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裹著小腳吸食鴉片的老婦】這是一組反映1900年左右的中國西北地區風土民情的老照片。當時中國內憂外患,老百姓生活越發艱難,與此同時中國北方絕大多數地區都乾旱嚴重,民不聊生。所以,照片中的人們表情麻木,精神狀態不佳。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勞作間隙,人們在喝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民靠著耕地為生,這是封建社會不變的規律。然而,晚清苛捐雜稅讓老百姓痛不欲生。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路邊的驛站】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非常重要。商周時期就開始使用烽火臺和驛站來傳遞軍事情報。唐朝郵驛設遍全國,分為陸驛、水驛及水陸兼辦三種,而且驛站設有驛舍和常駐人員。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縣太爺乘坐轎子下鄉視察】下鄉視察,徵收錢糧是縣太爺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至於徵收的數量,都是由朝廷說了算,縣太爺只需照章辦事,拿出全縣各村的土地、戶口花名冊子,把任務分解給下面的裡、保長,再由衙役督促按時繳納。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田間的寺廟】王朝沒落,寺廟往往成為老百姓的精神寄託,可窮苦老百姓根本無法上供以至於寺廟破敗不堪。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騎著毛驢的男子】長期的乾旱,讓西北地區顆粒無收,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坐著獨輪車出現的軍爺】獨輪車是當時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既可以用來拉貨,也可以用作交通工具。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去馱水的牛車隊】這樣的牛車隊是鄉紳或者當地大戶人家才有條件配備的,原因很簡單,要銀子來支撐。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鄉間小道上的駱駝商隊】駱駝商隊是晚清最流行的貨物運輸方式,即便在北京城裡也是隨處可見的。

晚清年間的中國西北,老百姓生活艱難

【裹著小腳的婦女】裹腳時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認為限制腳部的發育,使得成為“三寸金蓮”,殘忍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