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願不願意相信,你的理財經理才是你理財路上最直接的風險

無論投資人是在銀行理財投資,還是在信託券商公司理財,亦或是在市場上的財富公司,各種理財公司,投資人首先直接接觸的,而且接觸時間最久的,其實是理財經理。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你所有的直接信息,甚至關鍵時候的投資決策都是源於你的理財經理。

經歷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的血的洗禮,理財經理或者叫理財師這個角色在中國其實名氣已經很臭,完全已經不亞於當年的保險銷售,甚至有被騙投資人把理財經理叫做“騙財師”。而目前理財經理這個職業的現狀即是如此:

1、從業人員普遍學歷偏低,缺乏對金融產品內在邏輯的認識。

2、以銷售為主導,賺取佣金為目的,缺乏和投資人利益一體化的思維。

3、職業操守普遍比較差,誇大其詞,違規保證等屢禁不止

這也可以理解,行業尚且在洗禮中,更何況從業人員。

我之前在有一篇文章中(底部往期推薦有文章鏈接),披露了銀行理財的最大風險其實是來源銀行的理財經理,銀行理財經理大概有1/3的人,為了賺取更高的佣金而違規銷售非銀行官方推薦的理財產品,轉而銷售外面佣金更高的投資產品,而客戶完全不知情,以為自己買的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往往暴雷之後才有機會發現但為時已晚。

而銀行以外其實也一樣,投資人的理財經理,能否預告風險,提示風險,能否正確的分析行情推薦恰當的投資產品,甚至是否違規銷售違規操作,但不管怎樣,最終結局都是需要投資人承擔。

而市場現狀是什麼樣子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那些不預告風險,什麼好賣推什麼,保證收益,誇大說辭的理財經理,業績往往比合規銷售的理財經理好太多,導致合規銷售的理財經理無法更好的在行業生存,而前一類理財經理卻風生水起。

這個和行業目前自身的發展趨勢也一樣,在任何渾水市場,缺乏有效的規範和監管,劣幣向來是驅逐良幣,這不足為奇。

我朋友圈曾經有個理財經理,深受阿姨客戶的喜歡,沒事就喜歡登門幫阿姨做各種事情,忙裡忙外,比親女兒還親,於是客戶都很信任她。我們也覺得這個人真有愛心,也有方法。直到有一天,有個老叔叔來到她公司,拿著一張蓋著公司印章的收益承諾書來控訴她,說本息一直不能兌付,來公司討個說法。

原來她在自己所在公司,卻銷售外面佣金更高的投資產品,不僅如此,還私自保證了收益,更誇張的事情是,這張保證收益的字條,竟然蓋得是所在公司的印章,當然是蘿蔔章。她所在公司當時就氣炸了,差點報警逮捕她,後來聽說是她上頭領導力保了她,最終是和投資人說明了情況,然後把她這個人開除了。

我們當然不會知道她還和多少叔叔阿姨簽約了多少張收益保證的字條,蓋了多少蘿蔔章,我們只看到她業績一直很好。但是想想就不寒而慄,會後怕還好自己沒有碰到她這樣的經理。

後來換了家公司之後,沒多久那家新換的公司由於極不靠譜,於是被公安局立案了,可是立案之後,她還在朋友圈宣傳該不靠譜公司的理財產品,大概是這群叔叔阿姨不上網?我實在看不過去,和她聊了下,結果面對公安局的立案藍色公告,她面不改色,說只是取證,公司沒事。


不管你願不願意相信,你的理財經理才是你理財路上最直接的風險


現在這家不靠譜公司已經全面倒閉,法人及高管全部被捕,實際控制人已經快變成通緝犯了,不過躲在美國,這一時半會是抓不著了。當然這一兩年投資人的錢也別想退回來了。


遇到她的投資人,大概是命?

投資人對理財經理的這個職業的認識也不明白,理財經理這個職業不僅僅是銷售理財投資產品,羅振宇今年的跨年演講中提到,保險職業考驗的持續贏得尊敬的能力,金融行業都是如此,理財經理也一樣,如何贏得尊敬——

1/過硬的專業認識和技能。

2/優秀的職業操守。

理財經理其實和醫生這個職業一樣,你選擇對方做醫生是看重對方的醫德和醫術,而不是對方會不會演講,會不會說話,是不是鞍前馬後把你伺候好,甚至家裡是不是有錢有勢有資源,會不會每天聽得到APP瘋狂輸入。

贏得尊敬的核心點在哪裡,很多從業人員沒搞清楚,很多投資人也沒明白。


所以有時候就如同姜太公釣魚,姜太公和魚是願者上鉤,而一些理財經理和投資人也是,一個敢推,一個敢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