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雖然距離英國20 fall的碩士開學還有6個多月...

已經有很多心急的20 fall準碩士們開始找我們諮詢英國博士申請了...

隨著英國積分移民新政、PSW簽證恢復等消息的發佈,博士學位在英國越來越吃香。

這段時間我們也明顯感覺到想了解英國博士的同學多了起來。

但大家真的想清楚了嗎?

在我們曾經發布的一篇文章中寫過:

英國全日制博士:5年畢業率僅為57%,7年畢業率僅71%

美國博士:7年畢業率僅46%

加拿大博士:10年畢業率僅50%


留學讀博,你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這也是為什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博士被認為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你要用長達五六年的“失業”來換取博士頭銜。


除非有堅定的個人興趣和雄厚的經濟後盾,不然讀博不僅是嚴重浪費時間,也是浪費金錢,浪費美好生活。


為了日後不後悔,大家在選擇讀博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讀博的目的。


是對某個研究領域感興趣?

是想要獲得學術界的地位?

是想要進入科研機構、高校任職?

是為了獲得移民積分留在英國?

還是單純為了讓別人在稱呼你的時候,在你的名字後面加上“博士”二字?


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如果想不清楚,可以去尋找一些成功的博士案例,看看他們在讀博期間獲得成功的路徑。


Harry Destecroix 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博士。在讀博期間,他創造了一種合成分子,藉助它可以更有效的治療糖尿病。


他和朋友據此創辦了一家科技公司。


據報道,他將把公司以6.23億英鎊的價格賣給製藥巨頭 Novo Nordisk,後者希望利用這種分子來生產一種新的胰島素,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這是一個正面的例子。


如果你在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可以真正填補社會的需要,有機會切實改變世界,那麼不用等太久,多年的研究和花費就會得到回報。


加拿大女王大學的博士生凱特琳·米隆(Caitlin Miron)的研究對醫療行業產生了類似的影響。


她在讀博期間發現了一種化合物,可以與一種名為鳥嘌呤四重鏈的DNA結構結合,這種結構與癌症和其他病變細胞有關。


Miron因發現這種化合物而獲得了享有盛譽的2017年Mitacs傑出創新獎。而這項研究有望在未來2~8年間或者製藥公司的許可,這意味著大筆的金錢。


雖然她的博士研究取得了成功,Miron 不否認讀博的艱難。


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她說:“研究不總是一帆風順,你需要坐下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Miron認為,想要在讀博期間獲得行業影響力,關鍵因素有3個:

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①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支持你的導師

② 良好的溝通能力

③ 時間管理能力


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上面兩個正面案例告訴我們,如果你有一個可以改善許多人的生活,或者改變某一領域的研究想法,


那麼就不要害怕邁出讀博這一步...


如果你能試著在讀博期間,把研究論文變成一個真正能改變現實世界的解決方案。


那麼你的讀博之旅很大概率會取得成功。


博士是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