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抗疫“桥头堡”——孚玉镇韩岭村干部群众搞好疫情防控的故事

坚守抗疫“桥头堡”——孚玉镇韩岭村干部群众搞好疫情防控的故事

​作者 :王宇平 王会光

宿松县孚玉镇韩岭村紧挨湖北省黄梅县停前镇童寨村,有42个村民小组,人口5000多,位于县工业园区腹地,是湖北黄梅和本县二郎等地进入宿松县城的东大门和“桥头堡”,也是疫情期间该县省际卡点,属孚玉镇防控“严防死守”的重点区域。疫情发生以来,全村干部群众迅速投入到防控阻击站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与病毒作战的凯歌,彰显了普通百姓在国难面前万众一心的大爱情怀。这里采撷几个特写镜头,以作明证

宗玉成:把家变成值守卡点

在孚玉镇,但凡从县城至韩岭、二郎的往返车辆行人,在接近韩岭小镇时必须经过一个卡口,这里一日24小时都有人在值守,测量体温、询问来由、查询通行证件……,值守人员不放过一丁点儿可疑的蛛丝马迹,发现体温不正常或与湖北人员有过接触史的立马向防控指挥部汇报。这个卡点名叫“小河路卡点”,坐落在韩岭村余屋组。卡点值守人员由宗屋、余屋等村民组6个人员担任。

说起这个“卡点”的建立,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余屋组的宗玉成。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实汉子,既是一名老党员,也曾担任过行政村干部,为村民们做下了大量的好事。后来虽然不再担任村干,但他那种心系村民为民排忧的情怀没有改变。一遇到大事,他就勇挑重担、甘于奉献、敢打头阵,他的这些情怀在这次防疫值守点的设立中就得到了体现。他不但积极报名参加卡点值守,还积极为卡点建设出工出力、添加物资。刚好卡点就设在距他家不远的地方,所以他把家里桌子、椅子、水瓶、灯泡、电线……等等物资全部拿了出来,以作公用,并承诺,凡是他家里有的东西,只要值守点用得着的,随便拿!有人打趣道:宗玉成把家变成了卡点,他说:“没错,这设点防疫就是为了咱们的每个家,家里的事儿用家里的东西有什么不应该的吗……?”

坚守抗疫“桥头堡”——孚玉镇韩岭村干部群众搞好疫情防控的故事

虽然卡点就是设在自家门口,但宗玉成还是极少回家,严格遵守值守制度,不放过任何可疑人员往返。他不但妥善处理化解关卡通行人员的矛盾,而且负责每天登记表的整理和打扫卡点卫生。多次给导航出错来此捐运武汉方向食品等物资的河北、山东等地车辆亲自指路。因为他在外经常与路人接触,家人望见他都害怕与他近距离接触,“我爸爸吃饭都是我们端到门口,连吃饭夹菜都不让他上桌子,由妈妈代劳。”宗玉成的儿子宗亚鑫说。

说起宗亚鑫,小河路卡点值守人员都竖起大拇指,夸赞这是一位有觉悟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宗亚鑫目前就读于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是一位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目前正在家复习备考公务员。这次疫情让这位22岁的大学生坐不住了,看见爸爸和父老乡亲们没日没夜为守护村民健康而默默付出,小宗也放下手中的书籍,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之中。期间,他看见值夜班的叔叔伯伯们要熬夜坐通宵,就一次性把姐姐春节期间给他压岁的800元现金拿出来,买来方便面、八宝粥和凉茶等食物送到值守点,让他们作夜宵充饥。

“这娃子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优秀,也很懂事,听说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的一言一行证明他是在一步一步向组织靠拢……”韩岭村村干、小河路值守点负责人宗阳春这样对笔者说。

张黎明:休假不休战的现役军人

张黎明是韩岭村张二组人,他是一名现役士官,目前在武警江西某部服役,是一个有着8年军龄的现役军人。在部队他工作积极、训练刻苦、表现优秀,多次荣获优秀义务兵、优秀士官等荣誉。他于农历腊月底回家休假,原计划正月初八归队,无奈可恶的疫情把他阻隔了在家里。看见家乡干部群众奋力抗疫,作为军人的他哪里闲得住?既然归不了队,就得立即投身抗击疫魔主战场。于是,他主动请缨来到了韩文闸卡点,值守数日后,感觉巡逻队员比较辛苦、防控发挥作用大,又请求编入巡逻队。于是,他每日巡进于镇村大道、大小屋场,劝散扎堆聊天聚集打牌的群众。对于突发事件,张黎明都能率先冲上前去,很快解决。2月20日,接村民举报,一名从黄梅过来的老头夜晚偷偷越过卡点,行进在韩岭境内,此人身高1米70,人高马大,听说有精神障碍,没人敢靠近,担心制服不了他不说,还可能传染病毒。张黎明和他的队友赶到后,他第一个冲到这人身边将其“制服”,然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通过测量检查,这人身体还算正常,后终于按照要求将其送到目的地。

“巡逻执法不能硬生生,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张黎明说。那是2月13日,天上纷纷扬扬飘着雪花,气温骤降。傍晚时分,小河路卡口突然来了一位骑着电频车的小伙子,神色匆匆说是要回到县城的家中。值守人员让他出示相关证件,这人掏遍了口袋也寻找不出,原来他清晨急匆匆赶赴二郎办事,这出入证七弄八弄也不知弄到那里去了。按规定他必须回二郎办理相关证明才可放行。但此刻,雪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时间越来越晚,小伙子脚上的网鞋也越来越湿,这样耗着会出问题的,张黎明心想。他立即拨通了二郎某单位电话,询问有没有一个名叫某某的小伙子去办过事;然后又拨通县城某社区电话,核实这个小伙子的身份信息。得知小伙子说的都是实际情况,于是很快将其放行……。

坚守抗疫“桥头堡”——孚玉镇韩岭村干部群众搞好疫情防控的故事

龚伟:主动作为的村民组长

1990年生的龚伟,不但是一名骨干民兵,而且是一名年轻的村民组长。由于做了这么一个最基层的“官”,他没有丢下乡亲们外出打工赚钱。平日里除了为乡亲们奔走、侍弄点庄稼,就是开挖机帮人打工赚点钱补贴家用。龚伟不仅敢于担当,而且是个热心肠。一次过路遇见一司机车子突然爆胎,因为前后都没有维修店,司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刚好干过车辆维修的龚伟立即放下自己的活不顾,找来工具及帮那个素未平生的司机修起了车胎……。不一会儿,车胎修好了,车子可以上路了。当那位中年汉子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百元人民币要对龚伟表示谢意时,抬头发现龚伟已经拿着工具走出了百米远。中年汉子连声感叹:好人、好人哪……!

这次新冠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初,家住韩岭村后屋组的龚伟不等村里发号令,第一时间带着组里另一名党员来到三河桥,自己率先开设起“流动岗哨”。因为是自发,所以没有村里的援助,所有站岗值守的物质条件都是自己解决。但他们无怨无悔。“疫情防控等不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是为了我们家乡的安全,为什么要等上级发号召呢?……”龚伟说的话虽然朴素,但句句在理、字字有声。正是因为村民组长龚伟的主动作为,后屋组及周边屋场至今没有走进去一个外地来客,也因此没有一个村民受到感染而出现发烧发热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