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無數人對帝都的故宮心生嚮往,但它偏偏選在了週一故宮閉館時降落人間,有種生不逢時的感覺。就在大家爭論故宮是否應該為了雪景而臨時開放的時候,我卻悠哉悠哉地行走在另一座紅牆黛瓦的大雪紛飛裡。作為中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偽滿皇宮博物院的雪景也是讓人終生難忘。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晴了幾日的長春,氣溫也回升到了冰點以上。隨之而來的,便是從中午開始飄落的鵝毛大雪。對於南方的我來說,這樣的雪還是第一次見,鋪天蓋地。走在偽滿皇宮博物館的庭院之中,不一會兒的雪已經能將鞋底淹沒,而欄杆、路燈、樹木上也很快白了頭。

如此蕭瑟的景象,不僅讓人與溥儀的一生聯繫起來。從皇帝到公民,怎樣的心境才能承受得起如此大的落差。透過那些狹長的窗戶,彷彿能看到那三十而立的末代皇帝如何在這個地方生活十四年的。尊嚴、榮譽、如傀儡般的求生欲,跌宕起伏的人生總需要故事。看過這裡,你會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太陽照常升起!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沒有故宮的氣勢規模,沒有大片的宮殿建築,沒有滿眼的紅牆黛瓦,但行走在這中西方風格結合的建築群中,依舊讓人沉醉。親民樓、懷遠樓、緝熙樓……雖然只有25萬平方米,但可參觀的點卻環環相扣,讓人應接不暇。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建築、功能齊全的設施、極盡奢華的裝修,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任人宰割的屈辱,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一個見證。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其實,見證侵華的不只有偽滿皇宮博物院。長春,這座城市曾被日本侵略者定為偽滿洲國的“首都”的城市的邊邊角角,在白雪覆蓋之下,總能探尋到些許歷史的蛛絲馬跡。昨天原本想航拍吉林廣播電視塔,誰知很不給面子的未開燈。偶然間發現後方的一大片廣場和廣場後方燈火通明的建築。在繁華的城市中,有如此大的一片廣場,必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故宮閉館,我卻在另一座宮廷裡感受紅牆黛瓦里的大雪紛飛


來到偽滿皇宮博物院才知道,那裡是日本當時為溥儀重新修建的皇宮所在地。整個建築群仿造的正是北京的故宮,那片文化廣場就好比故宮前的天安門廣場。可惜的是,動工幾年後,日本便戰敗投降,只挖了地基的新宮殿也只能停工。而文化廣場前,一條筆直寬闊的大道很有特點。一是特別直,二是特別寬,三是中間寬闊的隔離帶,仿造了日式園林的風格建造。據說這條路其實是一條隱藏的飛機跑道,是日本侵華期間的秘密武器。而中間的隔離帶,是為了迎接日本天皇到來而設計。誰知,跑道沒用過,天皇沒有來,日本就戰敗投降了。

不管是眼前大雪籠罩的偽滿皇宮博物院,還是裡面講述的溥儀的跌宕起伏的身世,亦或長春城中關於日本侵華的點點滴滴,都在告誡著我們,當下的美好,來之不易,應當更加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