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2019年4月,美國權威電影網站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NEY(簡稱TSPDT)評選出20名最偉大的亞洲導演,前三名分別是: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如今日本電影界雖不如從前輝煌,但北野武作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澤明的欽點傳人亦值得一提。北野武的電影以暴力美學著稱,在豆瓣評分8.6分《花火》裡,足見北野武對暴力

然而北野武影響最深的一部電影,卻並非他最擅長的暴力、犯罪劇情片,而是這部以溫情著稱的《菊次郎的夏天》。這或許是因為,這是北野武最走心的一部電影,在這部電影裡,藏著他自己的影子。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一個去尋找母親的三年級學生正男,一個人到中年卻一事無成的菊次郎,這個“不靠譜”組合在尋找正男母親的路上弄出不少笑料,以至於觀眾覺得這是一部喜劇電影。然而實際上這並非喜劇,它不過是一部關於“人生”的正劇而已。著名現代美學家宗白華說:“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和問題,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樂之感得以深沉。”很多觀眾在看這部電影時或許會笑出眼淚,然而笑過之後卻是沉默和心酸的眼淚了。因為在菊次郎這個角色上北野武注入太多的感情,菊次郎,就是北野武父親的原型。

在這個綠意盎然、蟬鳴聲聲的夏天,十歲的正男提早進入社會得到成長;菊次郎暗淡無趣的生命裡有了一抹鮮豔的色彩;導演北野武也藉著這部電影和自己的親生父親得到了和解。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夏天的尋母之路,是十歲正男提早步入社會的成長之路

正男一出現時,就是一幕眼神呆滯、空洞,走路總是低著頭、滿含憂鬱的一個形象。他不過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但內心卻好似藏了許多悲傷。隨著劇情的發展可以獲知,正男這個十來歲的孩子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父親早已因車禍去世,而從奶奶的口中得知,母親在另一個城市工作賺錢養家。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一個偶然的機會,正男得知了母親“打工”所在的地址,於是他決定偷偷離家出走去尋找母親。好心的鄰居阿姨發現正男一個人去尋找母親後,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丈夫菊次郎,讓他帶小正男去找母親。然而這場“尋母之旅”卻並不順暢,在這個不靠譜大叔的帶領下,正男險些被變態男騷擾,兩個人一路上風餐露宿,搭不到順風車,餓了有時候只能偷田裡的東西吃。這一路雖多有艱難,他們也遇到了好心的流量詩人、陪正男玩遊戲的“飛車黨”。

一開始,或許正男以為只要走上這條尋找母親的路,那麼很快便能找到。然而這個夏天裡的際遇卻給這個十歲的小男生提早上了一堂課:成人的世界複雜善變,往往並非如自己所願。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在菊次郎的陪伴下正男見到了母親,然而卻沒有和母親相認,因為母親已經有了新的家庭。被母親拋棄讓正男傷心大哭,但菊次郎一路上的陪伴溫暖了正男。最終從尋母未果的失落中走出來,那個沉默寡言、眼神空洞的正男,變成了一個活潑可愛、面帶笑容的正男。

電影的最後正男終於不再做噩夢,而是做了一個有趣、溫馨的夢。這其實是北野武用一種象徵的手法來表示正男的心態出現了轉變。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陪伴正男尋找母親的路,亦是大叔菊次郎解開心結之路

菊次郎,這個人過四十卻一事無成,每天像個痞子一樣遊手好閒,又欺軟怕硬的男人,這樣的電影主角形象實在沒有主角光環。從電影裡一些隱隱約約的細節中可以看出,菊次郎年輕時是個黑社會,但如今他的整個人生都是失敗的:沒文化、不靠譜、愛賭博、沒正經工作、嘴上總是罵罵咧咧。

梁實秋說:“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從這一點看,中年的菊次郎可謂全面失敗。如果這個夏天沒有陪正男尋找母親的這段旅程,或許菊次郎的整個人生或許都將在不值一提中度過。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當菊次郎帶著小正男終於來到母親所住的地址時,正男卻發現母親已經有了新的家庭,他沒有上前去認母親,只是看著母親和新的家庭其樂融融。也正是在這一刻大叔菊次郎突然明白,原來正男和自己一樣,都是被母親拋棄的孩子——因為菊次郎年幼時目前便拋下他多次改嫁。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在菊次郎內心深處,他的童年是缺失的。一路上為了逗正男開心帶正男去撈金魚、打氣球,和光頭、胖子一起陪正男玩遊戲,其實也是菊次郎對自己缺失童年的一種彌補。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另一方面,菊次郎的內心深處,還有著深刻的“被拋棄”情結。從被母親拋棄的那一刻起,菊次郎內心深處永遠有一處傷疤。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不能恰當回應心理需求,就會產生“被拋棄”情結。這種“被拋棄”情結如果沒有及時且恰當的處理,會嚴重影響以後的人生,甚至會影響一生。

這種“被拋棄”情結造成的因素除了父母只顧著忙自己的事不關注孩子內心感受,以及夫妻不睦無暇顧及孩子內心需求之外,還包括父母對子女棄養、留守的形式。菊次郎的“被拋棄”情結便是從母親在他幼年時多次改嫁而種下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夏天陪正男尋找母親的這段旅程,菊次郎決定去敬老院看望自幼拋棄自己三次改嫁的母親。雖然菊次郎並沒有和母親交談,但在他決定去看望母親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已經得到了釋放。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菊次郎的夏天》是導演拍給觀眾的,更是拍給自己與父親的和解之作

菊次郎是這部電影的角色,其實,菊次郎也是北野武親生父親的名字。關於北野武的父親,北野武的自傳《北野武的小酒館》裡有記載。實際上,北野武的父親就如同菊次郎一樣懦弱無能又欺軟怕硬。罵人“混蛋”是他的口頭禪,他是一個普通的油漆匠,嗜賭、酗酒,醉酒後就家暴妻子。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北野武父親的暴力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北野武,用這一點心理學上的“踢貓效應”可以解釋。“踢貓效應”指的是一種壞情緒的傳染。在暴力父親的影響下,北野武從小也喜歡暴力,打架鬥毆、抽菸喝酒這些事他全做過。也因此,北野武的電影裡總是充斥著暴力元素。比如豆瓣評分8.6的《花火》和豆瓣評分8.5的《壞孩子的天空》暴力情節無處不在。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事實上,北野武並不喜歡暴力,他甚至在接受採訪時言明“請不要稱我暴力美學”,但不得不承認,因為暴力具有“代際傳遞的特性”,北野武還是受到了父親菊次郎的影響。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北野武也一直嘗試改變自己暴力的一面,嘗試著父親的影響切割。直到1999年,時年52歲的北野武拍攝了這部《菊次郎的夏天》,年過五旬的他終於決定與父親和解。潦倒一生、家暴、酗酒,這個曾給他帶去巨大傷害的父親,至少曾帶他去看過海,也因此,北野武的電影裡經常出現大海,這或許是他童年記憶裡為數不多的溫馨記憶。就像電影中的菊次郎一樣,儘管庸碌半生,但他也會告訴正男有天使,也會扮各種角色逗正男開心。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北野武年輕時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說:每個人窮盡一生,都是在極力整合自己自童年時期就形成的性格。北野武一直在嘗試走出父親的陰影,他最終也做到了。在他決定與父親和解的那一刻起,他已經與過去的那個自己做了告別。《菊次郎的夏天》這部電影,就是北野武與父親的和解之作。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最受好評的電影,涵蓋了三個男性的成長

結語

《菊次郎的夏天》這部電影中,正男和菊次郎這兩個角色都得到了成長:正男不再沉溺於母親拋棄自己的傷心中,走完這個夏天后,十歲的正男提早步入社會,從心理上得到了成長;而菊次郎,這個從一開始就看似茫然無措、遊手好閒的男人,也終於原諒了自己的母親,解開了從小與正男一樣被母親拋棄的心結。北野武說:“什麼時候我們覺得父母原來那麼不容易,我們才算真正成熟了。”

其實,《菊次郎的夏天》並非只是北野武拍給觀眾的一部電影,更是他對自己和父親關係的一種記錄,在這個過程中,他與父親得到了真正的和解。看到電影結尾時,或許觀眾才發現,這個擅長拍暴力犯罪片的男人,原來內心深處也不過是一個孩子而已。只有在與父親真正和解後,他在成人世界裡才會真正成熟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