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讀》“蓮花式”故事結構,定然是不會丟失讀者

大家好,我是墨墨。這是我的第76篇書評。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P大的《默讀》。

priest,晉江文學城大神級作者之一,作品有言情向,也有耽美向。文風精練大氣,幽默風趣。被網友稱做p大。

p大些的各種類型都好看,無論是言情向、懸疑向、耽美向。為什麼各種類型的小說都能寫得這樣精彩?每一種類型都能引人入勝呢?

今天我們就說說《默讀》,探討一下為什麼這本書這樣引人入勝。

《默讀》一共包含了三個案子:

第一個案子是來大城市打工的何忠義意外丟了性命。

第二個案子是講蘇氏三代惡的延續。

第三個案子是講由豪門綁架案牽扯出來的校園暴力案。

三個案子相互關聯,最終揭露了隱藏在了最後的真相。


《默讀》“蓮花式”故事結構,定然是不會丟失讀者


“蓮花”故事結構

墨香銅臭在寫《魔道祖師》的時候說過,如果網文在寫一段情節之後換地圖,再寫很容易會丟失讀者。但是《魔道祖師》不一樣,每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回到原點。然後開啟下一場的地圖征途。這樣的故事結構就會像蓮花一樣,一直圍繞著一箇中心。

p大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作者。在《鎮魂》《默讀》《有匪》這些各種類型的小說創作中都非常好看。

我看過《有匪》這一部,也是典型的“蓮花式”結果,周翡闖蕩江湖不斷的遇見不同的人打怪升級。貌似每一個“怪”之間聯繫都不大,實際上每一個“怪”都有一根強有力的中心線牽引著,就是故事中說到的“海天一色”的秘密。

每一個讀者都想知道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

同樣,《默讀》也是這樣的故事結構,三個案子歸根揭底都還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我們的主角費渡。

費渡的童年是悲慘的,在陰暗的地下室,親眼看著變態的父親折磨母親,看著母親自殺。

三個案子貌似毫不相關,但是這些不相關的案子也是因為這惡的源頭造就的。一些膽大妄為的人想凌駕於法律之上,有了非一般的手段排除異己。

在十四年前,正義的力量險些解開這醜惡的一角,最後卻是以冤案了結。

後來這孤苦伶仃的受害者長大成人,終於如願以償地游到了這條罪惡的“產業鏈”上游,成了加害者。

這樣的結構讓過去、現在,兩個時間點疑問相互交織。在這不同的時間點下面,所要解決的疑問和困惑卻是同一個。

但這樣的寫作手法更復雜,相互之間千絲萬縷。

作者寫得更辛苦,讀者卻輕易不會棄坑。


《默讀》“蓮花式”故事結構,定然是不會丟失讀者


自然流露的文字風格

在看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中作者說,不要用副詞。使用副詞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

一旦你使用了副詞就像種下了一顆蒲公英的種子,等到修改的時候就會滿山遍野長得四處都是。

無獨有偶,《劇本》一書中強調故事最重要的應該在故事本身,而不是華美辭藻的堆砌。

在看p大的小說的時候,你基本看不到十分、非常這樣的副詞。

每一個人物、形態都有精妙的描述。

提個小問題給大家:如果你寫一人崩潰,那麼崩潰的眼神要如何描述?

含著熱淚?紅著眼睛?崩潰大哭?

讓我們看看P大是如何寫的吧。

一個人精神世界轟然崩塌的時候,盯住他的眼睛,能從中看到非常壯觀的景色,像高山上的雪崩、龍捲風橫掃村落、數十米高的海嘯浩浩蕩蕩地撲上大陸、成群的隕石傾盆而下—— 費渡清晰地體會到了那種無與倫比的快感,那是古往今來的虐待狂和殺人魔們共同追逐的神魂顛倒。

人的眼睛中怎麼可能看見雪崩?看到海嘯?

但是作者用自然界的比喻去形容了一個人的內心精神世界的變化。

對於人的外貌同樣也是,太多人寫小說的時候都喜歡枯燥的形容長相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有人曾提問斯蒂芬·金,寫小說情節重要、人物重要,還是情景重要?

斯蒂芬·金的回答很有意思,故事才是,故事永遠是最重要的。

可以安排的情節不重要。“好作家唯有不得已時才求助於情節構思,而愚人卻把它當作第一選擇。這種構思出來的故事通常會令人感覺造作不自然。”

人物包括了外貌、性格等等,看上去很重要,實際也不重要。場景增加代入感,似乎也是異常重要,實際上還是沒有故事本身重要。

人物、場景……這一切也是為故事而服務的。

一副深邃的法令紋自鼻下兵分兩路,將下巴三瓣切分,沉甸甸地墜著嘴角,活像這輩子就沒笑過。

p大描寫人物不是簡單的告訴你這個人的長相。她故事中的人物圍繞著故事的中心。人物的長相則是因為這個人在故事中經歷了什麼,所有有這樣的長相。

最後一句“活像這輩子就沒笑過”,帶來的不僅僅是代入感,更重要的是她外貌的描寫是圍繞著人物,人物是圍繞著故事。

不是脫離於中心,追求一個優美的存在。


《默讀》“蓮花式”故事結構,定然是不會丟失讀者


深刻的主題,永遠不會過時

在《默讀》的簡介上有這樣一段話:

童年,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社會關係,創傷……

我們不斷追溯與求索犯罪者的動機,探尋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樂,不是為了設身處地同情、乃至於原諒他們,

不是為了給罪行以開脫的理由,不是為了跪服於所謂人性的複雜,不是為了反思社會矛盾,更不是為了把自己也異化成怪物——

我們只是在給自己、給仍然對這個世界抱有期望的人——

尋找一個公正的交代。

新手寫小說的時候不喜歡思考主題。

我一說到主題,估計許多小夥伴要排斥了。這個東西就像小學、中學考試要提到的問題。枯燥而毫無生機。

我不相信一個作家,即便是寫了四十幾本書的人,會有太多創作主題。我興趣很廣,但只有幾個興趣點足夠深,可以支撐小說主題。我的核心興趣點(算不上是執著一念,卻也有幾分相像)包括: 科技發展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要重新關上是多麼難——可能根本關不上!——斯蒂芬·金

p大的書看了幾本,雖然風格不大一樣,但是對人心、人性的思考從沒有停止思考過。

無論是《鎮魂》《有匪》,還是《默讀》都有一個相似的主題,都在深挖人性的複雜,社會的矛盾。

所以這也是p大受歡迎的關鍵之一,她在寫的是自己的內心的思考。

我們可以通過她塑造的世界看出她對這個世界的思考。

寫作,不建議你說謊。因為當你開始說謊的時候,你寫出來的文章已經觸動不了別人。

真正好的作品,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作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他們不會說謊,將自己最想表達的內涵賦予在了故事之中。



我個人很喜歡p大的文字風格、寫作手法,所以在看她的小說時候能給我許多關於寫小說的啟示。短短千字不能盡述,其中有些體會難以言傳。許多感觸是在不斷寫、不斷看的過程中有的體會。有時候,真如醍醐灌頂一般。

如果你也喜歡寫小說,那麼一定要多看小說。畢竟,多讀、多寫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我是墨墨。你沒時間看書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