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不曾瞭解過鄉村醫生


如果我不曾瞭解基層醫生的過往經歷,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有很大一部分鄉村醫生滿腹牢騷。


作為一個在媒體行業工作的醫學生,起先看到一些鄉村醫生髮表的充滿戾氣的、對未來沮喪的言論,我是比較震驚的,因為,在我的認知裡,鄉村醫生在當地的生活是屬於較好的那一類的。

先從我所知道的一些說起吧,我報考醫學,很大可能是受了一位本家伯爺的影響,他是我們村的村醫,在年幼的我的心裡,那位伯爺家條件是相對好的,可能是年幼時嚮往那樣的生活,不經意間把學醫的種子種在了內心深處。

九幾年的南方山城小村,還不算很開放,那時農村家家戶戶基本以種地為生。那位伯爺家不一樣,他靠行醫,再種一點供自家食用,輕鬆且過的不錯。所以,我們所有的孩子都羨慕伯爺家的哥哥,覺得他們真是太幸運了,家裡生活不錯,學習成績還很好。

於是,學醫=條件好/不用太幸苦…這類等式不經意間在人們心中成立,可以說基本大部分村民都是這樣認為的,學醫,是寒門學子的好出路之一。

如果說赤腳醫生時代是萌芽,那時候幾乎是鄉村醫生髮展的溫床,仔細觀察鄉村醫生也會發現,現如今的許多鄉村醫生大部分也是那個年代成為鄉村醫生的,甚至在零幾年的時候,鄉村醫生仍然是許多成績中等的農村學子的熱門選擇。(當然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部分敗壞名聲的人不在此處討論範圍)

有句話特別應景,“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用這話來形容鄉村醫生,聽上去有點刺耳,可是看看部分鄉村醫生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令人唏噓。


假如我不曾瞭解過鄉村醫生

(以上為部分,可能還有筆者忽略的,歡迎補充~)

讓人忍不住感嘆,我們的鄉村醫生被時代拋棄了嗎?當然不是,但時代的變化,總歸是對鄉村醫生有些影響的,現在的醫學生越來越多,醫藥學知識越來越完善,政策越來越標準規範,一些外在變化也越來越快,鄉村醫生跟上來難免覺得吃力…

對比一下過去和現在的變化,經歷過這些的鄉村醫生會覺得失落,會覺得難堪,會心寒,會抱怨,這些都是正常的。

假如我不曾瞭解基層醫生的這些過往,肯定會對這些情緒難以理解,甚至不喜。畢竟,時代的改變影響的是每一個生活在社會的人,從沒有一個人是容易的,人都不喜歡負面的情緒。

但知曉了這些過往,心中只有無限的感慨以及心酸,畢竟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個人力量也給以不了多大的幫助,但仔細想想,我們所有的村醫都處於這樣的尷尬的狀態嗎?有沒有人打破這種局面呢?你現在處於這樣的局面有考慮過未來如何嗎?有沒有嘗試做一些改變?(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每個村醫的心中)


如果我不曾發現鄉村醫生所處的現狀,我不能理解居然有鄉村醫生離開家鄉去做一名普工。


2年前,一位鄉村醫生告訴我,他決定去深圳打工了,因為前段時間家裡母親重病和孩子上大學已經花光積蓄,還欠親戚許多,我曾嘗試勸說他堅持做醫學工作但沒能成功,他告訴我,他的證只能在當地幹村醫,如果堅持,估計好幾年還不了欠款。後來陸陸續續好幾位村醫都轉行了,有的在流水線有的做了保安,據說收入比村醫時高,我理解,但沒辦法說出支持,也不能說出什麼有用的勸說的話,畢竟,誰也不能擔保,以後鄉村醫生的待遇會越來越好,相關的保障會越來越全面,只能說有這個趨勢。

但這些都是空話,真正的政策沒落實下來,沒有人相信,現在的信息飛速傳播,我們在家中就能知曉千里之外的情況,也因此瞭解更多的行業情況,還能更為直觀的發現貧富的差距,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差異。

發達地區的村醫,可能是要求水平更高,管理更嚴,競爭更大,基本都走上了標準化的道路,診室的科學設計,儀器的全面先進,以及診療技術的精湛等等,可能是偏遠貧困地區的鄉村醫生無法比擬的,許多的村醫診室就是家裡,生活區與診療區密切交織,儀器只依靠老三樣…這樣的差距被發現,肯定會有不平衡的心態出現的,所以,我理解。

這兩年扶貧工作做的非常好,目前來看許多的貧困家庭都基本脫貧,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有許多的村醫常常開玩笑稱如果2年前的公衛經費再不發下來,就想去申請貧困幫扶了,如果沒有這種玩笑式的暴露,或許扶貧脫貧工作成果會更體面一些吧!

我們總是把目光集中在那些看似弱者的身上,往往會忽視那些看似強者的人也有弱者的一面。他們對別人的困難慷慨解囊,救他人於水火之中,那樣的施救者是值得被回報的。一定不要讓他們處在苦難時對整個塵世感到絕望,感到人們欺騙了他們的善良。否則將不再有施救者,這個塵世的人情將變得冰涼。不管是施救者還是被救者,他們的命運都該得到拯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