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我們都知道,2000多年前,老子寫了一本《道德經》,至今影響著我們。

書中蘊含的大智慧,至今無人敢說超越。

《道德經》全文僅有5000字,81條智慧,但是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被翻譯成了多個版本,不光是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在讀,世界上很多大人物都在讀。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魯迅說,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宇宙真諦。


馬雲行商數十載,唯獨此書不曾離身。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很多國學大師和專家,在辯證的分析過後,都推薦一些年齡段的朋友多讀幾遍。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道德經》裡的五條“處世經”,至今流傳

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它談天地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它談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它談處世原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其中在做人處事這一方面,有5條鐵律至今影響著我們,很多成功的人物都是早早的就開始研究這本智慧之書。


1.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有最上等道德修養的人就像水。

這種人,居住善於選擇利於行道出,心靈善於保持在空虛如深淵的狀態。行為善於保持仁慈,言辭善於恪守信用,治理國家善於處理政務,處世善於發揮才能,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因為不和萬物爭鋒,所以不會招來怨尤。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一種理解是: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然而聯繫上下文,這種理解有失偏頗,不為大部分人所接受。

另一種理解是:認為老子想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這種觀點更加的深入人心,主要是告訴人們不要有分別心。

天地沒有所謂的仁與不仁,它對待萬物就像是芻狗一樣,既不對這個事物特別好,也不對那個事物特別差,而聖人也沒有所謂的仁與不仁,它對百姓都是一視同仁。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3.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老子推崇道法自然。顯然,立足點一定是自然法則。

那麼這句話就很好解讀了,天地之所以長久存在,就是順其自然,杜絕肆無忌憚的作為,所以才能長久存在。他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想事業成功,一定要擁有一顆平常心,不被自己的慾望駕馭。

客觀地看待問題,冷靜地面對現實。選擇正確的解決方式,完成自我的超越。

4.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衿不長


踮起腳跟就會站不穩,跨步走走不遠,自我表現反而不能展現智慧,自我誇耀卻沒有功勞,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表達的意思是做人要低調)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再大的樹木,也是從一顆小樹苗開始長起來的;

再高的塔臺,也是用泥土一點點堆積起來的。

老子所強調的做事的態度,應該是無為而治,用一種不干預,不干涉的心態去面對人和事。

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能手到擒來,越做越簡單。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道德經的地位如何,現在還有必要學習嗎?


《道德經》是一本分量很重的書,無可厚非。

比如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這一句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既暗示了以柔克剛,又詮釋了長久之道,還與養生、社交相關。

人是社會中的人,做人做事都跟別人有關係,所以說人生就是一場處世的學問。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道德經》是為人處世智慧全書,內容涵蓋面極廣,包括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生活等;也是企業管理寶典,所以深受一些企業家喜歡。

馬雲的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別的書換得很快。

而其中一本書一直沒換過,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經》。

薄是因為沒有註解。馬雲不希望看到別人對《道德經》的理解而影響自己的感悟。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古今中外的高人,談起這部經典,已經不再是讀沒讀過的問題,而是一生讀了多少遍

在新時代的社會生活中,用新思想詮釋這些社會法則,會彰顯出新的人生啟迪。

《道德經》的厲害之處就是每個人都能得到智慧,不同於其他的文學典籍,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才能理解入門。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要是說半部治天下的《論語》是一本帝王權術之書,那《道德經》就是一本汲取人生智慧的百科書,每次打開都能學到東西,而且能用到工作生活中。

不瞭解《道德經》的人,都認為“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是消極的東西,對自己和年輕都不好,其實不是的。老子的每句話其實都是以柔克剛的典範。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年輕人一方面文學功底不厚實,另一方面對人生經驗比較淺薄,害怕自己翻譯錯誤。

對於混跡江湖的老朋友來說,不難理解《道德經》的案例故事。

如果要給所有年齡段的朋友提一個建議,那麼選擇合適的參考書是最關鍵的。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我現在在讀的這本白話文版本的《道德經》,把高深莫測的5000字,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釋給我們,讓我們在自身的情況上,靈活運用這些智慧。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現在大家都在家裡休息,閒的時候倒上一杯茶,打開這本智慧之書,慢慢的沉澱自己,是一個提升自己的好機會。



現在這個時期的多數地區,物流暫時沒法運輸,心急的朋友會發來怨言。

其實大可不必,現在網絡非常發達,很多專業老師都把自己的科學解讀做成了視頻課,這樣既節省了我們的時間,也便於理解。

心急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國學大師曾仕強的講座,這是一套讓你我都能瞭解、認識、感悟《道德經》奧秘的講座。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不得不說,在某一個階段讀到曾仕強,絕對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他是一個對中國文化有研究,對中國文化的日常生活表現有感受,能總結出來的人。

曾仕強曾經在讀《道德經》時候就提出: 學先賢智慧,過通透人生。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道德經》裡的每一字句,都在圍繞做人處世去剖析,每一個鮮活的案例都能讓你找到生活的共鳴點,閒暇的時候,半小時的閱讀就像感悟了三五年。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視頻課的好處就是比較快,只要有網就能一直觀看,不像書籍攜帶不方便,可以隨時隨地的感受智慧。

想要提升自己的朋友,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