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語可能是一種南亞語的親屬語


楚語可能是一種南亞語的親屬語


此事要從《方言》說起。《方言》全名《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作者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是中國第一部比較方言詞彙的重要著作。翻開《方言》,首句是:“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意思是,“黨、曉、哲”都是“知”的意思,楚語稱之為“黨”或“曉”。究竟是什麼語言把“知(to know)”讀作“黨”呢?通過Google Translate,我發現,在一個陌生的語言Khmer裡,“知”的讀音正好就是“doeng”,酷似粵語的“黨”(dong)。也許這正是古代的楚語。然而Khmer語究竟是什麼呢?原來它就是柬埔寨的官方語言高棉語。


讓我們進一步探究楚語和Khmer語的對應關係。《方言》中又有:“虔、儇,慧也。秦謂之謾,晉謂之㦟,宋楚之間謂之倢,楚或謂之䜏。自關而東趙魏之間謂之黠,或謂之鬼。“ 讓我們來查查“慧”的Khmer語,究竟是不是《方言》中所說的楚語“䜏”。一查結果讓我瞠目結舌,“慧(smart)”的Khmer語正是“chhlat (ឆ្លាត)”,對漢語中古、上古音有所瞭解的朋友來說,這和“䜏“(中古音tua/toa)簡直是完全契合。我們知道上古音的複輔音到中古時期全部轉變為單輔音,這個詞chhlat裡的複輔音叢chhl-,轉變為tu-或to-是完全合理的。因此chhlat幾乎可以認定就是楚語“䜏”。


至此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測,Khmer語就是源自屈原時代的古楚語或近親。從這個新發現的語言活化石出發,我們一方面可能復活失傳了數千年的古楚語,瞭解古楚語的發音、語法等等語言特徵。另一方面可以窺探與楚語有接觸關係、甚至親緣關係的上古漢語。這個發現為上古擬音提供了更多客觀的線索,而之前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上古漢語早已無從查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通過嚴謹的研究和分析,可以逐漸復原古代楚語甚至上古漢語的發音,也就可以聽到用屈原時代的真實語音朗讀的《離騷》和《楚辭》了。


在這篇短文發表之後,有讀者反饋說曾經有論文提出過,古楚語和南亞語有同源詞。我仔細看了2014年的一篇葉曉峰的《上古楚語中的南亞語成分》(以下簡稱《上》文)。那篇論文也是從“黨”這個字開始的,沒有發現藏緬、侗臺、苗瑤語中的“黨”的同源詞,便向南亞語尋找,在不少南亞語中找到了發音類似的詞,並推斷古楚語和南亞語有接觸關係。這個結論,我認為比我提出的假說弱。我通過對高棉語(Khmer)和現代吳語地區音系和語音特點的比較,以及《方言》中多音節詞與高棉語的高度匹配,認為高棉語很可能就是當時的楚語,這是新的更強的假說。那篇文章提到的幾個例詞,我也整理如下,與我的假說不但不矛盾,反而吻合得很好。“篁“(竹筍意),《上》文中提出讀上古音擬為“*gwaang”,南亞語中有kabaŋ、ʔabaŋ、baŋ、maŋ等讀音,而我們提出的高棉語的“竹筍“是បាញ់(banh)和“篁“字是一致的。還有文中提出古楚語中,“危”同“跪”,意思是“坐”。我們查一下高棉語,是“angkouy“(昂跪),和“跪”也是同源詞。另外與《上》文相比,我們對更多的多音節詞做了分析,為研究上古漢語的正確讀音提供了更多的線索。


以下再補充一些新得出漢-Khmer語對音數據,此表將逐漸完善,部分詞語將附有簡要註解。


黨 ដឹង doeng 知道
䜏 ឆ្លាត chhlat 聰明
撟捎 ជ្រើសរើស chreusareus 挑選
憖 ក្រៀមក្រំ kriemokrom 傷心
慨慷 យ៉ាងខ្លាំង yeang khlang 激烈地
-開 នោឆាយ chhngay 向別處 (away)
拿(拏) សង្កត់ sangkot 按住
拿(拏) យក yok 拿 (take)
篁 បាញ់ banh 竹筍
危(跪) អង្គុយ angkouy 坐


關於“拏”(通“拿”),《方言》有:“㘓哰、謰謱,拏也。東齊周晉之鄙曰㘓哰。㘓哰亦通語也。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注,或謂之詀謕,轉語也。拏,揚州會稽之語也。或謂之惹,或謂之䛳。” 這裡涉及的詞語比較多,有南楚的“謰謱”、“支注“、”詀謕“,以及揚州會稽的“拿”、“惹”等。在高棉語中,我們可以找到幾個對應的詞語,比如សង្កត់/sangkot (hold, 按住) 和 យក/yok (take, 拿)。Sangkot和“詀謕”對應良好,yok和“惹“對應良好。因此,這兩個高棉語詞彙都可以看作是南楚和古揚州會稽話的同源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