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不該和兒子媳婦一起住?

bz碧雲天


那年我父母的小區暖氣管道施工水壓小家裡溫度上不去,我就想讓父母來我家裡過冬,但是不管我怎麼說他們也不來,說平常到我們家玩待幾天可以,要是一起住一塊大家都會感覺不方便的,我聽了最後也沒在堅持,那年冬天父母就開著空調度過的。

父母總是不想讓孩子有一點麻煩,什麼事都為孩子考慮!後來我也想過、其實父母說的也有道理,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長大成家我也不會跟孩子住一起的。

第一,住在一起不方便那是肯定的,比如夏天年輕人大多在家都只穿個內衣活動,要是住在一起那就要注意了,還有洗澡我反正都是脫光了從臥室到洗手間的,就算冬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脫衣服,我感覺在家裡這樣才放鬆舒服。

第二,說實話結婚的都知道,特別是剛結婚那幾年時間拌嘴吵架那真是避免不了的太正常了,這種情況父母在跟前會很尷尬,父母沉默不管還算好的,要是父母在摻和進來事情就變得複雜了,時間一長婆媳關係容易搞砸,就是明事理的兒媳和父母也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作為兒子的角色要相互安撫解釋,時間長了也感覺在家裡很累。

第三,我認為想和父母住在一起要有個前提,那就是有套複式的大房子上下層、彼此能保證私密性,這樣生活在一起也會相對方便。這樣話上班忙的時候父母也能給做做飯,幫著帶帶孩子,說來說去還是需要有一個大房子才行啊,呵呵。唉要想和父母住一起,讓父母和老婆方便那就努力賺錢買大房子吧


洛瑜


我2013和老公結婚,剛結婚時我們的婚房還沒裝修好,給公公婆婆住一下,因為住的地方離單位遠,中午不回去,跟公婆的關係比較疏離,一般吃完飯我就進自己臥室了,後邊房子裝修好後不久就懷孕了,當時我和老公都在上班,就說孩子生下來後婆婆給帶,整個孕期就擔心以後和公婆住在一起不習慣(當時說好幫我們帶孩子就要住一起,兩家離得遠),後來我們旁邊小區開盤了果斷又拿一套兩室的,就不用擔心了,住一起肯定會有矛盾,老公拎的清還好,要是個寶媽男就有你受的了,最好是不要住一起


一凡梓童


我是兒媳,我僅發表我的看法,不喜勿噴

我目前是沒有和公婆一起住的,因為年代不同,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剛剛結婚的時候在一起住了一年,各種不習慣,不早起,不按時吃飯,有時候有點小浪費,這些在公婆眼裡都是無窮大的缺點,婆婆又是那種愛叨叨的人,關鍵是嘴不饒人,你要是沒回應的話就一直叨叨個沒玩沒了,最後為了大家安好,和老公一商量,就分開住了,其實公婆也沒有壞心,他們都是很善良的老人,現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了,非常能理解他們。



山西閨女and陝西媳婦


我家的婆婆既想住在一起,又有錢不願出,孫女小時也不想帶,搬出去另住,看到我們買了房,又想搬回來,說互相照顧。想起來我太厚道了,就認了。唉,一失足成千古恨啊。生活也不講究,吃飯用筷子在菜裡攪和,每頓飯我總是在湯裡放個勺子,提醒婆婆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夾菜,總是沒有悟性,或活得太糙,本來她有哮喘,咳嗽不已,又不自覺,彼此起碼的尊重也被生活耗盡。


DXL76


這有什麼該不該的呢,如果有條件的話,哪一個人不喜歡自己住一個房子,老人也是人啊,也是喜歡住大房子的,人多了住的也沒那麼舒服……但是我相信,即使沒有那個條件,和父母住到一起,也挺好的,年輕人上班回來了,就有個熱乎飯吃,不挺好的嗎。但所謂的小矛盾,肯定也會有的,只不過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當小輩的就聽著就好了,我家就是這樣的……我覺得挺好的


一家四口在廣東


父母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的核心條件就是——複雜的婆媳關係問題!

在現在這個非常現實的社會里,強大的生活壓力,複雜的婆媳關係中,以我的親身體會來說,如果能分開住,就一定不要住在一起。

距離產生美,再好的婆媳關係,沒有相互的溝通,相互的理解包容,住在一起遲早會出現分歧,矛盾和爭吵。因為不管在上一輩和下一輩的生活方式,語言交流習慣,看待問題的事情上,都是有差異性的……

就比如說我吧,15年剛結婚的時候,那時還沒有買房,一開始跟父母生活在一起,還是比較可以的,婆媳關係也比較正常。到17年的時候,婆媳緊張的關係就開始凸顯出來了,由於老一輩的思想與現在年輕人的思想觀念是不同的,婆媳之間出現了冷戰,不交流,有什麼事情要說的時候,把我夾在了中間,我變成傳打問題的快遞員。她們之間各的苦惱都會找我訴說,衝我抱怨,有時候我做為一箇中間人,我只能選擇沉默,逃避。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這些問題,有時候去幫他們處理的時候,媳婦又會說我什麼事情都向著母親,什麼什麼的,很苦惱……

在這裡我能提的建議是,有條件的能不住一起就不要住一起,讓各自有自己的距離和生活空間,這樣家庭才會和睦,生活才會興旺,事業也才會順心……


劉半拍


我覺得越來越多的是90後了,不應該在一起住,經常在一起住會產生很多矛盾,而且自己的兒子夾在中間也很為難,本來現在生活就給了年輕人很大的壓力,回家後再處理一些婆媳問題給孩子壓力會很大的。本來下班後選擇回家可以放鬆自己不在想職場上的問題,如果回來後聽到自己媽媽抱怨自己媳婦的不是,就一個頭兩個大了,我是一個80後我跟我姥姥一起住,為了方便照顧我姥姥,但是因為我家孩子才一歲就有很多的一言不合就吵架,當然也知道老人心疼孩子,也不想跟老人吵架,但是每天看孩子就很累,而且還要給老人做飯,伺候老人,一日三餐,加上我家孩子是雙胞胎,晚上還要起夜給孩子餵奶,很累而且睡不好,老公也沒法跟姥姥吵架,有時候姥姥說話也很難聽,老公就會數落我,所以我也很為難。我就會跟我媽媽訴說,我媽媽只能安慰。所以我深有體會跟長輩住在一起的不方便。各自分開住,一個星期去一趟,誰也不會挑誰的理而且還多了一份牽掛和想念,一天的時間也就顧不得兒媳婦的不足之處了,只會想年輕人上班吃不好,我們給改善一下伙食。所以如果想有個安穩的日子,父母想有個安穩的晚年就不要跟孩子一起過,有空帶帶孫子豈不是何樂而不為啊!為了一句家和萬事興,給各自留下一個空間吧!


180斤胖媽的幸福生活


我覺得有不少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明智的公婆和聰慧的年輕人都會選擇不一起住。這和孝不孝順是沒有關係的。如果有人說年輕人不和公婆一起住就是不孝順的話來約束年輕人,真的很困難。

結婚後堅決不一起住,但是可以住的很近。因為婆婆和兒媳誰總遷就誰都不是長久的事情,誰都有誰的生活習慣,婆媳鬧了矛盾,老公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最好的辦法是一週去一趟婆婆家,都按照婆婆的生活習慣,這樣自己也能忍受婆婆也高興。偶爾給公婆送點小禮物、小吃兒啥的。孩子小時候可以隔兩天送到公婆家,這樣老人自己也高興。人多了矛盾也就多了,一起住久了,矛盾終究要爆發的。

還有的人認為和公婆一起住,對夫妻情感也是一種挑戰。想要夫妻和諧,就不要和公婆一起住。雙方父母一樣,聰明的父母也不會和孩子住一起的。不和父母住一起並不代表不孝順,夫妻結婚不是誰嫁到誰家,是兩個相愛的人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不管是公婆還是岳父母住一起,更多的是老人越界,如果這樣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

如果和公婆一起住的話,會發生婆媳大戰的,還有一方要忍氣吞聲。這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有弊無利的。所以我認為婚後不要和公婆同住,和孝不孝順沒有關係。


其實如花並不如花


你要是想多活幾年,那就下決心守住自已的老窩;你要是甘願當帶薪上門且受氣的保姆,就全當我啥也沒說。

有些做父母的糊塗就糊塗在錯誤的認為,你們的婚房是我拿錢買的,我有權住、我應該來住。豈不知,現在的年輕人是這樣想的嗎?

他們認為,現在都是當父母的為孩子買婚房,你們是該買的!

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兩代人消費觀不同,人生觀更不同,年輕人時興“月光族”,老人卻習慣算計著吃、算計著喝,儘量多攢錢;年輕人喜歡睡懶覺,不疊被、不拖地,而老人卻天不明即起,咳嗽癆病的去做早飯、去拖地。等等等等。

所以人家年輕人很不情願的讓你住進去了,你卻不知趣的當成了自已家,把自已當成了“太上皇”,想一切自已說了算,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勸老年同志們,千萬別探究“該不該”的問題了,我說該,你去住了,最後搞的人嫌狗臭、不得不退出來,何必呢?給孩子買房,算你盡了“義務”,結婚後就是他們的了,甭說他們不情願,就是三顧茅廬,我也不去住。去了給他們當傭人,貼咱的錢買了做了給他們吃,一不高興還甩臉,這不找氣受嗎?

所以我最後說:不該,不住!因為我想多過兩年痛快日子。


嶧縣西門裡老李


就大理而言,應該。因為父母年紀大了,需要有人陪伴與照顧,與兒女同住名正言順,順理成章。但是,各家情況不同,經濟條件、家庭成員性格、家庭內部關係又一家一個樣,所以住不住在一起,往往不是按道理、依照內心想法去做的。有的想住到一起,但由於受諸多條件的限制而無法住到一個屋簷下。有的本不想住到一起,但同樣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又不得不違心的住到一塊。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由於客觀條件與個人想法契合度高,不想住到一起的各自過著自己悠閒自得的日子;想住到一起的和諧幸福的住到了一塊。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家庭,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社會。有條件的,遂願任人做選擇,條件不具備的,沒有各自的自由選擇空間。不想住到一起的,彆彆扭扭、磕磕絆絆的也只能住到一起。有許多時候,道理是一回事,現實是另外一回事。想法是一回事,生存環境的無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有許多家庭,是無法依照道理、根據意願做出選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