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構建“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

東莞今年起全面推進新一輪全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剛剛,記者從市委市政府召開東莞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暨品質交通與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工作會議上獲悉,東莞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的實施意見》和《東莞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一批文件。

據瞭解,東莞力爭在2020年底前穩定廣深第二高鐵及中心城區始發站的線位和規劃選址,並依託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東站、虎門高鐵站、東莞站、東莞西站、東莞南站、濱海灣站、松山湖站等站場,打造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東莞將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全力打造以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為錨固點,以通勤、客運、貨運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功能更加清晰、銜接更加科學、運行更加智慧、效率更有保證、能耗更趨綠色”的總體目標。

城市交通從“對小汽車友好” 向“對公共交通友好”轉變,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初步構建便利化、人性化和高效率、 高品質的公交慢行體系,市民群眾交通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东莞:构建“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莞深高速是全國第一條由地級市自籌資金建設的高速公路,加快東莞經濟城市發展 記者 張村城 攝(資料圖)

【交通千日攻堅重點、亮點】

加快暢通對外高快速鐵路通道。構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鐵路網絡,加快編制《東莞地區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優化東莞鐵路站場佈局和線位規劃。深化廣深第二高鐵以及中心城區始發站規劃研究,力爭在2020年底前穩定廣深第二高鐵及中心城區始發站的線位和規劃選址。推動虎門高鐵站等增加高鐵班次停靠。啟動中南虎城際、深莞增城際前期研究。加快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建設,2020年全面開工建設深茂鐵路(東莞段),2021年全面建成贛深高鐵、佛莞城際軌道。

加快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加快構築城市軌道交通“十”字型骨架,全面推進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建設,2021年底前啟動市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與國家高速鐵路銜接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前期工作及城市軌道交通主幹網建設,爭取2022年底前啟動建設1號線支線工程及3號線一期工程建設。強化與廣州、深圳城市軌道交通對接,加快推動市軌道交通1號線與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廣州地鐵5號線、廣州地鐵25號線以及深圳10號線東延線對接的前期工作。深化中心城區通勤軌道規劃研究,完成市軌道交通6號線、7號線、8號線、12號線等線路詳細規劃。

構建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支撐體系。編制《東莞地區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加快開展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TOD綜合開發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依託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東站、虎門高鐵站、東莞站、東莞西站、東莞南站、濱海灣站、松山湖站等站場,打造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以綜合交通樞紐為錨固點、綜合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綜合交通體系。推動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TOD片區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力爭2020年底前啟動虎門高鐵站站房改擴建和站前廣場基礎設施工程,2021年底完成東莞南站(塘廈站)周邊主要交通配套設施建設,力爭與站房同步投入使用。大力實施東莞東站周邊綜合整治工程。

加快完善客運聯程服務設施。在東莞西站、西平站試點推動城軌—地鐵安檢流程和技術標準銜接,有效提高安檢和檢票效率。推動城市候機樓向軌道站場周邊佈局。

东莞:构建“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2001年,建設中的東莞大道 記者 張洪波 攝(資料圖)

加快區域一體化路網規劃研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路網體系研究,2020年底前完成《東莞市區域路網銜接詳細規劃》,重點推動蓮花山過江通道、獅子洋跨江通道、丹平快速二期等對外通道的前期研究。深化“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多層次便捷交通聯繫研究。立足於打造“30分鐘交通圈”,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為核心節點的多層次市域交通網絡,進一步強化交通互聯互通。深化中心城區通勤軌道、中心城區高品質城市連廊、環城路高架線(石鼓—上屯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研究。

加快推進莞番高速二期等重點道路項目建設。2022年底前完成深外環高速東莞段、莞番高速二期、桑茶快速路及東延線等高快速路項目建設,加快常虎高速、莞深高速改擴建及莞番高速三期、環莞快速三期工程建設。大力推動對外通道建設,啟動松山湖科學城至光明科學城通道(東莞段)首期工程等。

加快東莞港主港區建設。發揮東莞港內河集裝箱運輸幹線港優勢,到2022年底前開工建設3個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打造珠三角區域性重要港口。

推動公水、水鐵等多式聯運發展。充分利用東莞港以及深圳港、深圳機場等資源,推進多式聯運,試點鐵水聯運、公鐵聯運、陸空聯運跨市一票到底並逐步轉向全面推廣,鼓勵開展空鐵、公鐵等聯程運輸服務。

东莞:构建“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2018年5月25日,虎門二橋項目取得重大進展,被譽為“世界第一跨度鋼箱梁懸索橋”跨徑達1688米的坭洲水道橋全線合龍 記者 鄭琳東 攝(資料圖)

規劃建設100公里公交專用道。開展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研究,逐步劃定公交專用道不少於100公里。適時開展有軌電車等新型公共交通方式研究。

提升公共交通運營管理及服務質量。優化全市公交線網,構建“快、幹、支、微”公交線網結構,2020年完成中心城區公交線網規劃,優化調整線路不少於20條。2020年底前出臺公交票制優惠政策,給予通勤、換乘乘客傾斜的公交票價優惠。

開展交通擁堵節點專項整治。按照“一點一方案”的原則,推行“微創新”改造,推廣應用可變車道、借道左轉、單向交通、共乘車道、潮汐車道、“拉鍊式”交替通行等新型交通組織方式。圍繞主幹道路常發擁堵路段,動態梳理排查擁堵節點,連續3年每年完成不少於2批交通擁堵節點整治。攻堅推進松山湖大道中醫院路段等交通擁堵節點治理。試點選取若干鎮街(園區),強化指導力度,提供技術支撐,暢通內部微循環。

開展交通擁堵片區綜合整治。按照“一區一對策”,採取綜合治理方式,圍繞醫院、學校、商圈等熱點片區開展交通綜合整治,重點研究推進市人民醫院萬江院區、市婦幼保健院、東莞植物園等擁堵片區綜合整治。

推動停車設施項目建設。到2022年底前,全市新增停車位不少於18萬個,其中配建停車位不少於9萬個,路外公共停車位不少於9萬個,中心城區新增路外公共停車位不少於1.5萬個。2020年底前,重點推動市人民醫院萬江院區立體停車庫等37個停車設施投建運營試點項目建設。

东莞:构建“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2006年,東莞大道 記者 張村城 攝(資料圖)

構建智慧停車雲平臺系統。實現全市停車信息全面聯網,加強停車資源共享和停車誘導服務,強化停車智能管控和引導。2020年底前完成東莞大道—鴻福路口片區智慧停車雲平臺試點建設並開發智慧停車服務移動端APP。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智慧停車雲平臺建設。

建設智慧交通運行中心。2022年底前,建成交通領域信息數據全面覆蓋、高度融合、共享共用,指揮聯動、業務協同的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

探索無人駕駛試驗段建設。支持新一代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支持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等“互聯網+”運輸服務新業態發展。積極推進松山湖高新區、鳳崗鎮無人駕駛試驗段建設,探索建立無人機、無人車智慧物流體系。

东莞:构建“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2015年5月27日,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電客車開始動態調試,電客車在茶山至東城車輛段試車線上緩緩駛出 記者 鄭家雄 攝(資料圖)

推動道路慢行空間品質提升。促進慢行系統與生活社區、商業設施、公園綠地、街頭小品等融合發展,推進鴻福片區、世博片區、西平片區、華南摩爾片區等商貿、辦公、居住集中區域以及東莞大道、莞太路、東城中路、東縱路等一批道路慢行系統建設。各鎮街(園區)連續3年每年打造不少於2條、不少於3公里的慢行品質示範街道。

东莞:构建“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推動構建連續立體步行系統。在市鎮中心區過街需求集中、條件適宜的路段,新建30處以上立體過街設施。加快推動中心城區高品質空中連廊規劃建設。

推動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圍繞現狀及在建的軌道站點,完善慢行設施建設,加強公交接駁服務,探索建立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調度協調聯動機制。2022年底前完成10個軌道站點片區三網融合示範建設。

全媒體記者 李金健 劉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