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没有独立空间却写出伟大作品的女性致敬

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维吉尼亚·伍尔夫


一、当我们想要书房时,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类似于装修吵架吵到离婚的故事也看过许多。我的一个朋友小凡,就是在装修房子的时候,为了书房和老公争执不下。


京城居大不易,小凡夫妇想住在繁华城区的心战胜了对大房子的渴望,最终敲定一个60平不到的二手小两居,典型老破小。这么小的房子要住下小凡夫妇,3岁的孩子,还有双方老人轮流帮忙从老家过来看孩子,相当于要住四到五口人。


小凡三不五时的对着户型图讨论书房放在哪里,她老公一开始还以为是玩笑,随意附和着——毕竟这么小的房子,人都住不开,哪有给书住的道理。


面对可能不得不抛弃的“书房愿望”,小凡的代偿心理,就是每次逛装修市场的时候,拼命的看定制家具样板间的书房、书柜,她和我说,自己最难过的是老公的敷衍态度,他永远无法理解,一间书房于她意味着什么。


《一间自己的房间》|向没有独立空间却写出伟大作品的女性致敬


不过,作为一名自由设计师,我深知一间书房意味着什么。《一间自己的房间》里,作者伍尔夫从开头就指出“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后来,我在老破小里挤出了小凡想要的“书房”(关于如何在家里挤出一间书房,下次另写),非常小,离她想要的书房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至少不管她老公愿不愿意理解,她都有了一块内心的自留地。


《一间自己的房间》,历数了女性写作的历史进程和男性对女作家的态度变化,其核心思想非常具体,就是女人想要写作的基础条件,是一年500英镑的收入,和一间带锁的独立房间


500英镑的年收入代表了沉思的力量,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Sendhil Mullainathan曾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长期太穷太忙,人会变傻”,特别忙的人没有时间来思考如何优化自己的工作,特别穷的人没有金钱来考虑长期的投资和发展,他们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这种恶性循环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下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南丁格尔曾说,女人就没有半小时是属于自己的。

想让长期为家中琐事忙碌、为了生计精打细算的女人,写出莎士比亚戏剧那样的经典作品,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稳定的收入和独立的思考空间,才是写作的基石。我们对书房的渴望,正来源于此。


二、简·奥斯汀没有自己的房间

她在家人公用的会客厅里,写出了《傲慢与偏见》。她的侄子在回忆录里写道,“他能完成这一切,着实令人惊叹,毕竟,她没有单独的书房,……时不时被各种情况打断,她很谨慎,不让仆人、访客或是任何外人对她的写作事业有所猜疑。”


《一间自己的房间》|向没有独立空间却写出伟大作品的女性致敬


如果你以为此书可以让你用没有独立的房间为理由拒绝动笔,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不仅简奥斯汀没有独立写作的房间,写出《爱玛》、《呼啸山庄》的夏洛蒂·勃朗特也没有,但这并不影响她们成为杰出的女作家。


不要从字面上肤浅的理解500磅和一间屋,它们指的是能把自己从繁忙家务中脱身出来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愿望。因为很多女人,在习惯了婚后的家庭琐事之后,沉迷于此不能自拔。


我的朋友菲姐就是这样的例子。

  • 菲姐生了孩子之后,她独自带娃,悉心照料着一切。
  • 老公工作忙,菲姐就独自带孩子去游泳,每周一次、从不间断、风雨无阻。
  • 孩子到了吃辅食的月龄,菲姐亲手做各种各样的面食,每天忙的不可开交。我劝她买现成的婴儿挂面等食品,被怼这样是“不负责任”。
  • 孩子一岁了,体检医生说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饭,可菲姐依然坚持单独给孩子做饭,声称是为了孩子好。

如今,菲姐的孩子两岁多了,从怀孕起就不上班的她,开始担心自己被职场抛弃。想捡回以前的设计专业,又总是有各种家务事要忙。

再过几年,她也尽可以像很多妈妈那样,说上一句,都是为了孩子,我放弃了这么这么多。身为旁观者,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在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把不愿进步、惰于思考的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真的公平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对于菲姐来说,简单的家务,对孩子的付出,是一种“即时满足”,这种付出之后的心理成就感非常容易获得,而重新进入职场需要的技能的修炼,就是“延迟满足”,虽然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但是也要经历更多的磨难。


《一间自己的房间》|向没有独立空间却写出伟大作品的女性致敬

没有独立的房间,或者说没有无忧无虑的写作条件,并不是女人把自己埋于琐事的挡箭牌。所谓的缺少机会、培训、鼓励、闲暇和金钱的借口都不能成立。


当你用“为家人付出很多”来感动自己的时候,不妨找找看有没有替代的解决方案。每周吃上两次速食或外卖并不会让家人体质下降,如果购置洗碗机花费的预算能节省你的时间,那么就是值得的。

没有独立的房间,也可以写作,也可以思考,如果你害怕庸庸碌碌的过一生,为自己开脱的时候,想想在会客厅里写作的简奥斯汀吧。

三、去阿芙拉·班恩的墓前献花

所有女人,都应当去阿芙拉班恩的墓前献花,她为所有女性赢得了表达心声的权利。


班恩夫人,是第一位靠写作谋生的女作家。丈夫身故之后,她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即使这样,彼时的姑娘们,也并没有多一条独立赚钱的路。冥顽不灵的父母们,认为以写作为生有失体面。他们说,“像阿芙拉·班恩那样过日子,还不如死了好。”


当写作变现成为如今有文采的人的可靠副业,当创作者们遣词用字,或妙笔生花、死如泉涌,或捶胸顿足、灵感枯竭的时候,很难想象当年想效仿班恩夫人写作的姑娘们,如何和全世界做斗争。


如今你发表作品、得青云奖有多高兴,当年想写作的姑娘们就有多失落。反对女性写作的声音不绝于耳,即使到了的1800年代,简奥斯汀也仍然要偷偷摸摸的写作。


《一间自己的房间》里,伍尔夫杜撰了一个“莎士比亚的妹妹”的故事。一个极有天赋(像莎士比亚一样有天赋)的女孩不能去上学,读上几页书就要被缝补或者烧饭的琐事打断,不得不嫁给父母选择的平庸夫婿,内心的才华和世俗对女人的束缚不断冲突,她终于自杀身亡。

《一间自己的房间》|向没有独立空间却写出伟大作品的女性致敬


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的,却又无比真实。


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续写《汉书》的才女班昭,也曾写《女戒》,一笔一划的记载着女性地位的卑微。聪慧如班昭,续写哥哥著作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树立枷锁。


比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过去,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女性创作者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班恩夫人的墓前献花。


四、用女人的方式写作

足球和体育是“重要的事”,崇尚时尚、添置衣装则是“琐事”


女性和男性的地位悬殊,不仅体现在男性关注的总是战争、经济这些严肃的问题。在男人的视角里,即使是游戏、足球、棋牌这些类似消遣的活动,也比简奥斯汀笔下绅士小姐的爱情有看头。


历史,讲战争的太多了;传记,讲伟大男人的太多了;诗歌,在我看来,渐渐变得了无生气……这是伍尔夫的看法,她认为自己的精神食量正在愈发单调。


《一间自己的房间》|向没有独立空间却写出伟大作品的女性致敬


是啊,时至今日,如果没有女作家们,如果只有托尔斯泰和海明威,我们将错过多少美好,流传下来的作品将是多么的单调、乏味。


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事,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的有滋有味。”而如何让生活有滋有味,是女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因为她们天生敏感的内心,能感受到轻如鸿毛般的细微波动,这是多么可贵呀!


不只有雄韬伟略让人们大唱赞歌,生活中的小细节、小情怀、小美好,也值得细细品味。当你有表达欲只管去写,不要顾虑,不要伪装成男人去写作,也不要害怕显得“小我“。


站在女性的敏锐视角,带着鲜明的性格特点,运用细腻又独到笔触,哪怕生活的琐事里也藏着智慧,写下来,力透纸背,字字珠玑。


五、即使你不写作,也应该有自己的房间

每个人的表达能力不尽相同,即使你没有成为作家的梦想,也不要放弃独立思考的机会。你可以不写作,但是不能不阅读。阅读的好处无须多言,简而言之就是给自己一个精神寄托。


《一间自己的房间》|向没有独立空间却写出伟大作品的女性致敬


阅读能让人气定神闲、宠辱不惊,在阅读中,我们不断的寻找自己。


“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无论你能不能将心中所想描绘出来,都值得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简介:睡袋猫,室内设计师,本想用文字继续深耕装修和家居领域,却误打误撞地意外着迷于人间烟火和时光风物。除了关注设计本身,也希望能揭示其背后的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