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釣箱是什麼樣的?

香港名狐釣具官方


這個因人而異,看個人的喜好,釣箱型號也不少,2600,2700,2800,2900,3000,3500,4000,4200,等等,品牌達瓦,禧瑪諾,還有一些知名廠家的釣箱現在都是非常流行的,我本人的釣箱是一個知名品牌的3000釣箱,結實耐用。配件什麼得都是齊全的,我感覺自己有一個舒心看著大氣的箱子釣著魚也舒服,心情也舒服。釣魚人總是有一種感覺,自己用著舒服的,才是最好的。沒必要追求一些完美。看自己的喜好吧,現在釣魚人估計每個人手裡最少有一兩個釣箱,十幾把杆子,幾十種小藥。別的更不用說[呲牙][呲牙][呲牙]。釣魚本來就是一種休閒娛樂。高興了就好





90小徐在農村


我買的是一個36L的大紅狗釣箱,在天貓上買的,花了130元左右,下面說說我的經歷。

我是去年夏季入的坑,當時總蹲著釣,覺得對腿不好,先花20多塊錢買了個摺疊椅,買來用了幾次就發現這種四平八穩的椅子在河邊不管用,因為河岸都是斜坡,一不留神還有翻下水的可能。於是又在釣箱和釣椅上看,因為它們都帶升降腳功能,可以滿足全地形的需要。後來看到有人說釣椅上的座布容易壞,同時又覺得釣箱大氣上檔次,還可以裝魚裝東西,就在雙十一當天下手買了個釣箱。價格是真的實惠,實付價135元,因為拉餌盤有些損傷,商家還補償了幾元,實際也就130左右。箱子質量還是不錯的,坐個200斤毫無壓力,這個價格如果買釣椅應該買不到什麼好點的吧。

再說說釣箱不方便的地方,因為是36L的,感覺又大又重。大到電動車前面踏板放不下,如果是騎電動車就沒法帶釣箱,只有開車出去的時候才帶釣箱,所以如果是為了攜帶方便,建議買小的,我的空間這麼大,也從來沒有裝滿過。重到什麼程度呢,裝點東西進去,就20斤往上了,提手上走個幾十米就累的要換手,第二天肩膀拉的疼,更別說用來裝魚了,加點水再裝幾斤魚,這酸爽自己想想吧!所以如果野釣路途遠的話,建議還是買釣椅吧,揹著走多舒服。








江漢莫生


我用過兩個釣箱,最早用的是連球的仿2700的釣箱,容量大能放不少東西,可是寬了一點,坐時間久了兩大腿內測會磨的發紅發痛!所以後來買的達瓦的2600,我覺得2600的高度和寬度很科學,人坐上面兩腿正好自然彎曲不壓迫神經。




梅西阿建


我的釣箱用了5個年頭了,具體什麼品牌釣友自己看,空箱36L,重5kg,有點沉,就釣箱問題我想和廣大釣魚的朋友聊聊天!釣魚釣了十幾個年頭,買過名牌釣箱,買過釣臺,說實話,釣個魚真心的是個累,有時庫釣花裝備一個小轎車都放不下!釣箱裡放滿了餌料窩料,少說也有個10公斤,一個杆包5公斤,魚護,漁桶還得一隻手,到了釣點,一看不行呀,必須再釣臺,又跑一趟,不管道路多崎嶇,仍就任勞任怨[呲牙]爆護了更加又是歡喜又是愁,回家還得增加10公斤左右,有一次鰱魚爆護釣了100多斤,可憐我來來回回跑了4趟,更慘的是回家還得殺魚,幹到深夜[流淚]

總結幾點有幾個小建議和大家探討;

1.如果釣坑帶釣箱,帶拉桿加輪的輕鬆

2.釣庫野釣還是選釣椅,著實方便輕鬆不少

3.釣臺還是別帶,咱們釣魚釣個心境,不打比賽,吸吸氧,看看美景,吃個美食,愛多少多少[耶]

4.家裡的那位一定要培養起來特別愛吃魚,這樣就不用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還要宰魚

5.約個釣魚好友,相互幫助,有說有笑,關鍵是能掐個魚,圖個開心🥳

有相同經歷的相互關注➕謝謝🙏





祥子庫釣


下圖是我買過的同一款式的兩個不同的釣箱,一個是9升,一個是12升的,並且家中還有個22升的老款禧瑪諾的保溫箱,沒買這兩個之前一直用那個。說明為什麼買了一個又一個,我的釣魚愛好是不同一般內地釣友,我是海釣,海釣的方式有很多種,磯釣、船釣、路亞,遠投等,磯釣分岸磯和船磯,船釣分近海和遠海,路亞也分岸路和船路之分,每種方式釣魚的魚獲量不定,每天每時每潮水的不同,魚獲都不太一樣,或多或少,但每次出去釣魚,用什麼方式釣,在哪兒釣定了,釣魚多少還是能預判的,這樣就選拿不同升數的釣箱好點,這是說到釣箱,拿釣竿更是這樣,自己愛好上海釣己經有十年了,釣魚的裝備越來越多,各種釣杆近一二十把,各種魚輪也有十幾個!我現居住在大連,有喜歡海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來大連遊玩可以代你們去海釣!




自由的夏天


釣箱我用的是好幾年前買的牧馬人32L的,用到現在還一直在用,重量厚泊適中,價格也便宜,估計再用幾年也沒問題。我覺得釣箱就是用來放放東西,釣魚時候坐得舒服點而已,不要太單泊就可以了,至於大小,32到36L就可以了,太大雖然放的東西多,但會太重。拿著走上一段野路那真是一個累。所以買適合自己的就好。很多釣魚人剛開始不知道買什麼好,總是喜歡問人什麼牌子好,該買什麼,還喜歡和別人比較。其實很多人都是道聽途說跟著別人買的,其實也沒實際研究過用過幾個牌子。最近幾年我對各種中高低檔的漁具瞭解研究了很多,特別喜歡關注三四線以下的牌子和新出牌子。發現漁具市場越來越成熟,很多所謂大牌子都是近年起來的(除了某些真老牌的),牌子起來了,價格也跟著上去了,而產品基本還是那樣子,甚至有些還是找代工做的。而一些並不是很出名和新牌子其實也很不錯,我這兩年就特別喜歡淘高性價比的漁具,發現很多價格不貴,但質量不比貴的差。所以,大家買漁具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買適合的就可以,沒必要盲目跟人買或者只認大牌貴价。祝釣友們大鯽大鯉。




釣魚人老周


十年前,偶爾,釣魚雜誌上發現釣魚上提著一個白色的箱子,十分精美,漂亮無比,釣魚時能坐在上面,面前插著長槍短炮,令我羨慕,後來才知道那是釣箱,心裡發誓:一定要擁有一隻釣箱。

四年後我也擁有一隻屬於我自己的釣箱,不是名牌,但從此卻成為我的夥伴,我的最愛,它陪伴我度過了許多難忘的垂綸歲月,見證了我漁樂的美好瞬間。如圖_我的夥伴



愚人緣


十年前,我只在20幾歲下鄉工作時,用大頭針彎成魚鉤、用樹枝作竿、用棉線作線在農村的池塘裡釣過小白條。那時國內幾乎沒有漁具市場,沒有正規漁具。魚竿、魚線輪、魚箱很少見,幾乎是奢侈品。

我第一次用正規海竿釣魚是1990年前後,侄子用朋友處借來的魚竿帶我去北戴河魚碼頭釣魚。我第一次知道如何拋竿。竟然釣了好幾斤楞嘣、梭魚、海菊花魚(越是外行上魚越多?)。不幸的是,由於拋投不熟練把人家的魚竿給拋斷了竿頭。那時候一付海竿可是奢侈品,是寶貝呀!

此後夫人給我買了兩付海竿。那時附近沒有釣魚的地方,工作又忙,一直在小房放著,一次也沒有用過。後來魚線輪開始有鏽跡,趕緊送了朋友。

我真正開始釣魚是十年前到加拿大給女兒看孩子。親家公愛玩,更是釣魚發燒友。雖然英文不懂幾句,但憑著幾幅地圖,常常幾天不回家,到幾百公里外釣魚;女婿也是釣魚愛好者。他們有時帶我去釣魚。

加拿大人釣魚的支出是很大的。一家人出去釣魚,大人小孩都有各自的釣竿、魚箱、沙灘椅。我也就有了第一個釣箱。

我的第一個釣箱

這個小型釣箱有三層,可以裝下幾盤魚線、幾支浮漂、幾包軟餌路亞、幾包鉛頭鉤、鉛墜和剪刀、尖嘴鉗、釣魚手套等釣具和工具。

不過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軟餌路亞是幹什麼用的。魚餌都是從加油站買的商品蚯蚓。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上海釣友用小塑料魚釣魚,上魚率挺高,我開始試著用鉛頭鉤和路亞釣魚。第一次用鉛頭鉤和小管蟲(Tube)釣到畫冊魚(Crappie ),以及後來用鉛頭鉤和單尾蛆釣到一條很多人半生都釣不到的北美狼魚後,我就迷上了釣魚。

後來,親家公工作太忙、附近的魚越來越不好釣,他就把三個魚箱和一大堆路亞、釣具都送給我了。面對著兩大箱子各色假餌,我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怎麼用。我開始如飢似渴地在網上學習、看釣魚視頻、檢索有關知識。學習用各種假餌釣魚,總結經驗體會。

此時,一個適合路亞釣的魚箱是必須裝備的。這是由於路亞釣魚需要在釣場經常更換釣組和不同類型、不同尺寸的假餌。一個多層多格的魚箱成為必備。

現在,隨著垂釣經驗的不斷豐富,我的魚箱又從大變小。雖然汽車後備箱空間很大,但我更喜歡便於攜帶的小魚箱,帶上常用幾副假餌、配件、小工具出釣。輕裝簡從成為首選。

這些年我發現很多中國人來到北美都開始喜歡釣魚。主要是五大湖區湖泊、河流、溪水、池塘星羅棋佈、魚類資源豐富,是國內很多地方不可比擬的。加拿大家庭的一項重要家庭休閒活動就是釣魚。也發現剛剛來到加拿大的中國同胞由於語言限制,搞不清長達百頁、幾百條的釣魚法規,也不認識北美特有的魚種,對於路亞釣也非常陌生。加上一些不良垂釣習慣,常常遭到當地釣友的白眼,也常常被漁業警察抓罰。為此,我開始編寫一本釣魚的書籍,把北美釣手的經驗和有關知識、法規做一個歸納,幫助更多同胞享受釣魚的樂趣。此書關於路亞典型釣組,我已經在頭條發了幾篇文章。希望釣友們喜歡和指正。


錫姆科釣翁


記得多年前初學釣魚的時候買了個釣箱,不大,好像是26升的,當時覺得不錯,能坐還能裝一些釣魚用品之類的,可隨著釣魚的時間不斷的累積慢慢的體會出釣箱的優缺點,本人大多數時間在野釣,所以慢慢覺得整天提著個釣箱是一種多餘的負重,畢竟它不夠輕巧不夠便攜,所以在釣了幾年魚之後果斷選擇了釣椅,便攜攜帶方便一把釣椅一個釣椅包足矣放下所需裝備,釣箱則不然,一個釣箱是無法容納釣魚裝備的,只能裝一些附件餌料之類的東西,還需要杆包傘包之類的。當然,我不是說釣椅沒用,看個人出釣習慣和釣魚環境,野釣的話我覺的還是釣椅比較方便,因為有些地形複雜的野釣環境提著個釣箱實在是累贅,釣椅就不同了背在後背對一些上溝下崖幾乎無礙。臺釣競技黑坑釣箱就發揮了它最大的優勢,各種餌料各種小藥,各種小配件一箱解決。在選擇釣箱釣椅時認清自己是野釣多還是黑坑多,根據具體情況購買,當然一般釣齡就的釣魚人所有裝備幾乎是齊全的,新手不建議盲目過多添置釣具,因為釣久了你會發現很多釣具幾乎在垂釣過程中根本用不到,當然如果你是土豪,不追求魚獲只注重釣具就另當別論了,本人生平唯一的一個釣箱26升連球的,現在絕大多數時間呆在家吃灰


科學叼魚


不知道我講完,“抗不抗揍”?

作者具體問的是我哪個年齡段的“釣箱”?

上小學那會,沒聽過“釣箱”這個詞,於是我就是個提塑料袋的。

上初中那會,聽到過“釣箱”,但是沒見過,於是我就提了個桶。

等上了高中,面子開始作怪,見到別人用釣箱,確實漂亮,於是我就買了個幾十塊的釣椅。

等上了大學,釣友說你整天提個破釣椅,不是這個螺絲掉了,就是腿掉了,太沒面子,差點被踢出釣友圈,於是我一咬牙,買了個36升的釣箱,名字叫(挺野)這就是我第一個釣箱。

現在上了社會,也裝人家“大師級”,送走了“挺野”給老丈人,買了個45升的“連球”釣箱,我是左伸屁股,右擺尾,前後來回伸縮,那叫一個得勁,別問我為什麼,因為它大啊,真舒服,還是綠色。

好了,我講完了,剩下的給你們痛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