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在中國古代,因以冷兵器作戰的侷限性,所以各方勢力的攻伐途徑,主要都是攻城拔寨。因此,有好幾個地方因為其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或特殊性,都成了歷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在三國時期,有2個地方特別的吃香,基本上想爭霸天下的梟雄都來爭搶,而且都被最少搶過四次之多,尤其第二個地方讓一代梟雄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兩處地方到底有什麼玄機所在,為何成為眾多梟雄最青睞的寶地所在。

第1個地方為徐州。此地在整個古代史上的地位可以說舉足輕重,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徐州的,說“楚韻漢風、南秀北雄”。由此可知,它不僅是南北相接的地域,從戰略意義上講,也是北方和南方互相進攻的一個重要戰略要點。北方控制徐州,即可控制南方對北方的進攻,但同樣的,南方一旦突破徐州,那麼就等於打開了進攻北方的最佳入口。這裡人傑地靈,除了很多牛人,比如劉邦和項羽。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同樣在三國時期,徐州的重要性依然不減。它扼控南北,地理重要,面積遼闊,當然比我們今天的徐州之地要大太多了。三國徐州下轄六郡五十縣,六郡為彭城郡、下邳郡、東海郡、琅琊郡、東莞郡、廣陵郡,以下邳為六郡的行政管理所在,類似於今天的省會。

三國時,徐州先後有過四任老闆,或者說被爭搶過四次。它的第一任老闆是陶謙。在史書上,陶謙這個人還是非常有才幹的。據說他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不凡的特點,在他14歲的時候,蒼梧太守的甘公回鄉看到這個小兒相貌不凡,認為他以後必能成器,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陶謙。後來陶謙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按照我們今天的看法,陶謙屬於學霸型,後來得到朝廷重用,先後擔任過舒縣令及幽州刺史等職務。到公元188年,黃巾起義爆發,徐州當然也很嚴重,朝廷就派遣陶謙擔任徐州刺史,去平定叛亂。陶謙很厲害,他一到徐州,就重用藏霸等將,一舉就擊敗了黃巾軍,平定了徐州內亂。公元193年,陶謙被朝廷任命為徐州牧和安東將軍。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徐州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理,陶謙有莫大的功勞。但是陶謙的命運轉折點,就是曹操的老爹曹嵩。關於曹嵩在徐州境內被殺,有兩種史載。第一種是《三國志》的記載,陳壽記載為陶謙對曹操覬覦徐州一直心存怨恨,於是直接派兵殺掉了曹嵩。第二種是《後漢書》的記載,曹嵩攜帶貴重物品達一百多車,引起了陶謙一個部將的貪慾,這個部將當時駐守在陰平縣,就截殺了曹嵩,搶走了他的貨物。後來《資治通鑑》也記載了此事,但是這件事的版本眾多。不管怎樣,曹嵩是在徐州境內死的,所以還是惹惱了曹操。

於是陶謙和徐州的命運都跟著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公元193年,秋天,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曹操率兵攻打徐州,陶謙率兵抵抗,但是節節敗退。而且曹操在攻打徐州期間,是他一生最殘忍的攻伐,因為所到之處,必屠城,當時泗水河都因屍體而堵塞。陶謙退到郯城後,就開始四面求救,青州刺史田楷和劉備帶兵來援。曹操則因糧草跟不上,暫時退兵,因為到第二年,即公元194年,他又來了。這一年曹操雖然因陳宮叛亂沒有攻克徐州,但徐州的命運還是被改寫了。因為陶謙在驚恐憤怒中病死了,把位置讓給了劉備。於是,徐州迎來了它的第二位老闆。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此時,呂布和曹操爭奪濮陽,被打跑,來到徐州依附劉備。於是,劉備本想利用呂布以實現共同對抗曹操的目的,但是卻出現了意外。因為呂布不甘心做劉備的看門將,在公元196年劉備迎擊袁術的時候,呂布襲取徐州,成為徐州的第三位老闆。但是呂布這位老闆也沒當多久,兩年後,即公元198年,曹操再度發兵攻打徐州,呂布兵敗,徐州迎來了它的第四位老闆曹操,而且從此徐州就一直在曹魏的下轄之內。這就是徐州四更其主的基本經過。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第2個地方為荊州。跟徐州一樣,荊州也是三國的一塊兵家必爭之寶地。甚至可以說,荊州在三國中是最重要的一塊地方。因為三國能夠鼎力而成,全是三分荊州的結果。演義中總是說荊州九郡,但是在史載中,荊州只有七郡、八郡和十二郡的說法。七郡是東漢時期,八郡是公元190年後,十二郡是公元208年後。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三國初期,荊州的第一任老闆是劉表。在史載中,劉表不僅是一個超級大帥哥,而且還非常有才幹。公元190年,孫堅殺了荊州刺史,加上荊州本來匪盜橫行,治安也極為不好。在這樣的背景下,劉表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於是,他一個人騎著一匹馬就去了,這足以說明劉表還是很有膽略的。到了荊州後,劉表重用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組建軍隊,四處剿匪,不僅平定了荊州的匪患內亂,還攻下一些城池。總之,劉表對荊州的作用極其大。但劉表雖是人才,但非梟雄,在優勢地理和兵力的情況下,沒有積極主動征伐四方,而是採取保守自保政策,這不僅是他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良機,還最終被人恥笑。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後來劉備在袁紹將兵敗時,提前離開袁紹,依附劉表,劉表卻擔心劉備有梟雄之志,就把他安頓在新野。劉表死後,荊州的新主人為劉琮,但是劉琮在位時間極短,所以他的存在感幾乎沒有,只好歸為劉表時期。所以荊州迎來了它第二任強大的主人,即曹操。但是曹操雖然強大,不戰而取得荊州,同時也如劉琮一樣匆匆失去。不過曹操的失去跟劉琮不同,曹操只是因赤壁之戰失去了部分荊州地區,也因此促成了三國鼎足之勢。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不過因為赤壁之敗,本來一無所有的劉備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們從感情上,往往就會把荊州的第三任主人看作是劉備,因為當時劉備也確實是朝廷名義上封的荊州牧。而且劉備從孫權手中借來南郡之後,一家佔據五郡,從實力上看,把他看成荊州的新老闆也合乎情理。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劉備雖然在赤壁之戰之後笑了一陣子,只可惜笑到最後的卻不是他。劉備入川取得益州,而留守荊州的關羽,因攻打樊城,被東吳和曹魏聯合,東吳遣呂布襲取荊州,從此孫權成為荊州時間最長的主人,即第四任主人。而曹操則在孫權成為荊州新主人的第二年,即公元220年的正月就去世了,所以荊州成為曹操至死也沒搶到手的最大遺憾。

三國最重要的兩個州,先後被爭奪四次,第二個曹操至死都沒搶到手

結語:徐州和荊州都因其地理之重要,而被三國時期的知名梟雄所爭奪,然後笑到最後的卻是曹魏方面和孫權方面,而三國成就最大的也是這兩家,劉備方面的蜀國因失荊州,成為最先滅國的,曹魏方面因沒有得到荊州,天下統一成泡影,孫權方面則因得荊州而在蜀國被滅之後,仍與魏國僵持多年。(喜歡【說歷史的女人】請點贊和關注我哦!)

參考資料:《劉表傳》《劉備傳》《陶潛傳》《曹操傳》《呂布傳》《孫權傳》《後漢書》以及三國時期古地圖信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