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氣轉暖病毒會消失?權威迴應來了~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講堂”再次推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節目,針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應。


【關注】天氣轉暖病毒會消失?權威回應來了~

全國政協委員講堂視頻截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指出,搞清楚病毒從哪兒來的,才能想辦法把源頭堵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則表示,要從根源防止疫情,從長久來看要推動野生動物保護立法,讓大家與和野生動物和平相處。


蝙蝠不應為疫情“背鍋”

禁食野生動物成關鍵


疫情暴發以來,對於蝙蝠是否應為疫情“背鍋”引起了網友的爭論。據世界衛生組織2月11日發佈的一份新型冠狀病毒情況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和在蝙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之間存在聯繫。


“大家這麼怨恨蝙蝠,確實冤枉它了”,張德興表示為蝙蝠“伸冤”。至於“冤”在何處?他指出,蝙蝠在地球上的存在遠早於人類,並且始終攜帶病毒。並非它導致人類疾病,而是因為人類活動擾亂了蝙蝠,導致病毒的擴散和傳播。


那麼病毒是如何從蝙蝠到人的呢?據張德興介紹,“據目前的分析,蝙蝠可能是最初的來源,所以它是自然宿主”。但是蝙蝠與人的新冠病毒在基因組序列上有3.8%的差距,這個看似很小的數字,在生物進化上卻宛若“鴻溝”,意味著蝙蝠和人之間一定還有至少一個作為媒介的動物在傳播中起到了“搭線接橋”的作用,這就是中間宿主。


南都記者觀察到,此前香港大學管軼教授課題組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合作發佈研究表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對此,張德興表示未看到數據,尚不能評判,“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要看相似度是99%還是九十九點多,因為差別必須非常小”。


對於找到中間宿主是否關乎影響疫情防控,張德興指出,只有搞清楚病毒從哪兒來的,才能想辦法把源頭堵住。同時還能搞清楚這個病毒在人身上到底潛伏多長時間了。


孫承業則表示,“即使這樣,也不能杜絕從野生動物到人,從長久來看要推動野生動物保護立法,讓大家與和野生動物和平相處”。


疫情之下,公眾對於支持禁捕禁食野生動物的呼聲不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曾表示,野味市場氾濫構成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隱患,擬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列入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南都記者瞭解到,目前雲南、廣東、湖北等地已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嚴禁捕食野生動物。


張德興強調,曾經捕食野生動物是因生存被迫無奈,如今捕食野生動物,是對大自然的不尊重,我們的這個觀念一定得轉變。


病毒喜冷怕熱尚無科學依據

重點仍要做好防控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陳煥春曾在發佈會上表示,病毒的特性是喜冷怕熱,從病毒性疾病發病的規律來看,從頭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病毒性疾病高發期。


如今隨著氣溫上升,新冠病毒是否會消失也受到人們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市衛計委黨委書記、原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黨委書記方來英指出,“氣候環境它屬於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它對於疫情會有影響。但是並不能認為溫度升高了,我們就大功告成了,那可能是不現實的。SARS之所以最後沒了,有外界環境、氣候條件直接變化,同時也有我們整個人民的努力,我們防疫措施的到位”。


張德興進一步強調,情況要比我們想象的複雜,比如SARS病毒或者是中東呼吸綜合徵等等都是冠狀病毒,它們受溫度溼度影響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科學研究,我們絕不能大意”。


南都記者瞭解到,截止目前尚未發現有科學研究表示新冠病毒會隨氣溫升高消失。世衛組織緊急項目執行主任瑞安在3月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在夏季自行消失。


另外,美國疾控中心官網顯示,“新冠肺炎和天氣及溫度之間的關係尚未可知。其他一些病毒,如普通感冒和流感,在寒冷的天氣裡會傳播得更多,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其他月份不可能感染這些病毒。


對此,孫承業指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都是冬季高發,這個規律大家也知道。但是我們對新冠病毒所知甚少,不要期待於我們的推測,做好防控才是根本”。


返工選擇交通方式有講究

個人防護為重中之重


近日,國內疫情形勢趨好,全國各省市加緊復產復工,公眾對返工路上如何做好防護有著很大的擔憂。此前,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在發佈會上指出,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結論顯示,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仍然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路徑,糞口傳播有一定風險,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是很小。


對於防止呼吸間病毒傳播造成感染,孫承業表示要保持安全距離。“人和人的距離不要太近了,要鼓勵兩隻手臂不要碰著的距離”。另外他指出,在人多的地方,防護要根據環境風險來進行防護。


值得注意的是,為避免疫情二次傳播的“窗口期”,在復工返程高峰期,鐵路部門開啟了隔座售票的新模式。國鐵集團副總經理李文新曾在發佈會上表示,精準安排錯峰的返程運力,實行分散售票車不賣無座票,實施隔座售票,將客座率控制在50%左右。


另外,疫情之下,返工選擇交通方式有什麼講究呢?


對此,孫承業表示飛機是相對安全的,他指出,飛機的通風系統很特別,可以相對好地和周圍人隔開。同時他強調在機艙中要減少走動,減少接觸病毒的風險。另外,高鐵有些是比較好的,但是有些類型沒有那麼好。綠皮車沒有強制的通風系統,靠的是開窗,冬天就關窗,這個系統是比較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