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前幾天,一條#武漢一確診大學生硬核自我隔離38天#的微博上了熱搜,武漢學院學生郭嶽,寒假期間從武漢回滄州老家後確診新冠肺炎,自我隔離38天最終未感染一人,痊癒後還前往醫院捐獻血漿。他的事蹟得到了全網稱讚,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90後身上的擔當和責任。

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不止是患者,還有護士、民警、工人……90後在這場抗擊新冠狀病毒的戰役中所作出的貢獻讓人欽佩不已。

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奮戰在一線的護士大部分都是90後,其中在海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療隊中,有43位"90後"女護士平均年齡25歲。記者在採訪一個年輕的女護士問她怕不怕,她回答說:"怕是肯定怕的,誰不怕死呢?只是我們從事了這個職業,就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23歲的郭童,專業工程師,主動"請戰"成為了火神山醫院建設大軍中的一員,工程正式交付後,他又選擇留下來加入醫院後期維保工作團隊,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


18歲的餘森樂,口罩廠的臨時質檢裝箱工,一個班次長達12小時,從天黑到天亮,完成總計6箱約3萬個口罩的計數、裝箱工作。此外,他還申請了上海市松江區志願者服務;

27歲的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護士黃佳,不畏危險,連續在疫情隔離區忙碌一週。她本是消化內科的護士,所學的專業也和疫情無關,但是她主動請纓,深入一線。

一場疫情,讓人們看到90後身上的責任和擔當。

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在此之前,90後是被一路罵過來的,

管理者說他們:自私、抗壓能力差、垮掉的一代,溫室的花朵……

網絡媒體記者說他們:裸貸、整容、娛樂至死、7個月就離職……

社會給他們的標籤:禿頂、單身、熬夜、月光、自負……

他們嘲笑自己:佛系、喪、宅、人間不值得、迷茫……

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事實證明,不管社會輿論怎麼諷刺90後,他們非但不跨,更是在不聲不響間接棒上一代逐漸成為這個社會的中堅脊樑。


當今中國的創意文化產業中,80%以上的從業者為90後,尤其是在動漫、遊戲產業,90後成為絕對主力;

越來越多90後在互聯網創業公司已經開始接棒80後,成為公司技術和管理的中流砥柱;

據相關數據顯示,90後在公司中CEO、CFO等高級職位佔比是最高的,從基層到總監級別的升職過程上,80後需要6年,而90後則達到了驚人的4年;

在新興領域裡,如電商直播、短視頻製作、新媒體寫作等,90後從業者仍然是主力力量;

這屆90後從來沒有垮過。

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一邊喪著,一邊奮鬥著成了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常態。雖然成長環境相比於80後、70後要好很多,但他們絕不是溫室的孩子。"知識焦慮""成長焦慮""財富焦慮"充斥在每個碎片化的新聞裡,像烏雲一樣籠罩在他們的生活上空。 他們毫無退路,只能奮力迎戰嘲笑自己"廢柴" "葛優躺" "佛系"……,不過是以玩笑的態度化解自己生活中諸多無可奈何,無法忍受之事,尋找群體的情感認同,而後埋頭努力,該上班上班,該創業創業,認真起來一點不含糊。

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90後是在壓力下快速成長的一代。

有數據表明:從基層到總監級別的升職過程上,80後需要6年,而90後則達到了驚人的4年。何炅曾在綜藝中說過:"我們那一帶還是慢慢長大的,而你們這一代就是快速長大的"。90後活的並不比哪一代人更輕鬆。工作要 "學習能力強" "上手快",社會上"一專多能" "出名要趁早"。沒有人會等著你慢慢進步,所有人都搶著走在前面,生怕晚一步,就被這個社會給生吞活剝了。在這樣的快節奏,高壓力下,90後快速被催熟,創業、搞副業、斜槓生活、邁入新興領域,他們在壓力下暴風成長,逐漸接棒上一代,成為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


所有偏見,源於不瞭解。 俗話說:"三歲一代溝" ,80後無法理解90後的"佛" "桑" 其實很正常,如果把 《奮鬥》再重播一次,估計也不會受90後的追捧。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徵。所有的抨擊、偏見、貼標籤,看不慣,無非是他們跟你不一樣而已。不要試圖去評價別人,是做人最高的智慧,不要試圖去評價一群人,是整個社會的進步。

那些唱衰90後的都可以閉嘴了

如今,90後的風采,正在被世人看見。他們扛得起自己的未來,扛得住社會賦予他們的責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曾經的偏見者,這個舞臺該我發光了。

偏見正在逐漸消失,90後終將迎來自己的光輝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