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臨安唯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被稱為“小黃山”,你去過嗎?


浙江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在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以民營經濟的發展帶動經濟的起飛,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經濟”,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連續21年位居中國第一。浙江與江蘇、安徽、上海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浙江省下轄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11個城市,其中杭州、寧波為副省級城市!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浙江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10%,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在浙江有一座山非常特別,它和黃山十分相似,所以被稱之為“小黃山”,景色秀美,如國畫中的潑墨山水畫一般,你知道是浙江的哪座山嗎?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這座被稱之為“小黃山”的美麗之山,說不定就在你的家鄉!


這座山就是大明山,熟悉吧,大明山,浙西臨安唯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 距杭州116公里,緊靠杭昱一級公路,是鑲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明珠。大明山景區面積29平方公里, 目前已開發的核心景區有15.18平方公里, 最高峰大明頂海拔1489.9米!

擁有32奇峰、13幽澗、8條飛瀑、3個千畝以上的高山草甸, 橫貫六座山體的萬米巖洞,共有大小景點96個,以朱元璋屯兵千畝田、起兵反元建立大明王朝的史話為文化依託,以“一泓碧湖、十里幽谷、百丈飛瀑、千畝草甸、萬米巖洞、群峰嘯天、林海無邊”的絕勝風光而名聞遐邇, 原始、神奇、險峻、古幽, 被譽為“浙江黃山”。

臨安大明山位於浙江臨安西部清涼峰鎮,別名千畝田,山顛平坦,廣達千畝,故名。地形高差達一千餘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迭嶂,群聳立,氣勢十分壯觀。浙西臨安唯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是鑲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明珠。


大明山景區在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地形高差達一千餘米,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群峰聳立,溪水長流,奇松、怪石、雲海是其天然的造化,特別是海拔1100米高山頂上的千畝草甸、縱橫交錯的萬米巖洞和風光秀麗的高山大明湖更是獨步江南、中華一絕; 景區內綿延起伏、浩瀚無邊的原始次生闊葉林使大明山成了綠色的海洋,綠色蔥蔥,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是杭州的一百倍, 生態居住環境堪稱一流!

大明山是杭州地區最佳的山水型休閒度假勝地。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風采,猶如丰姿綽約的少婦,隨時變幻著自己的美麗風韻:春天山花爛漫, 綠色蔥蔥,勃勃生機; 夏天溪水淙淙, 空氣清涼,最適合度假避暑; 秋天滿山紅葉,色彩繽紛,堪與北京香山媲美; 冬天銀裝素裹,峰巒壯美,一派北國風光。

大明山距黃山70公里,地形高差達一千餘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群聳立,氣勢十分壯觀。氣候條件及地質條件與黃山類似,山色黟然若黛,宛如國畫中的潑墨山水,奇松、怪石、雲海、峰林層出不窮,稱之“浙江小黃山”,然而大明山又不同於黃山,南側幾座1400米以上高峰及三處1100米以上的高山盆地,均由變質砂頁岩及變質火山岩組成,山形平緩,林木蔥蔥,水草豐盛,流水清清,長年不斷。


溪水在高山盆地中輕輕流淌,一旦進入花崗岩區,便飛流直下,形成千姿百態的飛瀑。霧山雲海是大明山經常可見的景色,特別是春秋二季,時而滾滾雲海翻騰飛躍,將青山吞沒;時而座座青峰又隱現於虛無縹緲的雲山之中。夏季的早晨,特別是霽雨初晴,青山滴翠,冉冉升起的紅日映照著白絮般的雲海,叢叢峰林浮露於滾滾的雲海之上,就象散佈在大海中的瀛洲仙島。

其中的大明湖​景區,位於大明山風景名勝區之南,其中心位置是大明湖,所以稱為大明湖景區。其面積約 5平方公里,最高峰光明頂海拔 1489.9米。 大明湖景區風景秀麗,資源獨特。景區內有飛流直下的瀑布,壯如朵朵蓮花的奇峰,碧波盪樣的湖泊,高僧坐禪的幽洞,朱元璋行軍的古道,珍異保護植物,萬幹聳立的黑松,觀看日出的高峰。

《昌化縣誌》載:“大明山,縣西九十里,其巔廣千餘畝,如平地。”相傳唐宣宗微時,首隱居於此,賦詩明志:“ 穿山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山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此山 多奇峰怪石,森聳峭拔,足稱名勝。有白蛇巖、鷂子峰、隱將林、玉龍瀑。遠望 七峰如鍔剌天稱七峰尖;山頂清溪蜿蜒,游魚細長如竹,稱竹葉魚;半山有瀑布, 一瀉而下,氣勢跌宕。


浙江除了大明山之外還有很多名勝古蹟以及著名的旅遊景點,雁蕩山就是其中之一,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

以景觀區位分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其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陳志歲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