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什麼是胡一彪思維?暫且賣個關子,友情提示:下文4500字,有輕微劇透。

01:前文回顧

2020年3月9號發佈了第一篇關於《重生》的文章,除了表達對這部劇的喜愛外,其中有一句如下:“目前豆瓣7.9的分數並不算高,且有持續下滑的風險”,今日當再次打開“豆瓣”時,這個分數已經預料之中的下滑到了7.8,而評分人數也從昨日的8千餘人上漲到今日的1.3萬人。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即人氣高了,但分數跌了,綜合反應的便是:越來越多的人對《重生》投出了反對票。

在結合3月9號文章的留言評論,以及各大主流網站給出的短評和影評後,可以發現這些“反對票”主要集中在三個不同的吐槽重區。

下文便會針對這三個吐槽區做出詳細分析,而尚未觀看的您們,或許便可以根據下文內容再去決定是否需要繼續在《重生》這條道上守候下去。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02:吐槽區1

@:《重生》的整體敘事節奏,要比《白夜追兇》慢上許多。

影視劇在本質上屬於藝術作品,而藝術作品的誕生則需要不同的人去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兩個因素導致兩個作品會被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第一個因素

:兩部作品的內容相近,比如同樣畫著一隻鳥的畫;

第二個因素:兩部作品出自同一個人之手,且創作的年代相近。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而《白夜追兇》與《重生》的被相互對比,是因為這兩個因素皆有。

作為當年《白夜追兇》的主創編劇之一“指紋”,這次成為了《重生》的獨擋編劇,理論上出自同一個人手,且題材一致的作品應當更為相似才對。

而為何指紋這一次採用了與《白夜追兇》完全不一樣的敘事風格?答案同樣有兩個。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第一:任何人在創造作品時,都希望自己可以掌握和勝任不同的題材和風格,故而相較於《白夜追兇》的緊張、節奏快速,《重生》更像是指紋的另一次嘗試,他希望展現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筆觸,從而展現更多維的自己。

第二:除卻指紋個人的主觀因素“求變”外,還有另一個客觀因素,即《白夜追兇》的風格本是與《重生》相似,只是《白夜追兇》其後被人修改了而已。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在“《白夜追兇》的諸多介紹中”有這樣一段話(下文摘錄):“《白夜追兇》的劇本在由專業律師指導完成後,由於找不到適合的平臺和製作方,被雪藏了3年之久,最終由You酷聯手了打造過《心理罪》的團隊,將經過了3年沉澱的劇本重新修訂,終於得以和觀眾見面”

以上這段話的描述足夠清楚,也並無任何深奧之處。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編劇“指紋”,本名韓冰,出身在一個與法頗有淵源的家庭,父親是法學系的老師,而指紋自己也曾經做過律師,接下來我們再看《心理罪》的主創,導演:謝東淼,編劇:顧小白,而《白夜追兇》的主創,導演:王偉,編劇:指紋、顧小白,二者的重合點在顧小白。

而《心理罪》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屬於“有些裝X”的探案劇,除了各種酷炫和做作懸疑的懸疑外,其真實的劇本和邏輯架構接近一塌糊塗。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那我們再把上面的兩段話合在一起,真相便是下面這番:

指紋由於本身是法律從業者,擅長邏輯佈局,但如何把一個沒有漏洞的故事講的好看卻不是他擅長的,而顧小白是專職的編劇,更擅長把故事的做好看,但是在“如何編織一個沒有漏洞的刑偵劇”這一塊並不擅長。

最終這二人優勢互補,才有了成型板的《白夜追兇》。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當指紋創作《重生》時,顧小白並不在,所以《重生》的現有風格,或許便是當年《白夜追兇》的原有風格,有些緩慢,不怎麼炫酷,但一定相對嚴絲合縫。

故而對於一定要拿《白夜追兇》對比《重生》的人,從主觀到客觀都是一件確實可以做,但又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如《白夜追兇》那樣“急促、緊張”的風格,不是麼?慢下來,多一種不一樣的體驗也不是壞事。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03:吐槽區2

@:前五集的部分細節,無法做到嚴絲合縫,自圓其說。

相對於第一個吐槽區,第二個吐槽區原則上會更加嚴重,因為它會直接導致整部劇存有較大的邏輯風險,下面節選三處爭議最大的“邏輯不合理處”。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1):秦馳、邱東陽等人多次在人流非常不容易監管和控制的公共就餐區,討論案情和與線人見面、溝通;

(2):追殺秦馳的陳蕊,在沒有搭上秦馳的車子之前,是如何每一次都可以準確的找到秦馳並尾隨其後的;

(3):第一個案件中鄭鑫家人,只是因為擔心家醜洩露,而幾十年未做親子鑑定,這個理由能否站得住腳;

當然除了以上這三個“漏洞”外,尚有一些其他層面的瑕疵,但無傷大雅,也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留言,有機會再表。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第四集中胡一彪在“714案發現場”對邱東陽說過這樣一段話:“邱處,不管是辦案還是查人,你能不能別再烙餅卷手指頭,自個咬自個了”。

面對邱東陽的不解,胡一彪這樣解釋道:“15個人,16把槍,近兩百發子彈,出過外勤的人,都知道像這樣的現場,幾乎不可能造假,也許你擺了一堆的模型,從當中找出了什麼紕漏,你就認定可以一直查到底,但是在我看來,所有的事情極有可能是自然發生的,也就是你認定的紕漏和疑點,必然存在著某種合理的解釋。”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胡一彪這一段話有些玄學,但中心思想明確,即:所謂你看見的漏洞,背後都必然存在著某種合理的解釋。

那針對上面的三處漏洞,如果“合理的解釋”會在其後的劇集中被編劇再次提出來並且圓住,那自然是滴水不漏,但如果在其後未被重新提起並填坑,那又該如何去理解它,這裡便可以借用胡一彪的這個玄學思想。

我們依照胡一彪的這個思想,去反推上面的三處漏洞。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第三處:親子鑑定,目前五集結束並未道出鄭鑫的身世問題,如果後面有合理的解釋那此坑也就填了,但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這個坑是否就算坑呢?

劇集中關於鄭鑫一家人一直未作親子鑑定的原因,解釋如下(出自鄭鑫老師與秦馳的對話):面子問題,怕家醜外揚!

但這個看似合理的解釋卻並不能站住腳,因為首先與家醜不可外揚相比,確定養的孩子是否是自己的難道不更重要麼?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另外以鄭家的能力,無論是別的省份、又或別的國家,悄無聲息的偷偷去做鑑定,做到密不透風一定不是難事,本身親子鑑定並不需要本人出面,一根頭髮的事情而已。

所以更大的合理解釋應當是:鄭家早已完全清楚鄭鑫與自家是否有血緣關係,所以他們才不需要鑑定,甚至鄭鑫一家早已偷偷的做過一次鑑定了。

首先我們排除:鄭鑫確實是鄭家孩子這一情況。

因為如果鄭鑫確實是鄭家的孩子,那鄭家沒有理由設置信託基金不讓孩子繼承財產,同時對孩子和母親如此惡語相向,再加之鄭鑫的爸爸在外面並沒有私生子,於情於理我們無法理解作為家中親生獨子的鄭鑫會遭受到這樣的待遇。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所以鄭鑫並不是鄭家的孩子。

那一個人知道自己養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同時自己又有權有勢,最合理的處理難道不是離婚,然後自己再去娶個老婆、生個孩子麼?即便是怕家醜洩露導致不敢離婚,以鄭家的實力也可以養一個私生子吧,但信託基金告訴我們,鄭家並沒有私生子。

所以真相可能只有一個,那便是鄭鑫的爸爸患有不育症,所以他不用查也知道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也知道自己的妻子出了軌,但由於自己不育即使再結婚同樣也沒有孩子,同時還會暴漏自己不育的事實。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故而最終鄭鑫的家人,選擇了默認這一切,關起門來報復和打罵鄭鑫母子二人。

(除了這一種可能性外,其實還有著諸多的可能性,之所以寫出上面的那條,是為了藉助胡一彪的思維方式告訴大家,任何所謂的漏洞,都有著某種合理的解釋,編劇不說不代表它不存在。)

再說第二個:神出鬼沒的陳蕊,陳蕊作為世上最憋屈的殺手之一,基本已經石錘無疑,試問哪個殺手可以與自己想要殺害的人可以同吃、同住卻就是動不了手的?但這處的不合理,卻不算是漏洞,畢竟前面已經鋪墊的足夠長。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所以真正算是漏洞的應當是第一、二集的陳蕊,是如何神出鬼沒來無影的?

陳蕊的第一次出現是在鄭鑫家樓下,但彼時的秦馳則在與韓斌分開後立即坐車到達現場不久,其後陳蕊又再次出現在車庫、整形醫院的電梯、秦馳家樓道……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劇集中並未透露陳蕊有車、有人,那試問無車、無人的陳蕊是如何每一次都可以精準的捕捉到秦馳的行蹤?

是仇恨的強大麼?恐怕不全是。同樣如果後面劇集中有解釋,自然不是事,那如果沒有呢?

同樣依照胡一彪的理論,我們再次推理一下,714案件是津港市的大案,而案件中的具體信息在未完全結案之前,普通的百姓應當是不知道相關細節的。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而陳蕊作為當年案件犯罪團伙的頭目陳夕的妹妹自然不能算普通百姓,她一定可以調查到當時的案件中唯一倖存的警察是秦馳,但她未必可以調查出具體開槍打死陳夕的就是秦馳(其後秦馳自己向陳蕊說出了是自己打死陳夕),不過作為整個案件唯一倖存人的秦馳,陳蕊找他復仇倒也可以說的通。

但無論是跟蹤秦馳的精準,以及對秦馳仇恨的巨大,都在側面表達了陳蕊知道了更多我們不知道的細節,所以她的背後也一定有人在幫她。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而誰是幫她的那個人?可能是當年陳夕團伙內的其他成員(作為兄弟,幫助陳蕊復仇),也可能是與秦馳打電話的人(作為第三者,借陳蕊之手完成自己的目的),或者其他某些我們不知道的人。

但陳蕊的神出鬼沒,一定是因為背後有人,即便後面的劇情沒有交代,以照這個思路也可以到自圓其說。

再說第一個:談話地點。

無論是秦馳與路銘嘉,又或後面的關隊與邱處,他們都選擇了在公共區域(飯店)討論和說了一些與案件有關的事情。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從洩密角度來說,這樣的風險一定是有的,但問題的關鍵點是在於說話的內容,以及是否有其他某些原因。

首先秦馳與路銘嘉的談話多在“烤串店”,作為秦馳他們以前就常去的店鋪,他一定無比熟悉這個店裡是否有監控、老闆是否靠譜、生意的好壞等,除了這些外,最重要的在於他與路銘嘉的談話內容其實並不具備太大的秘密性,也並不會影響到案件進展,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為的。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其次關隊與邱處和么雞的那場見面,邱處為714案件的主偵探人,與跨區域的關隊合作,如果選擇在警局內部會面,必然更加惹人注意,所以選擇在警局外會面並無不妥,但為何選擇在火鍋店這樣一個不太隱蔽的地方呢?

原因或許便在那個賬單上。

么雞在這家火鍋店吃了7000多,我們假設一頓火鍋的消費是700,那說明在這一段不太長的時間內,么雞便來了這家火鍋店吃了10次,即么雞是這家店的常客。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所以對關隊來說,在這家店最容易找到么雞,同時么雞出現在這家店裡,也不會引起更多的人注意,至於洩密?說話聲音小點就是,劇中邱處等人確實刻意的壓了嗓子,且周邊的桌子相距也算較遠(相較於說話聲音的大小,馮督查的警服穿的倒是格外扎眼,這才是一個不該有的瑕疵)。

04:吐槽區3

@:依照目前的更新速度,怕是等看第六集出現時,大家早就忘了前面的劇情了。

《重生》3月7號上映以後,便可光速看五集(沒有會員卡的只能看兩集),如今4天已過,依舊保持了2+3的現狀未變。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對於一部共計28集的刑偵劇,4天更新五集的速度並不慢,但問題則在於沒有VIP又只能看兩集,同時這個五集又不是平均更新,而是一次性更新。

對於觀眾來說,日常看劇若在時間和精力容許的狀況下,多數人都會選擇:一口氣搞定!

即很多人在3月8號的時候可能就已經看完了五集,然後等了三天,依舊未有任何更新,此時再加上評論下滑、各種負面新聞頻出,後面的劇集是否有人還願意再看,以及繼續看時能否記住前面的劇情,便是一個較大的問題。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至於其後《重生》會採用什麼樣的更新方式,尚不得而知,但是以目前這種更新多集,然後多日不更新的方式,一定不是最佳方式,也是極易損失口碑和粉絲的方式。

05:

用胡一彪的思維分析:有三大槽區的《重生》,是否需要再看下去?

從劇情邏輯上《重生》並未太大漏洞,基本可以做到自圓其說。

從敘事風格上《重生》則是指紋的另一種嘗試,不該硬要強行與《白夜追兇》進行對比。

從更新策略上《重生》有些吃虧,並不討喜。

最後《重生》一定值得看,但或許最佳的選擇是可以等播放正常的時候再去看,至於所謂的“某主流影評網站”的評分,更不應該成為您是否看劇的最大理由和唯一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