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交警中的“拼命三郎”

錢朝鑄


3月6日上午,筆者應和縣交警大隊負責人的邀請,專程採訪了烏江中隊副隊長李華同志。他個頭不高,體態微胖,皮膚紅黑,形象憨厚,若不著裝倒像一個工地上的建築工人。一提到他,全中隊的戰友們都讚不絕口,說他工作特認真,是個出名的“拼命三郎”。


他是交警中的“拼命三郎”

李華同志工作照

“他是我們中隊最肯吃苦、最能拼搏的人!”指導員張慶凱說。李華今年48歲,從1989年9月從警27年來,始終紮紮實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2016年被提拔為中隊副隊長。我們交警最辛苦的要算值夜班了,需要值班者精神飽滿地堅持熬夜,隨時處理轄區內突發的交通事故。李華雖是個老交警,但他每次帶隊值夜班,都會嚴格遵守制度,一絲不苟地上路檢查酒駕、毒駕等違規違法行為,返回中隊後也依然守衛在話機旁隨時接處警,即使到下半夜也精神抖擻,許多比他年輕的同事也自嘆弗如。最令人欽佩的是,他第二天仍然能精神旺盛地參加工作,繼續處理各項勤務。他說:“我只要一穿上警服,渾身就有了幹勁,一種使命感,時刻在提醒我,努力工作,不能懈怠!”

給指導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8年1月27日,皖江地區突降大雪,公路交通嚴重受阻。為了及時清除轄區內重點路段的積雪,保持新老公路暢通,我們中隊民警輔警都全體出動。熟悉路況的李華立即帶領幾個隊員趕到位於香泉戎橋水庫的一個S彎處,他們在這裡一邊撒鹽化雪一邊剷雪拋向公路兩旁,且連續奮戰數個小時,一直堅持到午夜時分才完成任務。此時李華的外衣被雪水洇溼了,內衣被汗溼了,但他渾然不知,若不是過路的司機受到感動,及時拍下照片發到網上給予點贊,我們誰也不知道他們會辛苦到這個地步。

“他是我母親最孝順的女婿!”這是李華妻子王雪梅說的。去年4月的一天,王雪梅的母親在騎電瓶車回家的路上,不幸被一輛超速的轎車撞倒在地,當場人事不知。在萬分緊急之際,李華及時趕到現場,並請假將岳母護送到南京軍區總院進行手術治療,醫說說,若晚來一步就沒命了。最令得救後的岳母感動的是,她的10多萬元醫療費,竟然由李華一人主動支付了,展示出一顆金子般的善良孝心。

“李隊一貫鐵面無私,嚴格執法。”這是一位名叫廉以慶的年輕交警說的。他說,在日常勤務中,李隊總是嚴格要求自己,逢違必糾、逢糾必嚴。他說要給所有駕駛員加深“交通違法不過崗”的印記,令他們不敢以身試法。而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違法,他主張要以說教為主、處罰為輔,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遵法守規的自覺性。去年3月的一天,李隊在烏江鎮濮集路段巡邏時,發現一輛車號牌被迷彩布遮擋的小型轎車,在行至紅綠燈路口時未作停留就直接通過了。他立即利用車載喊話器通知該車靠邊停車,並請下一路口執勤的民警做好攔截準備。誰料該車在靠邊停車後,駕駛人迅速下車將車輛前後號牌的迷彩布撕掉,被機警的李華看得一清二楚。他立即上前對該車進行檢查,指出其遮擋號牌的違法行為,並及時調閱出該車行駛路段的監控視頻。在事實面前,駕駛人突然從包裡拿出一千元現金,塞給李隊,李隊非常氣憤,果斷拒絕,不僅對他作了嚴厲批評教育,還作出了記12分、罰款200元的嚴肅處理。

“李華是為我們全隊樹立了榜樣!”這是中隊長王榮文的稱讚。他說,近年來,李華因長期高負荷工作而患上了“腦梗”,身體狀況較差,經常連話都說不清楚。但他考慮到單位勤務多,警情多,許多經手的疑難案件都需要解決,所以他在主治醫生再三要求住院治療的情況下,毅然辦理了出院手續,及時返回工作崗位。


他是交警中的“拼命三郎”

正在卡點認真登記的李華

今年大年初一,是李華休假的第一天。可他接到我們防控疫情的集合令後,立即不顧未完全痊癒的身體,及時歸隊,並主動帶隊在蘇皖交界處設立了檢查卡點,確保不讓那些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地區來的車輛和人員進入轄區。從1月25日疫情檢查站的卡點設立至今,李華沒回過一次縣城的家。在參加疫情防控24小時值班中,他都是早到崗晚離崗,認真安排工作任務,細緻檢查登記臺賬,積極配合公路、醫療等部門人員,對外省人員耐心作思想和政策工作,積極勸返,對少數不理解不支持的群眾,他總是耐心勸導解釋。每天執勤結束後,他還堅持利用休息時間帶領隊員對沒有取得通行證的社會車輛進行勸返,一干就是小半天。僅在貫徹落實縣“防指”發佈13號通告的幾天時間中,他就帶領大家做到令行禁止,共勸返社會車輛600餘輛、查扣勸返後仍上路行駛車輛80餘輛。

王隊感動地說,我們中隊的戰友們都是好樣的,只是李華突出一點。他真正做到了以隊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進交警工作中,為助力家鄉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辛苦努力,為我們樹立了學習榜樣。

二〇二〇年三月九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