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勞教,一次管制,一次關監,他經歷了什麼?《靈與肉》來揭祕

這是一個從偏僻窮困的小山村走出的人,一直以來他過著艱難坎坷的生活。

50年代初,社會動盪,他從中國最繁華的都市上海,到了中國最荒涼的地方寧夏,被勞教了;一首《大風歌》,三聲“我來了”,他被攙進了監獄。1958年到1976年,這十八年中,它曾兩次勞教,一次管制,一次關監。他把他的艱難人生寫進了小說中,記敘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感受。


兩次勞教,一次管制,一次關監,他經歷了什麼?《靈與肉》來揭秘


“張賢亮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後人,對任何事情的狂熱都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他的狂熱顯得更富有悲劇色彩。他就像一個孤獨的旅行者,看見一群很英武的人走過來,他高喊一聲‘英武呀’,想通過拍馬屁,讓別人接納自己,好加入人家的隊伍,結果這群英武的人卻看他不順眼,把這個孤獨的旅行者揍了一頓,還關進了監獄。”

正是由於《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所引起的爭議,讓張賢亮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知名度很高的作家。而這三部作品明顯地帶有自傳色彩,從中我們或多或少地捕獲張賢亮這些年來的心理變化,探究他的創作心路歷程。


兩次勞教,一次管制,一次關監,他經歷了什麼?《靈與肉》來揭秘

寫作心路




《靈與肉》的主題是“描寫一個大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社會這個特定的條件下,在極左思潮盛行的特定歷史時期當中,歷盡了艱難困苦,通過嚴酷的勞動,在精神上如何獲得勞動人民的情感和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在肉體上,他又是如何擯棄過去養尊處優的生活作風而適應了比較貧困的物質生活”。

他心頭突然略過一陣惆悵。這才想起父親也是屬於這個陌生的、不可理解的世界的。形體上的相似消除不了精神上的隔膜。他也像父親凝視他那樣望著父親,而兩個人的目光都不能透過對方的視網膜看到眼睛深處的東西。

從整體上來看,作者著意於透過許靈均的命運和內心,揭示表現苦難對人性的踐踏,屈辱對人性的扭曲。這些都不能撲滅人內心的光明,不能摧毀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其實他所表現的不僅在於此,人對生活的美好追求,所得情感與理性,都是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眾人的讚許。每個人都有自己堅定的立場,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在哪個特定的時代,得到社會、人民的認可就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追求。

透過《靈與肉》,我們可以看到張賢亮在精神與肉體之間的掙扎,看到他在原始與文明之中的徘徊、猶豫……這是張賢亮擺脫矇昧,走向人性的端倪。




“在清水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這是阿·托爾斯泰說明從沙皇俄國時代過來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艱鉅性。但是對於接受過封建文化和資產階級文化的張賢亮們是否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呢?

《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相互繼承的。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章永麟——一個被流放、被勞教的右派,一個被社會所遺棄的讀書人。

這兩部作品都描寫了章永麟在流放的農場上,思想改造的心路歷程。其實,這是對張賢亮人道主義精神和英雄情結的一種折射。

一個從煉獄中生還的人——章永麟在勞改中,身上的靈氣幾乎被磨滅,他需要忍受的不僅是身體飢餓的折磨,還有性的飢渴和精神的困頓。起初,他只是一個無依無靠而又餓得面黃肌瘦的精神困頓者,當他有一個好女人或者好老婆出現的時候,他就能夠擺脫飢餓的困擾,精神意識開始復甦,並且開始讀書,讀《資本論》或者寫一些東西。

女人的眼淚是小溪的流水,幽幽的,平和的,無力的,卻能沖刷掉石頭堅硬的稜角。卵石,就是被女人的眼淚磨光的,並且,卵石也只有泡在女人的眼淚裡才變得晶瑩美麗。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此時,他感到了孤獨,感到了迷惘,感到了失落……即使如此,作為知識分子的他,仍然會有自己的優越性或者說是知識分子獨有的清高,但他並不能因此而完全進入知識分子的狀態,因為他還不能算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人。

走出矇昧,開始清醒,這表現在章永麟對著《資本論》,一部被他曲解為《聖經》的經典著作,做著無窮的懺悔。他的一生磨難是他經歷的整個苦難歷程象徵。苦難對他來說,彷彿就是一座煉獄,是靈魂升入天堂的必經之路。




張賢亮的一生始終處在禁慾與縱慾兩個極端形態中生活,這一切都是因為政治。

張賢亮是當代文壇第一個正面描寫性的作家。這不僅僅是性慾,還是獸性與人性的較量。

在《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兩部作品中,他反覆呻吟的都是飢餓,食物的飢餓和性的飢餓。

當飢寒交迫的時候,人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獸性,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吃飽肚子。

據張賢亮自己說,他那時候身體很好,一次能扛得起300斤的糧食,挖溝渠每一次都比別人快得多,他之所以要快,就是為了能夠比別人更早地去排隊吃飯。

這個時候,他的思想是無暇顧及的,是出於矇昧狀態的。一旦這個問題解決了,他就開始轉向人性,開始思考人生與哲理。於是,他走向清醒……

獸性的出現是對人性的摧毀,人性被摧毀只能證明人性的存在,人性的淪喪又是由於非人性的獸性所為。獸性——人性——獸性,這是一種循環,是一種矇昧——清醒——矇昧的無限輪迴。

《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劃過一輪,我看到了張賢亮在精神寫作上的心靈軌跡。

參考文獻:

1.《張賢亮的禁慾與縱慾——報復性的縱慾主義是改開後一大特色》石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