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近日,一條職場感言在朋友圈刷屏,說自己奔四卻要和老公在臨近中年時抱著簡歷到處求職,而許多單位把35歲作為年齡卡點,結果發已泛白、路痴、慢性子的老公也即將開啟每天送外賣的生涯。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這條信息讓人看了不免唏噓焦慮,很多人也想到了自己。


畢業10多年,好不容易在職場上混出了一些樣子,但感覺自己越來越專。


而現在科技發展又那麼快,就算沒有這次疫病,也保不準哪一天自己突然被顛覆式創新革了自己的飯碗,屆時會不會也因為年齡偏大,只能去送外賣了?


的確,以前鋼鐵廠最值錢的老師傅,能僅憑肉眼就能判斷鐵水的溫度;但現在檢測設備不僅分分鐘取代這類老師傅,而且更精確、更高效、也更便宜。


職場老人太脆弱了,面對競爭力迅速可能塌縮的局面,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01 打磨可遷移能力


幸好這個問題並非無解,因為《遠見》的作者,美國作家布萊恩·費瑟斯通豪總結了前人的思考,向無數職場人指出了一條明路。


我們最好儘可能少地去積累那些不可遷移的能力,而要儘可能多地去積累可遷移能力。


什麼是可遷移能力?


可遷移技能是一種讓你能迅速從這個部門遷移到另一個部門;從這個公司遷移到另一個公司;甚至從這個行業遷移到另一個行業的能力。


我們看到不少人,他們能在工作5年甚至10年,從一個夕陽行業華麗轉身,跳槽到一個朝陽行業,並在新東家那裡持續獲得領導青睞,核心依靠的正是這種可遷移能力。


下面,我會具體來講三種乍看起來不起眼,卻被絕大多數行業和公司認為是必不可少的職場可遷移能力。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02

第一種可遷移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我們以前戴耳機,耳機線總是容易折斷,放在包裡也很凌亂。於是,優秀的產品經理就研發出了藍牙耳機,解放了耳機線帶來的各種煩惱;但藍牙耳機聽了沒幾小時就沒電了,電池續航成為了新的問題。於是,又有人給藍牙耳機與充電寶做了結合,給它安置了一個電池倉。耳機不用時就能充電,解決了續航不足的問題。


這就是解決問題能力的表現。


解決問題能力,是在既定問題的前提條件下,如何通過改變產品或服務中的關鍵要件或步驟來改變結果的一種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既包含如何面對問題的拆解,又有怎樣把拆解後的小問題通過創新手段得以消解的具體辦法。


要想持續提升這項能力,不僅需要持續積累理論框架和思維模型,更要把它們運用在日常工作中的經驗。


比如最簡單的5W2H模型:

What(發生了什麼)

When(什麼時候)

Where(發生在哪裡)

Who(利益相關人是誰)

Why(為什麼會發生)

How(如何避免再次發生)

How much(解決這個問題的成本是多少)

它能讓你在這個思維框架中有章法地蒐集必要信息,引導你用正確的方式去做事,幫助你大概率獲得還不錯的結果。


但是,這裡有但是啊。


如果你只知道理論模型而沒有實際運用,或者目前只是每天機械重複地成為社會分工、公司分工中的一顆螺絲釘,解決問題能力的經驗值上升就會非常緩慢。

只有把自己置身於複雜的項目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你每天具體“打怪”的活動中“升級”。


所以,遇到問題和複雜的情況不要怕,更不要推,因為問題是一個個小怪、大怪,打遊戲我們都喜歡“搶怪”,你只有“搶到它”、“解決它”,它才能給你帶來經驗值,說不定還能掉裝備(項目獎勵)。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03

第二種可遷移能力:說服溝通能力。


假如現在讓你代理成為領導幹部,你面臨著需要協調優秀技術員老馬大年初一來加班,而你又知道老馬很難說話。但如果老馬不來,整個生產線可能都要停工1天,你該怎麼辦?


和領導說:我說服不了他,要不你來試試?


當然不行。


曾經有一位經理是這麼做的,他叫來這位員工,用非常低沉的聲音告訴對方:接下來我要說的內容讓我也比較為難,所以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然後還沒等這位技術員開口,經理就繼續說:現在生產線很繁忙,可能需要麻煩你過年5天每天都來加班。


技術員一聽就很為難,說:那肯定不行啊,我過年期間還要……


經理沉默了幾秒,嘆了口氣:好吧,那你就大年初一先來一天,我再想想其他辦法吧。


技術員鬆了一口氣,爽快地答應後就走了。


而這位說服溝通全靠演技的人,就是五年前的我。


今天,我已不在那家公司任職,卻不僅把這種說服溝通的技巧複用在互聯網公司的商務談判、內部協調等各種場景;更在本篇文章和我的第二本書--《博弈心理學》裡,寫成案例供他人參考。


並且很幸運的,獲得了來自同事、領導的肯定和讀者朋友的感謝。


因此,我也希望這種與他人溝通說服的能力,也能成為你的立足之本,能讓你在無論是傳統公司還是新興行業中使用起來都遊刃有餘,同時,用它助力你解決更多的問題。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04

第三種可遷移能力:完成任務能力。


你見過身邊拍胸脯拍到肋骨砰砰響,但做事情虎頭蛇尾的人嗎?


他們的結局顯而易見,一開始可能獲得別人的好感,但很快就會失去來自領導和同事的信任。


因為缺乏這種“完成任務能力”的人,普遍不懂得:什麼叫“跟進”,怎樣才能完成“跟進”。


跟進,只有短短的兩個字。


“跟”字,左邊是“足”,是一個人的步伐;右邊是“艮”(gen,第四聲),本義是“邊界”、“極限”;

“進”字,也是走字底,加一口“井”,意味著需要持續不斷地往下打深,才能有源源活水來。


所以“跟進”,意味著有條理,有計劃地把一件中長期需要做的事情,每天把它向前推動一點點,甚至推動出原有的認知邊界,直到這項任務最終被完成,產生效益。


跟進,就是日拱一卒。只有日拱一卒,方能功不唐捐。


是的,日拱一卒,是你的辛苦,不白白浪費的必要條件。


但日拱一卒可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除了精神上必要的堅毅,它更需要藉助諸如“任務清單”、“甘特圖”甚至“谷歌OKR”等現代化管理工具的賦能。


通過工具,推動日常必要事項的跟進,以實現從任務開啟到持續推動,再到完成閉環。


而當你逐漸習得這些管理工具,把使用這些工具成為你的日常習慣,你就離習得這第三種可遷移能力不遠了。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最後的話


現代社會,科技改善了我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顛覆了很多人的飯碗。


專業的職場人士如果期望跨界轉型,給自己儲備一定的競爭力,可遷移能力就是你可以去積累的方向。


今天,我們說了三種可遷移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說服能力、完成任務能力。


這些能力聽起來似乎稀鬆平常,毫不起眼。


卻需要我們日積月累,不斷在日常工作中循序漸進、刻意練習,才能把它們真正打磨鋒利。


或許你以前從沒考慮過如何增加職場競爭力,什麼是可遷移能力,或者自己應該去發展什麼能力?


那麼今天,就可以是一個開始,畢竟: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擁有這些能力,35歲的你,也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又或許,你的可遷移能力已經是你的長板和笑傲職場的堅實後盾。


那麼我要祝福你,因為你已經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力。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每次為你凝結一個知識結晶,每次都讓你進步一點點。

我是行為心理的研究者和踐行者,《行為上癮》作者,我是何聖君,我的文章會在每週二、四中午12點更新,和你分享我的心得和認知,為了不錯過對你有用的內容,請你關注我,讓我們保持連接,一起擁有睿智的靈魂。我們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