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音念“三字明”,意識的三種能量,如何使神識從頭頂出去?


如何音念“三字明”,意識的三種能量,如何使神識從頭頂出去?

一、“三字明”是什麼?

“三字明”即“嗡、嘎、吽”,乃萬咒之源,是宇宙一切能量的根本音、基礎音,也是充滿人類宇宙的根本法音。它的持誦方法是佛學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總持誦“三字明”能圓滿廣大的功德。如你有細心研究過世間現象,你就會發現,其實世間所有的咒語都離不開“三字明”,宇宙中萬事萬物的演變、進化也都在“嗡”“嘎”“吽”此三個字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人們在凡塵俗世中的為人處世和各行各業的發展、變化規律,也都是如此。

二、如何念“三字明”?

一般是在打坐的時候念“三字明”,上坐後使目光落在前面一米遠處,整個身體正好保持垂直的姿勢。頭不要抬起而是要稍微的往下垂,但也不要垂得太低,以免脖子受到壓抑從而影響發聲。

先用鼻孔吸氣,把氣吸至深入到下丹田,把小腹儘量吸鼓,再停留10秒鐘左右,然後開始念第一個“嗡——”。不要在吸氣的時候念,而要在呼氣的時候念。

注:氣吸到丹田之後,10秒的停留時間並非不變規定,有人可能停留20秒,有人可能只停留5秒,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肺活量等來定。當你感到不能再停或不需要再停的時候,就或以開始唸了。

念“嗡”和“吽”的時候,舌頭不能耷拉下來,而要往上抬,舌頭往上抬就能保持一種平穩而緩慢的速度,從而把音拖長,記住這時候的頭即不能往上昂,也不能過於往下垂,因為這樣才能保持脊柱暢通。不是在吸氣的時候念,而是在呼氣的時候念。這樣一直把全部的氣都念完也即呼完了。氣才能振動頭部並從頭頂上出去,那麼這一點點的氣,在關鍵的時刻甚至能決定你的生死!

如何形容正確的“三字明”念法呢?這裡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工具就是訂書機,把訂書機打開,我們會看到它共有三個部件,訂書機打開的上下部分就像一個張開的口,中間裝書釘的部件就是舌頭,而三個部分的連接點則是氣管。

在唸咒語的時候,舌頭不是頂著上顎的,而是抬起來往上顎平貼。這麼大的一個口腔,如果舌頭是放在下面(把釘書機中間的部件放到下方),上面就會出現一個大的空間。那麼你一念咒語時,氣都會在口腔裡面憋著,而不會通過氣管往上升了。

念“嗡”的時候,如果把舌頭往上抬,空間就留在了口腔下面,氣就會被舌頭封閉,而不會跑到下面了。這樣唸的時候就會產生音流的振動力,從而使口腔通過咽喉的氣能往上升,使頭頂產生了振動力。

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念“嘎……”,把肚子念癟。在唸的時候,注意力和觀想仍然放在頭部。這一點囪門、頂輪和梵穴輪是相通的。再念第三個“吽……”。

念“嗡”和“吽”的時候,舌頭不能耷拉下來,一定要往上抬,你可以把舌頭往下耷拉試一試看,氣是不是停留在嘴巴里不往上走。如果舌頭一抬,氣一下就從頭上出去了,就這麼微妙!

這三項完全可以同時做到。如果三個你能同時做到,你就能永遠處在這個狀態裡,也就是所謂的一心不亂,眼前大放光明,口腔裡的水緩緩而來。這個水叫“千口水”。我們來看這個“活”字,是上面一個“千”,下面一個“口”,左邊一個“水”。人要活,就必須把這個“千口水”修出來。千就是我們身體的能量升上來了,口腔裡的津液緩緩而來——“舌下生水方長生”。

當口腔的津液一來,我們的慾望會更強烈。慾望一強烈,能量就要漏掉,能量一漏掉,你這段時間就白修了。如果這段時間你通過一些方法不讓慾望產生,能量沒有漏掉,它就會往上升。當能量升上來以後,頭會往外鼓;眼前的光會非常亮,眼睛炯炯有神,就像貓頭鷹的眼睛一樣,晚上可以看到東西;耳朵裡的聲音會特別響;而且你說話的聲音也會變。

如果這時候你把六根都關閉,我們先天的門——“囪門”自然就打開了。但是如果你不懂這個道理,提前做這一切,那是沒有用的。必須等到下面的能量上來了,這樣做才有效。

念三字明的時候,整個力量是往上升、往高處升。陽性的力量是往上升,不像陰氣的力量那樣往下走。當能量上來以後,它在印堂、眉心這一帶會盤旋很久,疏通這一帶。這裡是人體智慧的總開關。

“三字明”是最傳統,最古老的一個咒語。唸咒語的目的就是靠唸的時候身體產生的氣流和音波把人體的梵穴輪打開。按道家的理論,人體有七輪:海底輪、臍輪、心輪、喉輪、眉輪、頂輪、梵穴輪。我們走的時候,神識就是從梵穴輪上去的。所以佛教有如下觀點:神識從頭頂出去,就通往佛國,和佛國相應;從嘴巴出去,和天道相應;從胸部心輪出去,和人道相應;從肚臍眼出去,和惡鬼道相應;從生殖器出去,和畜生道相應;從腳下出去,和地獄相應。所以禪宗有一宗旨為:關閉六根方能破無明、了生死。

三、意識的重要性!

唸的時候一定要善用意識,要加上觀想,使意念集中在眉間,並很輕鬆自然地往前看,觀想頭部如蓮花般開放。以下過程可以簡析為“一破、二立、三施”:

1、破

“嗡”是破、清理的意思。“嗡”就是把外至周圍,內至我們身心不好的思想、磁場全都摧毀,破壞掉。是破除、蕩平一切,把磁場清理乾淨的意思。俗語說“不破不立”。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的規則都是不破不立。

念“嗡”的時候,觀想你周圍不好的磁場全部散開了,並你舊的思想觀念、不良習慣、壞毛病和業力也全部散開了。從你的體內釋放出去從而消散在虛空中。亦即要通過意識這個最重要的元素,以觀想把體內不好的、黑色的能量和物質全部的釋放出去。

2、立

“嘎”是建立的意思,也就是在“破”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即先破後立。

念“嘎”的時候,就觀想把好的東西吸過來充實你的力量,或者重新建立一個清淨的磁場。觀想所有美好的事物從遙遠的天邊向我們包圍過來,好的能量、白色的物質包圍著我們,把我們全身都灌滿。就像法師在給人灌頂的時候唸咒語,正是採用這種觀想的方式,把手放在平衡接受灌頂的那個人的關上,同時觀想他身體裡面不好的磁場全部出去了,而好的東西通過自己的手賦予給了他,並充滿了他的全身。

3、施

最後把所得到的、擁有的全部都分享給大家,這就是“吽”。

念“吽”的時候,就想著把好的力量佈施給法界眾生。觀想你身上的能量一下的散開了,分享給你周圍的、甚至天下所有的眾生。你不僅從頭上、整個身體都在放光,能量從你的全身擴散出去了,在你周圍與你一起打坐的人,也都會全部受益。

“嗡”就是把不好的東西都趕走或摧毀掉。

“嘎”是把好的東西召感過來,從而歸我們所有。

“吽”是釋放,把所得到的好東西分享給大家。

“嗡”也是釋放,但它是摧毀、破壞後再整合的意思。

“嘎”是建立、收穫、成功的意思。

“吽”是分享、佈施的意思。

所以,世出世間的所有規則都不離“破、立、施”,萬事萬物都離不了這三個字,都逃脫不了這個規則和道理。做人也是如此。首先要端正我們的身心、言行;其次是樹立良好的形象,接受正規而系統的教育,以充實自己、學有所成;最後才能把所學的分享或奉獻給他人和社會。我們修道也是如此。

有多大的破,就有多大的立;有多大的立,就有多大的施。所以俗語有:“不破則不立,不立則無以施”。

靜坐的時候,與其坐著打妄想,不如一直念“三字明”。唸到沒有妄想了,念著,念著,不知道自己在唸了,就一直保持這種定境和觀想的畫面不動。如果這個定境和畫面破壞了,說明你有妄想,有雜念了,馬上重念,再觀想。念著,念著,又沒有妄想了,就不需要再念了,還保持那個觀想的畫面,從眉間輕鬆自然地看著前面,上面兼顧觀想蓮花開放。

如果你不念咒語也可以,就像密宗一樣,一定要加強觀想,觀想頭頂開了,上面站著一尊佛。觀想的時候,你的意識也就是你的專注意念放在腳底,你全身的能量就在腳底;你的專注意念放在胸腔,你全身的能量就到胸腔;你的專注意念放在頭頂,你全身的能量就到頭頂......總之,你的意識放在哪裡,你身體的能量就到哪裡。

意識集中的部位決定了你的能量甦醒後會到哪裡去,也決定了你靈體出去的方向、速度和高度。佛經有云:天上有三寶——日月星;地上有三寶——佛法僧;人體有三寶——精氣神。其實這九寶就是一寶而已,因為“萬法唯識”,所以此一寶就是識——意識也!只是在不同的領域而成不同的形態,要用不同的名詞。

通過持續不斷的念“三字明”,因為我們的下丹田是儲存能量的,就把能量從下丹田往上輸送了。能量是從哪裡來的?一是從飲食中的五穀而來,二是通過修煉可從腳底產生,我們體內的氣血是通過腳底的湧泉穴產生的。為什麼叫湧泉穴呢?它湧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精氣神。當我們雙盤或單盤之後,腳底板就會產生一股暖流,流向小腿、大腿,再運行到後脊背。如果坐了一個小時,你的手腳還沒有暖,說明你的氣血不足,腎陽很虛,你就應該加強念“三字明”,鼓動丹田裡的氣。像拉風箱一樣,要拉到底,推到底,你的氣才會大。你推拉得再快,如果沒有推拉到底,產生的風也是很小的。實際上會拉風箱的人都是拉得很慢,推得很慢,這樣產生的風才會更大。呼吸的道理也是如此。還有的修行人當達到一定的程度,能從身體的四面八方直接吸收到宇宙能量的。而以上方式產生的能量,都會全部儲存在我們的丹田裡面。

“丹”者,是光燦燦的一團光;“田”者,田地亦即儲存器或倉庫。能量沉澱於人體下部就會成精而能生育,能量到人體中部就會有無窮的力量,能量到了頭頂就能開智慧並與聖人、與宇宙同一體。因此,能量可以儲存在下面(肚臍下)——下丹田,可以儲存在中間(胸部)——中丹田,也可以在最上面(頭頂)——上丹田。其實這三者原本就是一個東西——能量——意識能量——意識的三種能量:神是揮發性的,氣是流動性的,精是沉澱性的。既然精是沉澱性的,我們就會有性慾;氣是流動性的,我們就有力量;神是揮發性的,就能瀰漫開去,從而與萬物、宇宙同一體。

四、以“三字明”配合意識觀想來調理身體。

你的意識在哪,身體的能量就會集中在哪。當身體某個部位疼痛時,那麼可以通過唸誦“三字明”來調理,見效明顯。重要的是要專注於意識,要善用意識來觀想。

譬如現在天冷了,你的肩膀因受涼而疼痛,上坐進入狀態後開始念“三字明”,這時可把你肩膀作為意識專注的對象,靜心去觀你的肩膀。

破——觀想你肩膀裡面,所有的病氣,寒氣,溼氣,都在唸“嗡”的時候,被聲音震碎、破滅了。

立——觀想諸佛菩薩來救助你,諸佛菩薩化為一道光柱灌注到你的肩膀裡面,觀想這是一股強烈的紅色(或黃色)的光柱,讓你立刻感覺到整個肩膀暖暖的、熱熱的。

施——觀想你跟諸佛菩薩合成一體了,你的內心充滿了快樂、安詳,痛楚消失,要感恩諸佛菩薩,自己變成了充滿能量的光,再通過聲音放射到周圍甚至整個宇宙。

切記,觀想的畫面感要強烈。當你真的找到了這種感覺並進入狀態後,可以把肩膀觀想成自己的大嘴巴,就是用肩膀來呼吸了,這樣唸完了“三字明”,你會感覺到肩膀整個熱乎乎的,疼痛也就消失了。

而身體正常的時候,可以觀想一道光從頭頂的百會穴灌進來,灌滿了整個的身體。我們突破不了肉身這個牢籠,就會在色陰中一直的打轉,所有的感受都是眼耳鼻舌身這五識的感知,就會處處產生分別的心,所以我們的肉身是一個有漏之身。

通過念“三字明”不但能提升身體的能量,從而最後衝破肉身這個牢籠,還能化解我們身上的黑氣、業氣。同時我們也要避免身上的黑氣、業氣讓有緣的眾生受到傷害,每個人的業氣都會反反覆覆的反抗甚至復發。因此,誦咒前最好先虔誠的禱告:“恭請諸佛菩薩慈悲加持弟子×××身上的一切有緣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淨土,早證菩提!”(三遍)。然後:“感恩諸佛菩薩慈悲加持!”(三遍)。平時也要多行善事,如佈施、放生等,以讓正念充斥在你的心裡,你身上正能量的磁場共振就會越來越強大,而不好的、不良的黑氣、業氣則會逐漸減少!

問:以上是不是說明了念“三字明”能了生死、超三界、出六道?

答:念“吽”的時候,如果聚於你頭頂的能量能在最後的聲音振動中,衝破了梵穴輪,神識就會從頭頂出去,從而與佛國相應,自然能去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