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1938年5月,侵華日軍自安徽亳州西進河南進行侵擾,行軍到周口鹿邑縣城外,因不瞭解城內的軍事守備和防禦情況,便不敢貿然行動,就在離縣城三里外的地方停了下來。其指揮官通過瞭望臺,發現城裡有兩座高大的建築。其實這兩座建築一個是城牆的一個角樓,叫奎星樓;另外一個是供奉“道家鼻祖”老子即太上老君的“老君臺”。

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囂張的小鬼子,以為這兩座建築是中國軍隊的守城防禦工事,二話不說,讓部隊架起重型迫擊炮,做準備向這兩個目標發起攻擊。當時,受命進行炮擊的日本兵叫梅川太郎,他的第一發炮彈先打在左側的建築上,也就是奎星樓,第一發炮彈過去,天崩地裂,把奎星樓炸得面目全非,日軍一片歡呼。然後梅川掉轉炮筒,對準右側更為壯觀的“老君臺”開始炮轟。第一炮打過去,沒有絲毫動靜,日本兵都以為這是碰到“啞炮”了,並沒覺得有什麼意外,接著向老君臺打出去第二發炮彈,誰料想,第二發仍然沒聽到爆炸聲音。緊接著,瘋狂的日軍連續向老君臺進行炮擊,前後梅川共發了12發重炮,但是,發發皆“啞炮”,竟然一顆爆炸的都沒有!惱羞成怒的日軍指揮官一腳踹開梅川太郎,自己操起炮筒,對著老君臺開始發射第13發炮彈,炮彈飛出去後,令人稱奇的是還是一點響動都沒有。指揮官和整個日軍隊伍都呆若木雞!

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據記載,當時老君臺大殿的東牆、東偏殿、後牆和院內的柏樹上等處共中炮彈12發,還有有一發打在了老君臺的西側。其中有兩發炮彈穿透了大殿的山牆,一發卡在了大殿內西邊的樑架上,一發落在了老君像前的神龕上。當時大殿後邊還有兩間小殿,是老君煉丹房,房內存放了滿滿一屋子國民黨軍隊的炸藥。這些炮彈,如果有一發爆炸,引起炸藥爆炸,怕是整個鹿邑城都會被夷為平地。

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日本軍隊自入侵中國以來,還從未發生過如此離奇之事。驚呆過後,他們便集結部隊,小心翼翼向城內的老君臺進兵。日軍爬上老君臺,只見正屋大殿供奉的正是“太上老君”。中華文化乃日本的起源處,做為崇儒尚道的日軍,當然曉得老子“太上老君”的威名,見到老君的神像,做惡多端且心虛的日軍一個個嚇得體如篩糠,目瞪口呆。炮手梅川太郎更是張大嘴巴,一句話也說不上來。隨即全體日軍不約而同的全部跪在老君臺大殿門前,伏拜不止,個個口中唸唸有詞,跪求“太上老君”寬恕他們的冒範和野蠻罪行。

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之後,日軍13發炮彈在老君臺上全部“啞火”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老君臺較往常香火更旺。日偽期間,日軍還專門派出軍隊保護老君臺,出於對老君臺的敬畏,日軍在鹿邑駐軍期間也少敢做惡。不得不說,做為“老子”故里的鹿邑縣,戰亂期間,果然受到了聖人的護佑!


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老君臺自古就是鹿邑縣獨有的一大人文景觀,傳說是老子在家鄉設壇傳道、講學的地方。建於漢代,盛於唐代。多次毀於兵亂,近代多有修繕。現如今的老君臺下,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別用日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刻寫了一句話:“我們祝願世界人類的和平。”這個方柱正是當年的日軍炮手梅川太郎和他的戰友所建,專程自日本運送過來後立在老君下。戰後,尤其是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後,一些良心發現的日本兵,赴華贖罪。梅川太郎因心中有愧,忌憚當年“老君臺”的神威,多次到鹿邑老君臺懺悔祈福,並立下此柱。

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小夥伴們,有時間了一定要到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的老君臺,去參觀瞻仰。除了感受穿越幾千年時空的聖人之魅力。還要真正體會下越來越多被全球文化圈都認可的道家文化的薰陶,為我華夏文化而自豪!


令侵華日軍13枚炮彈都“啞火”的神奇“老君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