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窮人家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計劃不到就得受窮

小治在11月寫了一篇文章——《月薪1萬才有安全感?做到這3點,月薪3000也不愁》推薦量和閱讀量都少得可憐,評論的更是一個都沒有。沒想到前幾天收­到一條評論,問兩三千是怎麼做到有節餘的。

可能這對有些人來說很難,不過在小城­市真的可以做到。而我之所以能夠對從很少的收入裡摳出那麼一些資金來,得感謝兩個人,我媽和我老公。

媽媽說,窮人家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計劃不到就得受窮

01

我小時候家裡比較窮。一年到頭難得買一件新衣服,我都是穿我媽和我哥的舊衣服。一個月才能吃一次肉,白菜煮千張是每天的常備菜。一家四口擠在20平方米的房子裡,沒有廚房,沒有衛生間。我媽為了省車票錢,都是步行50分鐘上下班。

我們家窮成這樣,還是有農村的親戚來要錢,他們認為我們住在城市,應該有錢。他們要上門來,我媽不忍心讓他們空手回去,多少要給點,這一給,又得很­長時間吃不上肉。

我一次住院,花了好幾千住院費,讓我家的經濟元氣大傷,一直沒有好轉。

我高中的時候經常要交費。那時候有用公交車車票抽獎的活動,爸媽就沒事去撿別人不要的車票,盼望中個大獎。倒真是得過幾次獎,都是十塊錢,全被我交費了。

哥哥要結婚了,沒錢,我要上大學了,沒錢。

媽媽說,窮人家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計劃不到就得受窮


02

我媽經常說,吃不窮,喝不窮,計劃不到就得窮。她總是把少得可憐的,還經常發不下來的工資分成幾份:買菜的,買米麵糧油的,水電費,煤炭費。

買菜的時候,我媽從來不多帶錢,那樣就不會亂買東西,即使看到心動的東西,也會因為錢不夠而不買。

別家都開始用電飯鍋做飯,用液化氣的時候,我們家還是煤球爐和平鍋。

別的阿姨喜歡燙頭髮,我媽不燙,她想買的衣服也一直忍著不買。

我們家的生活和周圍的人好像隔著一個時代。

對門鄰居開了一家小飯館,他十分瞧不起我媽這種節約每分線的做法,他噴著唾沫星子說:“這樣從牙縫把錢省下來,有什麼用?”他其實說的話很粗俗,我不好把原­話寫出來。

這真的是“何不食肉糜”了,我一度十分反感“窮人思維”這個詞,當一個人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能指­望他有多麼深刻的思考?

當我餓得能一口氣吞下一個才出鍋的大饅頭的時候,我想的只是以後能掙得比爸媽多一些,能吃飽,能買到好吃的蛋糕就足夠了

媽媽說,窮人家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計劃不到就得受窮

03

家裡的經濟在我工作以後才慢慢好轉,哥哥結婚和我上大學借的錢都還清了。

媽媽依然是計劃著花錢,這一份是伙食費,這一份是水電費,這一份備用。

媽媽也開始存錢了,多不管少她都會存起來一部分。買菜的時候還是從來不帶大鈔,都­是捏五塊、十塊、二十塊在手裡。她經常回家之後說,又看到了什麼什麼真好,可惜錢不夠,就沒買。

我從我媽那裡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一個家庭過日子就是得精打細算,如果不是我媽這樣費心費力苦苦支撐,我們家的日子會更艱難。

只是,那時候我還沒有管理家庭經濟的意識。

媽媽說,窮人家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計劃不到就得受窮

04

我從小就喜歡跟別人不一樣,別的女孩子都喜歡花花綠綠的,我只喜歡白色和黑色。

很多家庭都是老婆掌管家庭財政大權,我才結婚的時候那會就非要跟人家不一樣,由老公管錢。

結婚前兩年家裡的錢都放在老公那裡。老公信奉提前消費,他的理念是:有多少花多少,沒有任何計劃性。

他還弄了個賬本,每花一筆錢都記下來。我問他賬本的意義是什麼,他回答就是看看自己花了多少錢。賬本難道不是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收支嗎?可是賬本對老公來說只是記賬的工具,記過拉倒。

一次他和朋友旅遊,回來之後有400塊錢不知怎麼花的。

還有一次他晚上喝多回來倒頭就睡,第二天起床發現枕邊沒有手機,馬上去買一部新的,後來才發­現手機在他枕頭下面。

又一次我們在郊外玩,一個朋友請客,錢帶的不夠,打電話找老公借,他專門打車回家拿錢給人家,然後再也不提還錢的事。

就這樣,老公管錢的那兩年,我們一點點存款都沒有,月底年底必定乾乾淨淨。

第三年我堅決拿過財政大權,爭取能讓我們這個小家的經濟好轉,不過現實還是給了我狠狠的教訓。

老­公每個月零花錢不夠用,單位的福利也不夠他用,他今天找我要200,明天找我要300,不給就耍臉­色,要知道那時候我們月工資還不到1000塊錢。

媽媽說,窮人家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計劃不到就得受窮

05

就在那一年,我懷孕了。想想要養孩子的費用,想想將來的生活,我狠下心來,堅決不再給他錢,怎麼要都不給,生氣也不給。

就這­樣我慢慢節餘了幾千塊錢,這是我留著生孩子的錢啊!

就在生孩子前一週,老公又問我有沒有錢,我果斷地說沒有,把空錢包拿給他看,因為他曾經翻過我的錢包。其實我把錢塞在一個信封裡,用膠帶貼在床頭櫃最上層。

生孩子那天,我是凌晨去的醫院,一大早要交費了,老公一臉愁苦地說沒­錢,我告訴他在床頭櫃裡(突然覺得自己好機智又好可憐)。

可能因為這次的事情給了老公一些刺激,也可能因為有了孩子要養老公決定做生意。老公做的生意不是掙不到錢,而是掙的錢正好夠店員的工資。我最初是全心支持他創業的,可是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一年、三年、五年過去了,就是看不到他掙的錢。

我跟老公談過幾次,我們家一點家底都沒有,經不起這樣折騰,這個生意做到現在連借的錢都還沒有還清,再做下去只會越虧越多。他根本不聽,還生氣。

於是小治乾脆決定和老公 AA制,從此我也逐漸踏上了理財之路。

媽媽說,窮人家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計劃不到就得受窮

06

經過幾年的摸索,小治漸漸知道了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既可以生活得好,又可以有結餘。

第一,不亂買東西。

衣食住行的哪一項,都是有需要的時候才買,堅決不受商家那些打折促銷活動的誘惑,以為自己賺到了,其實買了一堆根本沒有必要買的東西回家。

第二,自己做飯。

老公廚藝很好,以前都是他做飯,可是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動不動就從飯店端菜回家。飯店的菜油和鹽都太重,對孩子來說不太好,所以我就接管了廚房,開始自己買菜做飯。我們很少在外面吃飯,一日三餐都是在家自己做著吃。

第三,貨比三家。

買任何東西一定要仔細比較。比如說,我們附近有菜場和超市,超市的菜比菜場便宜,花樣少一些。我多數時間都是去超市買菜。

超市的幾種紅腸,比較生產日期、重量、價格,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那個。

第四,列清單。

每次買東西之前,想好自己需要買的東西物品,列好清單,然後對照購買,堅決不多逛,買好自己需要的東西就離開,避免誘惑。

第五,存錢。

存錢,一定要存錢。不要認為存錢很老土,這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我們消費的手段。

小治最初選擇的是零存整取,開始每個月存300,後來隨著收入增加就也增加零存整取的數額。

手裡有了一定積蓄之後就選擇定期存款,這樣能保證那一筆錢不會輕易動用。

第六,投資。

手裡餘錢越來越多就可以嘗試買理財產品了,像我們工薪階層掙不到大錢,不過能掙一些是一些,對吧。

幾年之後,小治用自己積攢的錢還有我媽資助的一部分買了一套小公寓出租。

小治的這些做法可能在一些人看來根本不值一提,不過這都是小治與生活鬥爭的經驗,這條經驗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切只能靠自己。

小治只是生活在小城市普通的老阿姨,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過的越來越好,也讓家人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