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侄三人一起出家,弟弟慧持是峨眉山普賢道場的肇始人

風景秀麗的四川峨眉山,天下聞名,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山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素有佛教聖地之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

相傳,峨眉山成為佛教聖地,緣起於中國東晉時期的高僧:慧持大師。

姑侄三人一起出家,弟弟慧持是峨眉山普賢道場的肇始人


魏晉時期,天竺、西域的佛教徒不斷地來到中國。隨著他們進行的傳教活動,佛教教義得以在中國廣泛流傳。佛教的哲學觀念和思想也為民眾所接受。

到了東晉後趙時期,佛教信仰開始進入高峰時期。

受佛圖澄和道安兩代高僧,以及當朝統治者的影響,中原地區的民眾普遍信仰佛教,甚至在一個家庭裡,出現了兄弟、姑侄一起出家的現象。

這件事情就發生在慧遠、慧持、道儀三人身上。

三人俗家本姓賈氏,雁門樓煩人(今山西代縣)

慧遠大師是漢傳佛教的重要人物,在中國佛教界率先提倡唸佛法門,被後世淨土宗信眾奉為"淨宗初祖"。慧持大師是慧遠大師的弟弟,也是一代高僧。兄弟二人一起出家,一起拜師。兩人的生平事蹟被載入史書,在後世廣為流傳。

道儀是慧遠、慧持的姑母,也棄俗出家,做了一名尼姑。道儀聲名不顯,史書上沒有記載她的生平事蹟,只是在《高僧傳》慧持一篇中有所提及。

和兄長慧遠相似,慧持自幼聰穎明悟。史書上說他:"沖默有遠量。年十四學讀書。一日所得當他人一旬。善文史巧才制。"

慧持十八歲那年,後趙國主石虎病死,中原地區發生戰亂。道安大師出於避禍的緣故,來到太行山中。在那裡設立道場,弘揚佛法。

當時,道安大師人稱"印手菩薩",是繼佛圖澄之後的北方佛教領袖。慧持、慧遠弟兄二人早聞其名,仰慕已久,聽聞此事後,便一同前往觀瞻。

在太行山道場。二人感悟佛法,當即改變初衷,決定棄儒從佛,出家為僧。並一起拜在道安門下,成為佛門弟子。

道安大師南下襄陽時,慧持、慧遠也在身邊跟隨。

十幾年之後,前秦軍隊攻破襄陽城,道安大師被苻堅迎請到長安。

啟程之前,道安大師分派弟子們到南方傳教。

慧持和慧遠已經收徒自立,也在這時離開師父,前往南方。

姑侄三人一起出家,弟弟慧持是峨眉山普賢道場的肇始人


弟兄二人先在荊州逗留了一段時間,後來打算前往廣東羅浮山。當走到江陵時,被廬山秀美的風光所吸引,隨即決定留在此處,不再南行。

在同門慧永的遊說下,當地官員修建了東林寺,供弟兄二人及徒眾們居住。

慧遠從此在廬山隱居,開設道場,創立白蓮社,此後從未踏出廬山一步。

慧持有時外出遊歷,隔不多久便回山修行。

在這一時期,慧持的思想有了些許改變,從嚮往彌勒淨土,轉向了西方淨土。

在北方孝武帝滅佛時期,東晉京師建康發展成為佛教中心。

慧持、慧遠的姑母道儀這時候住在江夏,對京師佛法的昌盛非常向往,很想前去見識一番。

估算一下,大概這時候,道儀的年紀已經不算小了。何況單身女尼,出行多有不便。慧持便陪同姑母出行,一路小心陪侍,一直把她護送到京師東安寺。

慧持在京師弘法傳教,講說法華經,並受邀和西域僧人伽羅叉一起翻譯,校訂阿含經,得到了社會名流的尊重和賞識。

後人認為,慧持尊奉普賢,產生通過普賢行願往生西方淨土的觀念,就確立在這次京師之行中。

或許正是由於這種理念,慧持最終離開了自幼相隨的兄長,離開了風光秀麗的廬山,離開了清淨素雅的東林寺。

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慧持聽說"蜀地成都地沃民豐",於是向慧遠告別,決定前往四川弘揚佛法。

手足分別,慧遠非常難過,對弟弟苦苦挽留,說:"人們都以親情聚會為快樂,以相互分離為痛苦,你怎麼能反其道而行呢?"

慧持也很感傷,但決心難以動搖,回答說:"若是至情愛聚之人,就不應該出家。既然我們已經棄俗從道,就期待在西方極樂重逢吧。"

於是,兄弟二人就此分別。

姑侄三人一起出家,弟弟慧持是峨眉山普賢道場的肇始人


史書上記載下了慧持最初的願望:"本欲棲峨眉之挹,觀化流沙之表,不能負其發足之懷,便束裝首路。……遂乃至蜀。"

相傳,慧持"觀瞻峨眉",得到了當地官員的資助,在山上建立了普光寺,講述法華經,弘揚普賢行願,由此,峨眉山佛教走上普賢崇拜的道路,成為了普賢菩薩說法道。峨眉山也成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

關於慧持建立普光寺的確切時間,《高僧傳》上沒有記載,卻詳細記錄了他在成都龍淵寺的事蹟。

慧持到達成都之後,居住在龍淵寺,開設講堂,弘揚佛法,很快就獲得了崇高的威望。受到當地官員、民眾的歡迎。

史書記載下了當時的盛況;"及持至,皆望風推服。有升持堂者,皆號登龍門。"

在這期間,成都發身變亂,慧持一度到鄲縣避禍,後來禍事平息之後,又回到龍淵寺,終老於寺中。

公元(412年)慧持大師在龍淵寺去世。臨終時叮囑弟子們勤勉律儀。弟子道溫、曇蘭等人繼承了慧持的法統。

南宋《五燈會元》記載,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嘉州奏報,峨眉山一顆枯樹被風吹斷,人們發現樹洞裡有一個僧人,呈入定姿態,頭髮長的可以覆蓋身體,指甲長的可以圍繞身體。

宋徽宗下令將僧人送到開封,譯經院的大師誦經鳴磬,請僧人出定。僧人出定後,自稱慧持,是廬山慧遠的弟弟,發問說:"遠公無恙否?"

眾人回答說:"遠公是東晉人,現在是大宋年間,已經過去700年了。"

慧持默然不語。

眾人又問:"您現在想到那裡去?"

慧持說:"把我葬在陳留吧"說完後重新入定。

眾人遵從他的意願,把他甕葬在陳留縣。

《重修峨眉山志》記載了這件奇事的後續。

明朝萬曆年間,陳留有一所古廟需要重修,人們在廟內取土,發現地下埋著三個大缸,其中一個坐著一個入定的僧人,睜開眼睛問:"現在什麼時候?"

人們回答說:"萬曆某某年。"

僧人說:"時間還早。"隨後閉上眼睛,重新入定。

無論人們怎樣呼喊,搖晃,僧人始終不為所動。

眾人感到害怕,隨即把土重新覆蓋回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