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上饒這座靈山的傳奇故事,你一定沒聽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天地間有靈山,靈山蘊靈脈,靈脈生靈氣。胡昭的到來,使本就以“道家仙山”聞名的靈山更加名滿天下。左慈、葛玄、胡超、葛洪等各路仙家聖人紛紛聚集到靈山,靈山“屢照感應”,更加靈驗。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上饒這座靈山的傳奇故事,你一定沒聽過

靈山,到底有多靈?

史載:“降魔伏虎,祛病消災,澇年防洪,旱歲施雨,有求必應,是為靈山”。清版《靈山遺愛錄》輯有“靈應篇”,記述了靈山一個個神美而靈異的故事。

被傳得最神的是胡昭的侄子胡超。胡超,字惠璉,號拔俗,東漢中平二年 (公元185年)生。相傳胡超一出生就異於常人,自幼好學,博古通今,循跡不仕。常遨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後隨伯父胡昭南下隱於靈山擁筆峰修煉。得一異人傳授,精岐黃之術、辟穀之法(胡超簡介見前文引望仙大濟《胡氏宗譜》)。

胡超在靈山煉就滅祟之法,有回生丹藥,是當時名震天下的一代神醫。又傳胡超行諸奇法、肉身成仙,常常飄忽不定,不知其蹤。晉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太子奇疾不愈,帝召天下良醫,超往治之,手到病除。帝問超日:“神醫何方人氏?”超答日:“吾乃信州靈山北擁筆峰人胡超也。”言畢騰空而去。晉武帝感其救太子之功,遂封胡超為“胡公真人”。宋宣和二年(公元1112年)年,太子疾,召良醫。忽一道士赴金闕中,聖上問其事由,道士日:“貧道居江南信州靈山擁筆山。”奏訖,留下一丹,騰空而去。太子服用,豁然病癒。帝甚興日:“果真仙醫也!”聖上遣使諡詔賜封胡超為“玄壇紫桓洞真天師胡真人”,封擁筆山為“道士仙峰”。道士仙峰一名沿用至今。

近期,又傳聞於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在中嶽嵩山為武則天投放除罪金簡(金簡全文見前文)的“小使臣胡超”也是靈山胡超,更是神乎其神。因為,彼時的胡超已經有500多歲了。

金簡是登封市唐莊鄉王河村農民屈西懷1982年5月,在嵩山“祭封壇“邊的石縫中發現的。金簡現收藏於河南省博物館,價值連城,被視為國寶。

靈山的靈,靈在無形靈在無蹤,靈在造福於民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上饒這座靈山的傳奇故事,你一定沒聽過

胡昭羽化成仙一百年後,靈山又迎來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就是葛玄侄孫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號抱朴子,自幼喜好神仙導養之法,著《抱朴子》和《神仙傳》,向世人推闡仙道。葛洪在道家理論、醫學、化學等領域均有卓越的貢獻。葛洪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觀察、記載和嘗試醫治結核病、狂犬病、天花、恙蟲病等疾病的科學家。他還是世界免疫學的先驅,在世界醫學史上佔有一席之位。最近,國外某權威機構排名“對中國文化最具影響的100個人物”,葛洪名列前40位,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東晉升平年間(公元357~361年),葛洪“負笈徒步”,不遠千里來到靈山葛仙峰結廬修道,建爐煉丹,後被尊為小葛仙翁。葛洪在靈山修道期間,為鄉民治病,藥到病除,“活人無數”,鄉人以為神仙下凡,無比敬仰。據傳,他最終在靈山得道昇仙後成為玉帝的四大天師之一,靈山方圓數百里,廣建葛仙廟以祀。有詩曰:“抱朴人何處,靈山跡儼然。鹿知飛白日,石解煉丹田,掛杖層嚴仄,臨池一徑偏。間看雲去住,無外數峰懸”。

到了唐宋,靈山已成為道、佛二教聖地。大唐尊崇道教,封老子為太上玄皇帝,尊《道德經》為真經,道教的發展更是進入鼎盛期。唐貞元六年(公元790年),信奉道教的刑部侍郎劉太真,信州剌史李德勝先後於石人峰下胡昭祠祈雨立化,並與胡昭一道歷受皇封,祀祠更名為石人殿。三神齊名,威靈顯應,使石人殿道教興盛千年不衰,今朝拜者仍絡繹不絕。

因為靈山祈福得福,求雨則雨,有求必應,歷史上,靈山曾經殿宇鱗次,香火鼎盛,從者雲集,萬民朝拜。據唐《雲典》載,靈山鼎盛時共有宮觀殿宇99座。上饒本地及周邊數省的官員百姓紛紛前來朝拜,終日香火不斷,盛極一時,其規模、影響實屬全國罕見,難怪靈山素有“世間無雙勝景、天下第一靈山”之譽。如今,因年代久遠,世事變遷,宮觀殿宇多數已毀,我們已經不能親眼目睹當年殿宇林立,香火繚繞的繁榮景象了。

在上饒民間,一直流傳著靈山顯靈,幫助朱元璋大敗陳友諒的神話傳說。話說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一場惡戰,雙方投入兵力達80萬人。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春,陳友諒從九江率60萬大軍向朱元璋控制的南昌發起圍攻。朱元璋聞訊,被迫率20萬水軍從南京千里回兵救援。八月底,雙方在鄱陽湖上展開了慘烈的、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決戰前夕,朱元璋聽說離此不遠有座靈山很靈,立即秘派軍師劉伯溫去靈山拜祭,祈求護佑旗開得勝。劉伯溫八百里加急趕往靈山,當他遠遠望見靈山,感覺它就像一條巨龍在天邊蜿蜒遊動。他大吃一驚:如此風水寶地,乃龍脈也!他情不自禁拱手屈膝,三跪九叩,焚香膜拜,祈求神靈諭示。劉伯溫求得天機後連夜回稟,向朱元璋建議將決戰地點選在康山水域(今餘干縣境內)。後來朱元璋果然大獲全勝,陳友諒中箭身亡,幾乎全軍覆沒。隨後,朱元璋以摧枯拉朽之勢滅掉張士誠,北取中原,終於開創了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基業。民間傳說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弱勝強,全在於這座康山。因為“豬(朱)見糠(康),喜洋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