈壁建新城的奇蹟。而獨特的軍墾文化、戍邊文化則賦予了石河子豐富的紅色遺存,為其發展獨特的兵團旅遊文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博物館是一座城的文化擔當。坐落在石河子市北三路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濃縮了石河子軍墾開荒的創業史。“這是全國唯一一座軍墾博物館,是由王震將軍親筆題寫的館名。”講解員小李用自豪的語氣介紹到,軍墾博物館內藏有上千件軍墾戰士使用過的農具、衣物等物品,反映墾區發展歷程的圖片數百幅、文字資料數萬字,以多樣的形式向人們展示生產建設兵團屯墾開拓的故事。“想真正讀懂石河子,就得從我們這裡開始。”小李表示。

除兵團軍墾博物館之外,還可以參觀周恩來總理紀念碑(館),追憶知青歲月;走進艾青詩歌館,感受“中國詩歌之城”的浪漫;在紅山腳下的軍墾第一連,與軍墾第一犁型彩門合影,遊覽軍墾地窩子、軍墾打麥場、打靶場等;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李莊重溫兵團歷史,這是全國目前軍墾舊址保存唯一完好的一處蘇俄式兵團師部建築群;以及打卡各團場老建築等。

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石河子先後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中國屯墾文化旅遊國際目的地”“中國紅色旅遊軍墾文化體驗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稱號。當前,師市紅色旅遊正處在最好的發展時期,石河子正緊抓第三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謀劃旅遊業發展,依託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軍墾第一連、小李莊等紅色旅遊景區景點,全力打造“共和國軍墾第一城”品牌。


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從沙漠之城到戈壁明珠

近年來,石河子相繼被評為聯合國“改善人類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很難相信,70年前的石河子尚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而現在,“綠色”早已成為它的名片。

都說要造城先砍樹,石河子卻截然相反,造城先從種樹開始。據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宣傳部介紹,老一輩軍墾人有遠見地在建城之初就定下了“先栽樹,後修路,以樹定路,以樹控制規劃”的發展思路。經過幾代軍墾人的植綠、護綠、擴綠,如今,石河子的城市綠化面積有2580公頃,公元綠地面積有34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半城綠樹半城樓”,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公園城市。在道路兩旁,除了常見的綠化樹白蠟樹、楊樹之外,甚至還有蘋果樹、山楂樹等果樹。

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幸福感除了環境宜居,最終還取決於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十二五”期間,石河子當地龍頭企業之一的天業集團,連續6年躋身全國500強,獲得全國工業大獎表彰獎;西部牧業花園乳業成為新疆首家獲得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許可的本土乳製品企業;以張裕酒莊為龍頭帶動紅酒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師市生產總值548.51億元,增長4.6%,地方財政收入50.63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09元,增長5.1%;連隊(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8元,增長3.4%。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石河子市搶抓西部大開發、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歷史機遇,立足打造天山北坡中心城市,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和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加快產業園區建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師市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嚴萍表示,這座因兵團而生,因兵團而興的戈壁明珠,正越發閃耀著熠熠光芒。


詩人艾青: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空中絲路”

兵團人靠著辛勤的雙手和頑強的意志力在荒地上建造起一座城,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定居生活,各類現代化基礎設施也隨之建造起來。尤其是在大交通方面,十八大以來,石河子交通發展駛上“快車道”——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體系日新月異,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高速,一個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已然在石河子大地貫穿起來。

公路網越發密集,實現了墾區一個半小時交通圈的目標;城際列車更加便捷,乘坐普通K字頭火車只需要2小時就能到達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最重要的是,石河子有了自己的機場——花園機場。

2015年年底,石河子花園機場正式通航運營,這是新疆生產兵團自行管理的第一個民用運輸機場,承載著重要的支線機場功能。花園機場先後開通了石河子至鄭州、北京、成都等地的航線,通過中轉聯程更是能飛往國內80多個城市。而作為北疆區域性中心城市,石河子志在憑藉新機場,打造未來全疆最大的航空物流中轉站。

自2015年12月末運行以來,石河子花園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呈翻倍式增長,從2016年只有3.6萬餘人次,到2017年8萬人次,至2018年達到17萬人次。為提升石河子機場運輸保障能力,石河子花園機場於2019年4月全面啟動了機場改擴建項目,計劃投資2億多元,將現有2400米跑道延長至2800米,增建民航4個C類停機位。

王春山是大連機場輸送至石河子援疆管理人才,現擔任石河子花園機場總經理。在他看來,“作為共和國軍墾第一城,石河子機場對推動當地開放發展、建設大樞紐及‘一帶一路’建設意義重大。隨著機場擴建、運行保障能力提升以及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石河子花園機場將成為該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據悉,石河子機場位於兵團第八師143團石南農場西南側,距石河子市中心15公里,距G30連霍高速最近入口僅7公里。“在地廣人稀的新疆,航空運輸是投入最少、產出最高的一種交通方式。”據王春山介紹,近年來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及”旅遊興疆“戰略,石河子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不斷擴展陸路空物流港,如同插上了雙翼,拉近了石河子和內地及世界的距離,增進了地區間的交往交流,促進了經濟、環境及天山北坡經濟帶核心區旅遊業協同發展。

“兵團非常清晰的認識到民航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培育好航空物流市場,最終將石河子機場打造成集貨運、通航、客運三位一體,連通中東亞歐的‘空中絲綢之路’重要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