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還需採取什麼措施嗎?

鄉音鄉情


【慶雙與三農同行】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大,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還需要採取什麼措施嗎?──必須要採取措施,否則要遭受損失。詳情請看下文。

目前,小麥分櫱期已經結束,開始進入拔節期。在正常的情況下,此時麥苗植株的葉片還比較少,要在拔節以後植株的不斷生長葉片才會多而密。但是,現在麥田裡的麥苗就已經密不透風了,顯然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密度,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止麥苗過密帶來的風險。

小麥苗過密(密不透風),會降低植株的抗病蟲能力,易加重病蟲的危害程度,給施藥防治帶來困難,使藥液不易分散附著在小麥植株上,防治效果差。而且由於麥苗過密,田間的溼度大,有利於各類病蟲害的繁殖生長。即使用藥防治效果也差,並且藥效的有效期短。

隨著小麥拔節後的不斷生長,密度會越來越大。由於密不透風,會導致植株中下部的葉片發黃,失去光合作用,植株早衰。同時,加大植株倒伏的風險性。即使不倒伏,抽出的麥穗也小而短,俗稱“蚊子腦殼”。

筆者以前種小麥的時候,有一年也遇到過因播種過多,而又施肥過量而引起的麥苗過密,在剛開始抽穗時就全田倒伏,只有四周邊緣有一排麥苗斜長沒有倒伏下去。到收割時,全田倒伏的麥稈中下部已基本腐爛,一塊田一共收穫了幾十斤癟小麥。

現在,針對麥苗密不透風的狀況,可採取必要的措施,改變麥田通風透光的條件。具體措施如下:

●採用疏苗的方法,徹底改變植株通風透光的條件:可用鐮刀將麥苗從基部割除一部分,覆蓋在被割的麥蔸上。這樣,就能從根本上改變麥苗的擁擠度,而被割的麥蔸上因為有覆蓋的麥苗,也無法再長出麥苗來。

不能採用拔苗的方法疏苗,如果採用拔苗的方法疏苗,不但費力,而且還會把留下的麥苗蔸部與根系拔松,影響麥苗的生長,甚至還會造成麥苗的枯萎死亡。

●採用藥劑控制:在疏苗後,可用藥劑噴霧控制麥苗旺長。可用多效唑和B9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水噴霧,均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同時,還要對紅蜘蛛和蚜蟲以及小麥赤黴病等病害加強防治。


慶雙


根據題主描述,現在感覺到了小麥密度過大,也就是說太稠。現在小麥剛返青,才起身,未拔節,就形成了這種狀態,有些預感不好,建議你:

①、現在趁苗小抓緊時間澆一次水,不能再後拖。澆水前適當撒施一些尿素(20斤/畝),注意留神近期紅蜘蛛產生,到孕穗期開始防治蚜蟲氾濫。


②、現在灌水以後,往後不能再澆水了,這是因為,小麥很快個子就長高了,一出穗增加重量,加之密度大,再要澆水,那最容易出現大面積倒伏現象。倒伏的時機若在花絮期或灌漿初期爆發,那可是最殘的結果。所以說,現在趁苗小趕緊澆一水,後期絕對就不要再用水了。


③、小麥進入拔節初期,掌握好時機,噴霧一次化控藥物,進行人為干預。

這是給題主的一點個人建議,望斟酌。面對教訓,所以說,種莊稼一定要有科學態度,要按照每個品種的要求下種,不能隨意盲目加大,一旦造成危害,就騎虎難下,看看今天密度大,咋處置,沒有妙方解決。


風雨人生3293


今天已經是3月11號了,氣溫已經回升到最高溫度19℃,小麥已進入返青拔節期,針對播種密度過大,建議採取一些補救措施來減輕倒伏的發生概率。

1、人工降低密度:人工拔除過密地塊的麥株,手工拔除的好處是,可以選擇性的將密度過大或弱苗拔除,壞處是費時費力,只能適合地塊小的種植戶。

2化學控旺:現在小麥還處於返青期,在拔節前每畝用15%的多效唑30—50克,兌30公斤水噴施,可有效控制植株旺長,增強抗倒伏的能力,減少發生倒伏的幾率。

3、做好田間管理:密度過大的麥田,通風透光性差,容易發生病蟲害,如果只是過密而沒有旺長,注意追肥、灌溉、防治病蟲害、噴施葉面肥等。如果出現連續陰雨天氣時,要注意田間的排水工作,不要讓田間長時間內有積水,如果積水過多,又遇到了大風天氣,就很容易發生倒伏。


xiulingZhang


小麥播種量偏大,密度大,就是稠了。這事不稀罕,我也種地幾十年了,說實話,我就喜歡稠些,根據自己的經驗及老農們種植小麥的體會,就是在出現了失誤,小麥稠了或稀了,鐵律:偏稠的絕對比偏稀的產量要高!這不是給你吃開心丸的,真的。但最好還是合理密植,物極必反嗎!

如題,種植密度偏大了,怎麼應對!提供兩個方法供參考。

一、控制水肥管理。不論返青水起身水,不要急於水肥管理。如果確實出現旱情了,那得澆,追肥儘可能不要過多追施氮素肥,多施磷鉀肥,磷鉀肥作追肥不太方便,那就從現在開始至灌漿期,至少打三次磷酸二氫鉀。當然除草劑、防治病蟲害不能忽視。

二、化學控旺,不按常規的打藥量,可適當加大些控旺劑類,這不是胡來,是因苗制宜。

三、密度大,最擔心的是怕倒伏,控旺作的好,不倒伏準獲高產。在控旺的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密度大的麥田,最易感染白粉病、紋枯病、全蝕病,因為稠密通風透氣性差,最易感染病害,控制住病害,就沒有問題。

資料上技術人員和有些朋友提出,密度大進行疏苗,解決問題的辦法,我不否認,這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好辦法。但在實際生產經營中,給小麥疏苗純屬理論上的問題,是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為什麼這樣說,除非僅種植了0.02畝,那就好辦,坐著板凳聽著歌,用不了多大功夫搞定。如我原來種20小麥,怎麼個疏法,人手!調個獨立師來幫忙疏苗還許到麥天能疏完。

所以,唯有化控,壯稈,防病,增施磷鉀肥和微肥,再就是運氣了,如老天風調雨順,不刮狂風暴雨,那麼,稠點的小麥產量都不會差!我堅信!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面對題主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我曾家在2017年的時候遇到過,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況主要可以採取兩種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如果說土壤不是太乾旱的話可以選擇不澆水,即咱們老百姓常說的“靠天吃飯”。由於我們北方地區的春季下雨的情況比較小,而對於我們農民朋友們來說給小麥澆返青水又成為了一個習慣。

可以選擇在3月中旬的時候給小麥澆返青水,但是不要再追施返青肥了。給小麥澆返青水能夠使比較蓬鬆的土壤變的緊實一些,這樣既能夠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也能夠給小麥的生長補充到充足的水分。

第二個方法是在澆返青水以後要及時的噴施一遍控制旺長和防病蟲害的農藥。

小麥本身就有很強的分櫱能力,如果說種植的太稠的話,會造成小麥旺長,進而影響莖杆的抗倒伏能力。可以選擇噴施一遍甲哌鎓.多效唑+吡蟲啉+聯苯菊酯+磷酸二氫鉀+戊唑醇咪鮮胺。能夠起到防治紅蜘蛛,白粉病和控制旺長的作用。


考慮到小麥種植的太密了,所以在小麥的拔節,揚花授粉期和灌漿期主要原因噴施葉面肥的方式來給小麥補充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

總的來說對於小麥的種植一定要把握好畝種子的量,一般情況下在10月20號左右每畝地18斤左右的種子量,在月底每晚播種2天增加一斤的小麥種子量。


豫東小農


在回答這個提問之前,老農先說兩句題外話,當然是和小麥種植相關聯的話題。


農民在小麥播種時,自己有多少地,每用地用多少斤小麥種子,都是計劃好了的。如果是購買的小麥種子絕對是不會購買太多的,這裡面還包括小麥播種量的誤差。播種完小麥以後就知道每畝地用了多少斤種子,自己很清楚長出來的麥子是密還是稀。

正常情況下,熟練的播種機操作手播種量的誤差不會差太多,按正常播種量和農戶的要求,每畝地多個三斤二斤的種子,算是正常。像你說在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的情況是並不多的,這個實在是怎麼說呢?所以,做到合理密植才是小麥豐收的基礎保證。


如果小麥播種量過大,小麥返青後就出現密不透風的現象,對小麥後期的生長髮育是極不利的。

受其影響容易造成的後果:

1,影響通風透光,小麥光和作用變差。

2,小麥稠密容易發生病蟲害。如小麥白粉病,鏽病,赤黴病等病害。容易發生蟲害,小麥灰飛蝨、麥葉蜂、蚜蟲等等。

3,小麥秸稈細軟,很容易倒伏,造成小麥減產。

4,長出的麥穗個小,籽粒秕瘦,不完善粒較多,影響小麥品質,千粒重輕。

以上說了小麥播種 量過大,小麥植株過於稠密對小麥豐收的不利影響,那麼還有沒有辦法採取補救的措施方法呢?答案是:有的。


補救措施及方法

建議免澆返青水和追肥。像這種麥田的情況,播種前使用的基肥是比較充足的,可以推遲到小麥拔節期再適當追肥和澆水。

及時對小麥控旺。在小麥返青期先打一遍多效唑十蕓薹素混合植物調節劑,可以抑制調節小麥的旺長。然後在小麥拔節期至小麥抽穗期打建議打一遍“四合一”小麥高產套餐。建議打兩次。第一次說了在小麥的拔節期至抽穗期進行噴霧,也就是人們說的“一噴三防”;第二次打藥的時間在小麥的灌粒期間噴施。

小麥高產組合套餐,這裡麵包含有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營養素、增效劑等多種成份。可以預防小麥白粉病、赤黴病、葉鏽病等病害,可以縮短小麥節間距,在控制小麥旺長的同時,同時能起到生根壯苗,提高成穗數和籽粒飽滿度,以及抗倒伏、抗乾熱風的作用。


總結一下就是說,小麥返青後出現稠密旺長的情況,一是建議免澆返青水;二是要合理控旺,然後做好“一噴三防”。為了小麥獲得高產豐收,大家還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和方法,歡迎和大家共同交流。


鄉野老農


作為一個從事十多年農業技術人員來分享我的觀點。

對於小麥來說密度就是產量。當然密度要合理,但在一般情況下你播種都不會超太多,你最多播45斤/畝,這個密度不算怎麼樣超標,切記不要太相信有的人說每畝播30斤,絕對的假農民。小麥的產量絕對取決於密度,只要底肥足,後期管理好,絕對高產。首先不要有顧慮,要把握好後期的管理才是王道。



春節過後隨著氣溫的回升,小麥逐漸返青,這個時候的管理要跟上,就現在的情況看,除草早已結束,即使地裡還有草也不建議進行化學除草了,因為小麥馬上就要拔節了,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那麼現在應該怎麼管理呢?

1、控制好肥料特別是氮肥的使用量,不然後期真的會倒伏哦。

2、特別關注病蟲害的防治,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一噴三防”,特別注意紋枯病的防治,小麥密度大不透風,容易感染紋枯病。再者紋枯病不僅會影響後期灌漿,還會引起倒伏。可以選擇三唑類的殺菌劑防治,還要注意防治紅蜘蛛及後期的吸漿蟲。還有就是赤黴病的防治也不能遺忘,當然現在很多品種對赤黴病都有一定的抗性,但也不能大意,因為這與天氣也是有一定的關係。




3、注意葉面肥的使用,比如磷酸二氫鉀的使用可以增強小麥的抗性和籽粒飽滿度,而且價格低廉很實用。



最後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同時也祝你豐收!


瀟灑如你們


大家可能對於倒伏對於農作物的危害性產生了一種恐懼,太過於放大了倒伏對於小麥產生的影響,實際情況來說,但從我所在的菏澤農村來講,倒伏產生的影響減產大多數發生在玉米生長上面,而小麥從生長到生活階段,只要實時管理,搶種及時那麼一般情況都是不會受倒伏影響的,畢竟小麥的整個生長週期,所遭受到的惡劣天氣都是非常少的,只是在收穫期見會有對流天氣的出現,及時搶收一般就能解決該問題。

適當晚種密植是小麥高產豐收的一個必要途徑,所以面對播種密度過大的時候,沒有必要太過於擔心,你播種密度能有多大?肯定達不到一畝地70斤麥種吧。

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還需採取什麼措施嗎?

首先第一點來說,如果在播種小麥時期是採用的一炮轟的施肥方式,而到了返青期間來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就說明了麥地裡麵肥效充足,那麼切記沒有必要進行追肥工作,只要小麥處於正常的長勢,一點化肥都不要用,等小麥生長到了拔節期間,在視麥苗生長情況而採取是否需要做追肥處理。

針對密植很容易引起像是紅蜘蛛、紋枯病以及吸漿蟲等病蟲害多發的問題,及時的做好關於病蟲害的防止工作,對於一噴三防的小麥田間管理一定不能大意,對於病蟲害的發生一定要做好早預防、早發現、早打藥。

再者就是對於密植的小麥地,採取適當的化學控旺處理,及時噴灑多效唑等類似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們能夠有效的控制旺長、抑制莖葉過度伸長,而且能夠提高小麥自身的抗逆性能力,可以達到抵抗倒伏增加產量的作用。

最後就是搶收,密植的小麥一定要搶收,哪怕是收穫以後在晾曬也一定要做好搶收工作,早收一天就安全一天,收割機貴個三元五元的也千萬不要心疼,收割機來了就收,不要說是給誰誰誰留著收,你的仁義只會害了你自己。

我是農村小小李,喜歡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


農村小小李


現在已經到了驚蟄的節氣,天氣逐漸變暖,這也使得越冬的小麥開始進入了返青的時時期。在這段時間必須保障小麥的水肥充足,這樣才能確保小麥獲得穩產、高產的效果,甚至達到增產的目的。由於今年是暖冬的天氣,小麥反晴的時間比較早一些,而且會出現病蟲害非常嚴重,一定提前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今年預計紅蜘蛛,或者是蚜蟲爆發的面積比較大,一定提前做好預防,確保小麥穩產、高產。


有的農民在年前種植小麥多使了種子,到年後看到小麥返青出現了密度過大,透氣性、透光性不是太好,如何才能夠保障這樣的麥田高產呢?首先要根據當地的麥苗強弱程度來決定是否使用一些氮肥。並不是一些所謂的沒有實踐的專家去說,需要大量使用尿素等氮肥支撐著小麥的生長,防止小麥後期養分不足。如果說麥苗長勢比較弱,要及時的澆一些返青水,然後再追一些尿素,以每畝地在20~30斤之間就可以。

如果說麥苗長勢非常的好,也就是年前對於麥田是施足了基肥,確保了小麥的肥料的供應,目前這個期間就不需要再進行追回了,也不要對小麥及時的進行著澆返青水。防止小麥長勢過旺到後期營養跟不上,或者是小麥長得特別高會出現倒伏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對小麥噴灑一些壯生素,增強小麥的秸稈的強度,這樣防止後期出現倒伏的現象。

如果說小麥長勢非常的弱,現在要抓緊進行澆返青水,而且每畝地至少使用30斤的尿素,確保小麥的生長所需要的氮肥。當然也不能夠使用太多的尿素,防止小麥貪青晚熟。這樣到後期一定不要進行澆水了,特別在小麥的孕穗期間對小麥噴灑一些葉面肥,或者是壯生素之類的藥品,增提高小麥秸稈的強度。當然現在不能對小麥進行控制旺長的現象,畢竟現在小麥開始剛剛拔節,也不要去打一些矮壯素,這樣會影響小麥的健康生長。


三農一姐


【農人小匠】根據自己20年的種植小麥經驗給你一些建議,希望你結合自己小麥田的實際情況採用。

大地回春,天氣漸暖,北方小麥也開始返青了。這位農戶朋友到自家麥田一看,發現小麥因播種密度過大,麥地裡密不透風了。小麥返青期麥地就密不透風,如果不及時採收有效措施,小麥生長後期很容易倒伏。也必然造成小麥大幅減產。

我建議可採取以下四種措施:

  1. 儘快鎮壓
  2. 深耕劃鋤
  3. 適當推遲澆返青水
  4. 及時化控

一,因為小麥播種量過大,小麥種群數量過多,為後期小麥倒伏埋下了隱患。

小麥大面積倒伏會造成減產30%~50%甚至更多。尤其小麥揚花期突遇大的風雨天氣,因小麥密度過大而倒伏造成的減產最嚴重。

小麥播種量過大,小麥基本苗過多,小麥種群數量過大是一致的。因為小麥生長的向上性,小麥個體為爭奪向上空間優勢拼命生長,個體之間互相競爭,這樣就形成你長我更長的態勢,造成小麥節間伸長,株高增高,莖杆柔軟,個體細弱不健壯,抵抗風雨能力減弱,因此小麥後期倒伏的幾率就增加了。

小麥密度過大,種群擁擠,透風透光差,小麥容易滋生病蟲害。如小麥莖腐病、條鏽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這也是小麥減產的又一方面原因。

二,小麥返青期發現密度過大,需要趕緊採取措施,這個時期該採取哪些措施?

  1. 鎮壓。對小麥返青期密度過大、出現旺長的麥田進行鎮壓。適當鎮壓破壞小麥莖基,可控制小麥過快生長,促進小麥根系下扎,有利小麥細弱苗轉化為粗壯苗。(1)注意給小麥鎮壓要選擇晴天中午時間段,這時小麥莖基比較柔軟,不會因為鎮壓而折斷。(2)如果麥田溼度大不能鎮壓,要鎮幹不鎮溼。

2.深耕劃鋤。對密度過大的麥田進了深耕劃鋤,人為破壞一部分小麥根系,從而減少小麥基數,增強小麥通風透光度。

3.適當晚澆返青水。適當晚澆返青水,晚追肥,如果麥田不幹返青水可推遲到小麥拔節期。

4.及時採收化控。小麥密度過大要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化控。一般可用縮節胺、助壯素或多效唑等生物調節劑進行化控。注意使用量按說明書使用

總結:小麥返青期因播種量過大,麥地密不透風了,要採取措施,避免小麥後期倒伏造成減產。我給出1鎮壓,2劃鋤,3晚澆返青水,4化控等幾種解決辦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採用。


我是【農人小匠】如有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歡迎批評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