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在“雷神”已經戰鬥快一個月了。最初亢奮的時期已然過去,這段時間每天重複著駐地到醫院的兩點一線生活,一切趨於正常軌跡。還是會有人關心我們累不累。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在艙裡工作6小時,因為多了一個近視眼鏡更是起霧嚴重,身體肯定疲憊;但我想說我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做好這項工作,我和在遠方隔離病房的同事們一樣,和在遠方醫院的領導專家為了家鄉的疫情徹夜不眠一樣,所以我沒有感覺到累。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我們病區女同事們長時間戴口罩皮膚過敏,耳朵勒出血)

因為我們這都是確診的重症病例,所以感染風險更大,每天注重的就是多吃飯,多休息,增強免疫力避免感染,好好工作,工作流程越來越順溜,越來越多的病人治癒出院。

最嚴重的爹爹(武漢人管老大爺叫爹爹,不是我們父親的意思)CT片子提示肺部病變非常嚴重,複查明顯好轉。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這個婆婆也是我們組的,2次核酸結果都是陰性,告訴她結果後特別高興)

街頭開始堵車。這種時候忍不住會想,什麼時候疫情可以結束,什麼時候可以回家,什麼時候可以烤肉擼串,什麼時候可以跟家人一起吃飯,什麼時候可以抱咱家少爺玩,什麼時候可以去北京進修……然而緊跟著一個念頭冒出來,竟然是“有點捨不得這裡”。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大概是疫情以來聽過最激情的誓言,一句句“我報名!我可以!”不絕於耳,是疫情以來最鏗鏘有力的誓言。一封封“請戰書”,瞬間令人淚目!其實每個衝到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是普通凡人,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就我們病區來說,包括我在內一共三個哥們兒家的少爺都差不多6個月大,每天大家回駐地最高興的就是通過視頻跟兒子聊天,一起討論一下你家長沒長牙,他家會沒會爬。可是一件事讓大家越來越上火,就是大家都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認識自己,然後就互相寬慰:沒事回去就好了,親兒子還能把老子忘了啊……

工作生活空間狹小,多名武漢醫護人員感染的恐懼,使醫護睡眠受影響、看到水龍頭就洗手,這是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當中比較普遍的狀態,剛開始誰都不覺得有什麼,但時間一長,身體的勞累和心理的恐懼幾近極限。我們醫護人員已經扛了一個多月,病區一個護理小組的4個女生都不同程度失眠,需要靠藥物睡眠。還好心理醫生及時對我們給予支持治療,醫院的各個科室也在我們的走廊鼓勵大家畫塗鴉來豐富業餘生活,改善大家壓抑的心理狀態。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廈門大學有芙蓉隧道,雷神山醫院感染一科有塗鴉走廊)

每天接送我們上下班的公交車師父曾經說過:“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武漢人民感謝你們!”他給我們講武漢的美食,送我們下班的時候還特意不走環城高速,就為了讓我們看看武漢的風景和沿路的大學。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遼陽市中心醫院李曉川“雷神山日記”: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今早,駐地保潔阿姨在電梯裡遇到我後眼含熱淚:“謝謝你們,你們來了救了我們的命,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你們!”(因為我們工作時間不同和不允許隨意出入,我們和她以前基本見不到)駐地門口偶遇的路人看到我們身著制服也會專門停下來喊道:謝謝你們,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

在災難、疾病、公共危機事件面前,有那麼多人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鉚足勁貢獻自己力量。這種質樸真誠的情感,讓人不由感嘆“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人們往往忘了你具體做過什麼,說過什麼,但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你讓他們感受到什麼。希望我們這群人,可以不愧白衣戰士的稱號,可以將我們的精神流傳在這片土地。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

請大家放心,自有遼城飛將在,不教新冠過鶴樓。

(在這裡提前祝所有工作防疫一線的姐妹們節日快樂!)

2020.3.7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